|
-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定性比较分析法——近25年的发展及应用评估
- [摘要]1987年出版的查尔斯·C拉金的专著《比较方法》,首次将“定性比较分析法”这一新的研究方法引入社会科学领域。基于案例导向的定性比较分析法融合集合和布尔代数等分析技术,旨在实现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优势进行整合。随着此研究方法的普及和被认可,定性比较分析法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各领域。本文通过概述定性比较分析法的思想根源、主要特点与不同时期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特征等,特别介绍了该方法在政治学相关议题研究方面的效用,同时剖析了其所受到的批判和随后的创新改进,进而实现对该研究方法自开创以来系统性的回顾和应...
- 作者:〔比〕阿克塞尔·马克斯〔比〕贝努瓦·里候科斯〔美〕查尔斯·拉金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6):105-112 共有 10382 人次浏览
|
|
- 新兴媒体环境下的“符码操纵”——读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
- [摘要]让·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指出了消费活动中的“符码操纵”现象,他以广告为切入点,认为大众传媒通过对符码的拟真助力“符码操纵”,目的是对消费者形成“无意识劝诱”。虽然鲍德里亚在一定程度上是麦克卢汉技术论的支持者,但电视技术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传媒体系里的霸主地位也催生了鲍德里亚对媒介环境的批判性思考。随着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电视的辉煌不复存在,“符码操纵”已转移至网络等新媒体。在新兴媒体独具开放性、交互性和便捷性的语境中,“符码操纵”正呈现出模糊性、仪式性和狂欢性等基本特征。
- 作者:汪振军 乔小纳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6):99-104 共有 5828 人次浏览
|
|
- 互联网时代的美式“网络幻象”祛魅
-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美式“网络幻象”主要是指由美国的学界、政界、业界共同打造的以互联网为话语载体的电子幻象,它包括网络政治幻象、网络经济幻象和网络文化幻象。其中,网络政治幻象是“网络霸权”的电子乌托邦幻象,网络经济幻象是“网上淘金”的信息拜物教幻象,网络文化幻象是“网络幽灵”的数字化生存幻象。
- 作者:李惠民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6):90-98 共有 5962 人次浏览
|
|
- 微博与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策略的调整
- [摘要]当前就微博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地位问题进行的讨论表明,国内政治精英们正在将微博纳入到新的治理策略中。通过微博进行的在线批评现象逐渐增多,政治精英们倾向于将政治决策建立在能够反映在线公共意见的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策略更具反应性和应对性,这再次彰显了一党专政国家在数字化时代的适应性。
- 作者:〔德〕内莱·内塞特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6):83-89 共有 6420 人次浏览
|
|
- 国外政党微博问政的实践及启示
- [摘要]当今,微博已经成为新媒体的翘楚,风靡于世界,不仅赋予了传统媒体新的交流魅力和舆论范式,深刻地改变了媒介景观,也给政党政治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变数,并在全球掀起了一波“微博政治热潮”。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具备政治赋权、参与、动员、斗争等功能,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各国政党政治的进程。微博所显示出的强大政治功能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国外政党的重视。西方各国嗅觉灵敏的政要将微博当作竞选、宣传、外交和推动工作的工具。总结国外政党在微博问政方面的实践,对于推进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党的事业不无启迪。
- 作者:陈文胜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6):74-82 共有 6236 人次浏览
|
|
- 俄罗斯汉学的危机
- [摘要] 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以及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活跃,俄罗斯青年的汉语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与此同时,俄罗斯汉学研究却遭遇了人才严重流失、老化和断代的危机,研究成果产出放缓,质量出现滑坡。国家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不足、学术人才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汉学知识的供需矛盾是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许多俄罗斯汉学家疾呼采取积极措施,保持俄罗斯的汉学大国地位。
- 作者:阎国栋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6):68-73 共有 6584 人次浏览
|
|
- 澳大利亚学界亚投行研究述评
- [摘要]自中国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来,亚投行便成为澳大利亚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议题。澳学者认为亚投行的成立既是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巨额融资需求而现有投资无法满足的客观之需,也是中国对现今国际金融机构改革迟缓表达不满、重塑地区秩序的一种主观能动。亚投行具有多重影响且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风险和挑战,澳学者就如何建设好亚投行并使其保持良好运转提出了诸多建议。此外,澳政府的亚投行应对之策广受批评,这也引发了澳学界关于如何正确应对中国崛起的反思。
- 作者:张文杰 王学玉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6):58-67 共有 5863 人次浏览
|
|
- 海外中国研究海外中国研究美国学者视角下的中国“一带一路”构想
- [摘要] “一带一路”构想旨在加强中国与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复兴古老的贸易通道,把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联系起来。该计划一经问世便引起国际舆论巨大反响,其中美国学者对此尤为关注,各种观点、评论层出不穷。一些学者把“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看做中国在欧亚大陆与日俱增的战略陆权的组成部分,强调它对中国的重大意义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也有美国智库专家从地区安全视角出发,认为它是一个有着“间接外交、安全和军事意义的经济项目”。此外,美国学者还着重分析了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作者:仇华飞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6):49-57 共有 6018 人次浏览
|
|
- 俄罗斯货币政策演进及其特点?
- [摘要]俄罗斯的货币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和转轨阶段特点各不相同。本文依据大量的俄文资料尤其是俄罗斯央行发布的权威数据,对俄罗斯自开始经济转轨以来至今的货币政策及其演进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特别是重点分析了俄罗斯以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卢布稳定为总目标的货币政策所经历的“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由紧缩到适度扩张再趋向从紧的货币政策→由从紧到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演进与变化。
- 作者:郭连成 仲晓天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6):34-48 共有 6796 人次浏览
|
|
- 国外有关服务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研究述评
- [摘要]服务业往往被认为是一个去物质化、清洁的产业。然而,发达国家服务经济发展仍伴随着大量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服务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真实影响。本文从学术界关于服务经济与资源环境关系的争论、服务业生产消费活动影响资源环境的作用机制和经验证据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最后,结合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指出,今后有必要加强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研究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和完善针对我国服务业的环境规制,使之与当前工业部门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一个完整...
- 作者:彭水军 曹毅 张文城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6):25-33 共有 6455 人次浏览
|
|
- 文化、经济行为与经济发展——基于经济学视角和文化内在特性的研究前沿
- [摘要]文化仍然是经济学研究的难点和前沿领域。本文基于文化内涵,梳理了以宗教信仰、信念、信任为代表的个体内在文化特征对经济活动与经济绩效影响的研究成果,并同时总结归纳了研究中国儒家文化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一步的,我们关注了文化与经济关联性研究更前沿的两个内容——文化变迁与理论模型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和说明。
- 作者:潘黎 钟春平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6):13-24 共有 6955 人次浏览
|
|
- 大规模私有化的阴影:来自转型经济的证据
- [摘要]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部分转型经济体在20世纪90年代初实行了以票券为基础的大规模私有化,这样的私有化方案对此后这些国家公司治理和产权冲突的性质有长期的影响。在缺少有效法律保护的背景下展开的大规模私有化在正式法律制度界定的“法定权利”和由经济现实界定的“事实权利”之间产生了的巨大空间,为部分行为主体提供了强大动力来挑战现有的产权安排,从而导致了一个动荡、高度对抗性的公司治理结构。多种跨国数据显示,在转型经济中,那些采用了和俄罗斯类似的私有化方案的国家在中期显示出比其他转型经济更高的产权不安全程度,而无论是...
- 作者:张昕
- 全文[ PDF 0.0 KB ] 2015.2(6):4-12 共有 6909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