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信息技术驱动下官僚科层制的发展进阶、衍生问题与优化路径
  • [摘要]作为“理性的治理术”,韦伯的官僚科层制为政府乃至国家治理提供了一套完整、严密、高效的组织体系,构建了稳定的内在运作机制、合法的社会秩序与外在权威格局。然而,随着“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智能算法”等以数字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爆发,技术逐渐渗透到科层体制,给官僚制的组织形态、层级体系、权力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嵌入政府治理的广域场景,回顾从传统官僚主义到街头官僚主义再到算法官僚组织体系的转变过程,探究技术嵌入衍生的数据算法黑箱和自由裁量权等问题,最后提出平衡...
  • 作者:姜晓晖
  • 全文[ PDF 1734.0 KB ] 2022.9(4):73-83  共有 3129 人次浏览
  • 美国“模块化策略”的构建与全球技术安全困境
  • [摘要]中美战略博弈背景下,美国拜登政府面临着“全面遏制中国与西方盟友寻求战略自主”的战略困境,这一困境在科技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美国设计者看来,“模块化策略”所具备的“标准化与差异性互融”的特点有利于解决美国的战略困境,从而在遏制中国、团结盟友和维系霸权三者之间实现协调。拜登政府的“模块化策略”以修复盟友之间的断链为出发点,通过“少边主义”组建特定问题联盟,以组织的非正式化和身份保密原则实现协同,进而培养盟友技术竞争力,共筑美国主导的“技术生态系统”。而这种排他性“技术同盟”和“技术生态系统”的建立...
  • 作者:余南平 杜志远
  • 全文[ PDF 1810.0 KB ] 2022.9(4):61-72  共有 1802 人次浏览
  • 芒福德视域中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神话透视
  • [摘要]在西方隐喻学的层面,“国家机器”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机器”又可划分为“国家强制性暴力机器”和“国家意识形态机器”,后者则通过“芒福德机器神话”体现着意识形态机器的询唤机制。本文着重从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的理论视角,透视古埃及时期的意识形态巨石机器、中世纪时期的意识形态教会机器、全球化时期的意识形态媒体机器各自独特的运行机制。
  • 作者:李金桃 王臻
  • 全文[ PDF 1925.0 KB ] 2022.9(4):49-60  共有 2059 人次浏览
  • 社交媒体国际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 [摘要]数字时代的社交媒体不仅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国际格局和秩序,也给国际政治带来了新挑战。社交媒体国际治理经历了弱监管和强监管两个历史阶段,当前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困境:无界全球传播与有界国家治理难以协调,言论自由保护与有害信息管控难以平衡,社交媒体国际垄断格局难以改变,所有权私有性与空间公共性难以调和,使用价值持续异化态势难以遏制。这几方面困境的产生主要是受到了技术赋权、治理理念变革滞后、全球传媒产业私有化和市场化转型、国际政治复杂博弈等因素的交织影响。因而,唯有通过推进社交媒体国际规则制定进程、完善...
  • 作者:戴丽娜
  • 全文[ PDF 2155.0 KB ] 2022.9(4):35-48  共有 2405 人次浏览
  • 重回强大效果:对21世纪西方政治传播效果研究的反思
  • [摘要]西方政治传播学界对政治传播效果的强弱一直存在争议。2008年,兰斯·班尼特与仙托·艾英戈发表《最小效果的新时代?——变化的政治传播基础》一文,认为西方政治传播正在进入最小效果的新时代。然而,以该文为代表的“最小效果论”对于政治传播效果的界定过于狭隘。此后,随着媒介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西方政治传播实践具有了再媒介化、视觉化、情绪化和精准化的新特征。在重新界定政治传播效果的内涵之后,这一转变意味着西方政治传播重回强大效果:从微观效果来看,这一转变意味着政治行动者能够通过政治传播施加更为强...
  • 作者:荆学民 陈胜勇
  • 全文[ PDF 1952.0 KB ] 2022.9(4):21-34  共有 2148 人次浏览
  • 当代中国新发展理念:实践超越与世界意义
  • [摘要]当代中国新发展理念是对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发展观的实践超越。新自由主义发展观主张绝对自由化、彻底私有化和全面市场化,具有内在的不可持续性、掠夺性、反生态性、不可复制性等“先天缺陷”,在全球的扩张带来了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生态危机、世界贫富差距与严重两极分化等全球性发展危机与矛盾。当代中国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与发展模式,内在包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开创了中国发展的创新模式。从深远意义来看,当代中国新发展理念有助于推动全球发展的现实转型,为克服全球发展危机提供了全新的...
