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海外中国研究 >> 论中国哲学的起源

论中国哲学的起源

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摘要:

本文探讨了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之交最终促成中国自身哲学传统产生的一系列演化过程。判断这一哲学传统存在的标准,是形成了一个遵循特定反思性实践的社会群体。该群体形成的过程始于公元前1000年初期的地球“铁器时代寒冷期”。作为对此寒冷期的文明回应,中国社会开始了农业的广泛发展,这又进一步带来了人口增长、社会政治结构的复杂化以及对有文化管理者(官员)的需求。而满足这种需求的社会基础是低级贵族——“士”。与处于最高权力层级的贵族“诸侯”不同,处于第二权力层级的“士”更加关注保持作为“君子”的道德地位。对这一地位的存在性认同(深刻的内在感,在道德与理念层面的认同和践行)只能通过持续的反思得以保持。维持这一道德地位的关键不仅在于符合这一地位的社会行为,还在于其存在性体验,即忠于内心的信念而非外部因素。儒家思想的形成正是基于对这类反思性实践的理解与传播,由此成为中国哲学的开端。

作者: 德米特里·孔南丘克 著 马寅卯 译
作者单位: 德米特里·孔南丘克(孔德明,Дмитр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Конончук),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副教授。 **译者信息:马寅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00732。
期刊: 国外社会科学
年.卷(期):页码 2025.12(4):157-172
中图分类号: B2
文章编号: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儒家思想 孔子 春秋 士 君子 反思 礼

欢迎阅读《国外社会科学》!您是该文第103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