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外社会科学》在线投稿系统已更新!
2015年11月01日起旧平台将不再接受新投稿件,只查询处理现有已投稿件。
2015年11月01日前投稿作者请点击登录旧平台查看审稿状态或上传修改稿。
新投稿请点击网站首页的【作者在线投稿】登录后在左栏菜单点击"最新状态"查询稿件。
主 管 单 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 办 单 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
主 编 张冠梓被收录情况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摘要: | “流动性转向”和“物质转向”几乎同步开启,二者之间的对话在传播学领域得到广泛研究,但在其他领域展开的一系列新探索尚需得到应有关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交通基础设施能动性的研究,展示其作为“行动者”如何重塑时空概念,创造社会实践,促进经济融通和人文交流;二是在新流动性范式下的地质媒介研究,揭示流动性不均衡的根源在于地质生态、地缘政治、地质媒介之间的复杂联动;三是人类世的流动性伦理研究,探讨流动性正义与气候正义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国学者来说,流动性研究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加强:重新领会马克思对于物质、运动、流动的深刻洞见;重视新物质主义的中国性,从中汲取对流动性研究的启发;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向更高层次拓展;自觉承担伦理和社会责任,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与方案。 |
作者: | 刘英 朱新竹 |
作者单位: | 刘英,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300071;朱新竹,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300071。 |
期刊: | 国外社会科学 |
年.卷(期):页码 | 2025.12(1):226-241 |
中图分类号: | G206 |
文章编号: | |
关键词: | “流动性转向” 基础设施 人类世 流动性伦理 “一带一路” |
欢迎阅读《国外社会科学》!您是该文第360位读者! |
您是第 7988590 位访问者
北京市东城区《世界社会科学》 编辑部
电话:(010)85195226 邮箱:ssaj@cass.org.cn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