  • 作者:丁威
  • 全文[ PDF 1071.0 KB ] 2022.9(4):13-20  共有 1839 人次浏览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的政治意蕴
  • [摘要]习近平在2018年1月5日的讲话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的政治判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就其政治意蕴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革命传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价值,反映了发展战略转型的政治考量,体现了国家治理方式转换的政治抉择,彰显了党的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的不断推进,我国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作者:郝宇青
  • 全文[ PDF 1199.0 KB ] 2022.9(4):4-12  共有 2081 人次浏览
  • 全球视野下不同文明的碰撞——《世界的交织——全球史,全球思维(16—21世纪)》书评
  • [摘要]亚历桑德罗·斯坦齐亚尼的著作《世界的交织——全球史,全球思维(16—21世纪)》立足于长时段和多区域的历史考察,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全球史与哲学、社会学、语文学及经济学的关系,通过这些学科之间的互动,揭示了全球史在知识流通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种写作历史的方式一方面令人重新反思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及文化现象,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全球史在促进对话与交流方面的重要意义。
  • 作者:马秀钰
  • 全文[ PDF 895.0 KB ] 2022.9(3):188-193  共有 2621 人次浏览
  • 观世界思潮之变,察大国治乱兴衰——评张树华著《制度兴衰与道路成败:世界政治比较分析》
  • [摘要]世界政治学探讨的是诱发国家关系的国内政治进程,是一种历时性进程分析,还原的是现状性国际关系的因果机制——这也是最有助于总结如何处理好国际关系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树华的著作《制度兴衰与道路成败:世界政治比较分析》不仅是世界政治研究领域的实证力作,也是世界政治学的前沿性研究。在俄乌冲突之际,该著作具有前瞻性,系统地梳理了美式民主这个政治思潮导致的“乌克兰转向之殇”。对于学科发展而言,张树华研究员的研究推动了世界政治学的实质性发展,在学科建设领域加强了中国民主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 作者:杨光斌
  • 全文[ PDF 473.0 KB ] 2022.9(3):185-187  共有 2029 人次浏览
  • 积极主义刑法与象征性刑法——刑事政策视角的衡量考评
  • [摘要]“积极主义刑法”和“象征性刑法”为刑事政策的优劣提供了标准,以应对其在当代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刑法学界关于“积极主义刑法”的讨论,在德国刑法学界也有迹可循。法益保护、举止引导和适度的象征效果,比例原则、实证检验和责任原则,明确性原则,区分刑法解释和类推应当成为明确“积极主义刑法”的四个要素,并在具体的法律实践中得以印证,成为优良刑事政策的建构标准。“象征性刑法”本质上反映的是立法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的冲突与博弈,隐性功能的不当扩大,会造成刑事立法举止引导功能的失灵与法益保护功能的缺失。最后,衡...
  • 作者:弗兰克·萨利格 郑童 译
  • 全文[ PDF 2578.0 KB ] 2022.9(3):166-184  共有 2193 人次浏览
  • 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左翼运动的困境与出路
  • [摘要]1994年,以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为首的南非执政党,联合南非共产党与南非工会大会共同组建的“三方联盟”奠定了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政治格局。非国大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治和经济政策,导致现代南非国家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多重治理危机,从而激发南非左翼运动获得了重生,并对南非政治形成了一次重要的政治挑战。但是,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左翼组织却面临着几个困境,即如何有效地组织起整个南非社会的群众抗议活动?未来南非人民和国家的发展道路将何去何从?以及面对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政治格局,需要组建什么样的左翼政党...
  • 作者:郑祥福 吴文炳
  • 全文[ PDF 1604.0 KB ] 2022.9(3):155-165  共有 2077 人次浏览
  • 俄罗斯地缘政治思想与普京地缘政治观的转变
  • [摘要]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地缘政治环境的剧变以及身份认同的缺失,从而造成了不同地缘政治思想重新兴起。从俄罗斯的身份认同出发,可以将俄罗斯地缘政治思想分为欧洲—大西洋主义和新欧亚主义,这两种主流的地缘政治思想影响着普京对俄罗斯地缘政治环境变化的看法。自2000年就任俄罗斯联邦总统以来,普京的地缘政治观经历了从“大欧洲”到“大欧亚”的变化。在普京的地缘政治实践中,地缘经济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世界大变局大调整尤其是大国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形势下,深入挖掘普京地缘政治观的内涵及变化对我国的战略布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作者:米军 王昊
  • 全文[ PDF 2097.0 KB ] 2022.9(3):141-154  共有 2942 人次浏览
  • 政治学视野下的西方社会运动研究:脉络与前沿
  • [摘要]本文从政治学视野梳理和分析了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的主要脉络及前沿方向。经历早期从“非理性”到寻找理性基础的转变后,社会运动研究从强调资源动员、政治机会等结构性因素的作用,转变为关注结构与行动之间的中介变量如框架、身份认同等文化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对社会运动的结果和影响的研究提上议程,社会运动对公共事务、民众意识的影响得以凸显。当前,数字化网络和媒体对社会运动的作用备受关注,心理学视角正被重新发现,大众运动政治与精英政治的交互更密切,政治与社会的边界日渐模糊。这些新变化扩展了社会运动研究的前沿,也使社...
  • 作者:刘颜俊 郭凤林
  • 全文[ PDF 2303.0 KB ] 2022.9(3):124-140  共有 2891 人次浏览
  • 当代西方民主治理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基于SSC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 [摘要]民主治理是当下政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借助CiteSpace软件对科学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以民主治理为主题的4314篇SSCI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民主治理研究的发展特点、主题分布与前沿热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主治理研究总体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研究主题涵盖了治理主体、应用场域、基本工具、地区案例和价值理念五个方面;近年来新兴的前沿热点主要包括民主治理的危机面向和中国的民主治理模式。民主治理研究也存在不足,今后应当拓展研究方法,并针对实证案例进行具体的对策分析。
  • 作者:佟德志 林锦涛
  • 全文[ PDF 1909.0 KB ] 2022.9(3):110-123  共有 2495 人次浏览
  • 数字创业研究:创新视角的理论框架与未来展望
  • [摘要]数字创新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和传统的创业活动,使数字创业的学术研究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议题。鉴于现有研究较为分散,本文对关于数字创业的权威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从个体、组织和生态系统三个研究层面,分析了数字创业的现象,梳理了数字创业研究的演进过程;之后从创业主体、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个体、组织和生态系统三个研究层面数字创业的过程机制;最后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系统解析了数字创业的前因与后果,构建数字创业的理论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数字创业的未来研究方向...
  • 作者:严子淳 薛有志 李欣
  • 全文[ PDF 2260.0 KB ] 2022.9(3):92-109  共有 2795 人次浏览
  • 地区创业的国内外现状、驱动因素与未来研究方向
  • [摘要]创业能够拉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居民收入,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不过并不是所有地区的创业活动都可以顺利开展。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不仅不同国家之间的创业活动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要想更好地发挥创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很有必要深入研究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尤其是不同地区之间创业活动存在巨大差异的根源。为此,本文在维尔特所提出的创业情境分析框架下,从商业情境、社会情境、空间情境和制度情境四个维度概述了地区创业差异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最...
  • 作者:林嵩 王珊珊
  • 全文[ PDF 2566.0 KB ] 2022.9(3):73-91  共有 3040 人次浏览
  •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流域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 [摘要]流域治理是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内在要求。在20世纪早期之前,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主要以发展为导向,以行政手段主导水资源分配,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退化,进而影响到供水的质与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建立了以2004年《国家水务计划》、2007年《联邦水法》及其修正案和2012年《墨累-达令流域计划》为主的大江大河流域治理框架,水资源管理由区域为主转向流域为主,水资源分配由行政主导转向市场为主。墨累-达令流域治理的经验表明,市场与有效的监管框架相结合,可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尽管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及法律传...
  • 作者:张敏纯
  • 全文[ PDF 1876.0 KB ] 2022.9(3):62-72  共有 2738 人次浏览
  • 德国生态环境监管法律制度考察及其镜鉴
  • [摘要]德国的生态环境监管是一个以行政为中心的监管体系。法律制度上,德国是以生态环境行政法律制度为中心;在监管理念上,德国的生态环境监管秉持法治国家理念、整体性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合作治理理念;在监管手段上,行政机关可以采用直接管控、间接管制和包括规划在内的具体措施;在监管措施的执行上,德国法律赋予了行政机关广泛的行政执行权力,行政机关可以自己采用包括执行罚、行政代履行和直接强制等手段;在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实施监督上,德国强调法院对监管制度实施司法监督,德国就行政监管对个体主观公法权利侵害采...
  • 作者:徐以祥
  • 全文[ PDF 1551.0 KB ] 2022.9(3):51-61  共有 2502 人次浏览
  • 美国联邦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已有探索与未决难题
  • [摘要]风险评估是帮助风险规制机关做出预防性规制决定的重要工具。在相关制定法的要求下,美国联邦环保署对如何运用风险评估工具来保护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探索,确立了影响广泛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二分框架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它。在制定法规定相对抽象简略的情况下,美国法院通过一系列司法审查判例为环保执法机关的环境风险评估活动提供了相对丰富细致的规范。然而其现有风险评估制度体系仍留有风险评估内在不确定性和量化评估的限度等未决难题,对这一问题需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研究。
  • 作者:金自宁
  • 全文[ PDF 2157.0 KB ] 2022.9(3):37-50  共有 1761 人次浏览
  • 环境整体主义下的综合污染控制:英国的探索及对我国的启示
  • [摘要]英国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发展为环境许可证,适用于对大气、水体和土地的污染物排放,整合了能源效率、洪水风险等控制内容。通过司法实践确立了最佳可得技术、排放限值、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在审核许可证时采用最利于环境的技术标准。同时,在许可证的发放和实施变更过程中,公众均可参与。环境许可证的发展呈现出整体主义环境保护理念不断推进的显著特征,其法律理念和制度内容均对我国实行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有所启发。
  • 作者:高利红
  • 全文[ PDF 2059.0 KB ] 2022.9(3):23-36  共有 2186 人次浏览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