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资本主义得以存续的心理学条件
- [摘要]资本主义正是通过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将危机转嫁到内外部的殖民空间,同时不断榨取其剩余生产力,从而得以存续的。就日常生活内部殖民的具体心理学机制而言,资本主义得以存续受益于从公共领域的政治构造和生产过程一直蔓延到私人领域的心理学化。心理学整体性地重塑了资本时代普罗大众的精神构造和日常生活经验。康德式“你能够因为你必须”的道德律令,被转换成“勇敢积极进取以自我实现”的新自由主义新形式。资本增殖附着在这种剩余主体性的再生产之上,由此实现了自身的再生产。
- 作者:王波
- 全文[ PDF 1316177.0 KB ] 2023.10(2):226-241 共有 1802 人次浏览
|
|
- 大众狂欢与专家之死:当代美国反智主义的源起与影响
- [摘要]反智主义代表着美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面向,是理解美国文化冲突的又一视角,也是剖析美国民主困境的全新维度。虽然从本质上来说,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政治思潮,更多的只是表现为一种态度、立场、行为或文化,但它反感思想、排斥知识、怀疑知识分子、反精英、反体制,具有显著的多面性、矛盾性、复杂性、异化性和后现代性特征。美国反智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既受历史传统影响,也有时代因素推动,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反理性主义对精神世界的占据、反精英主义对知识分子的排斥、实用主义对智识作用的怀疑、大众教育对平等...
- 作者:庞金友 李欣颖
- 全文[ PDF 11311404.0 KB ] 2023.10(3):207-225 共有 1362 人次浏览
|
|
- 从共通走向共识:国际传播跨学科基础理论引入与研究进路
- [摘要]以人类情感和伦理共通为基础建立具有更多共识可能的国际沟通与合作,有助于拓展国际传播新范式与新路径。从“他者”理论视角找寻与“自我”陈述相关联的内容并进行连接,建立更多共感、共识、共享的部分,会进一步增强国际传播的效能及其影响的深度与广度。从西方哲学和文化研究相关理论中探取三个与传播和交流有关的部分,通过康德美学“审美共通感”,揭示情感及表象的形式特征,达到普遍传达的能力,进而构建人类审美判断共情基础与沟通可能;相比于“审美共通感”强调的可转达性和可沟通性,哈贝马斯提出的“理想言辞情境”则将“共通...
- 作者:王鑫
- 全文[ PDF 8575905.0 KB ] 2023.10(3):226-240 共有 1371 人次浏览
|
|
- 本雅明“意象化思辨”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阐释
- [摘要]与同时代西欧各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有所不同,本雅明既反对以实证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来解读马克思主义,也反对以激进政治和历史进化论来解读马克思主义,他用了一种独特的“意象化思辨”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进行辩护。本雅明将“潜存的超验意志”纳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主张以批判性、反思性与非体系性的意象化思辨,激发作为世界历史主体的大众和无产阶级重新认识共产主义,突破历史宿命论,将革命契机置于当下,使共产主义成为新的社会历史聚合形式,完成人类解放之道路。
- 作者:丁燃
- 全文[ PDF 1609864.0 KB ] 2023.10(4):229-241 共有 1693 人次浏览
|
|
- 西方社会法形成的理论先导与实践进路
- [摘要]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遇到了空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为保护产业工人等群体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和生活安全,使得社会法得以最终形成。其中,空想社会主义、国家责任理论、人权理论、新财产权理论和福利经济学思想成为社会法形成的理论先导。在法律实践中,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成为法律发展的新趋势,使得第三法域的部门法——社会法应运而生。社会法源于民众的生存权保障,并为全体国民提供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独特的法律价值、法律目标和法律功能。
- 作者:余少祥
- 全文[ PDF 8536499.0 KB ] 2023.10(5):210-224 共有 1043 人次浏览
|
|
- 从算法“弱民”到算法“强民”:动因、功能与改进路径
- [摘要]算法“弱民”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算法歧视的“路径依赖”、算法结构的“保守主义”、算法技术的“弱民文化”、“弱民”浏览跟踪、算法“客观真理”等是算法“弱民”的客观原因。算法客体的“弱认知”、客体心理、“舒适圈”沉浸等是算法“弱民”的主观原因。算法“弱民”是算法客观与主观的“合谋”与“合塑”。从算法“弱民”到算法“强民”需要优化算法结构、以算法对抗算法、以伦理规制算法、以底层“反抗”算法等多措并举。
- 作者:张爱军
- 全文[ PDF 9188007.0 KB ] 2023.10(5):225-240 共有 294 人次浏览
|
|
- 对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学”的现象学分析
- [摘要]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表现为现象学式的冷酷的乐观主义。他把希望看作是一种预先推动的向前的意识,内在地具有超越自身的主观内在性和既存现实;人可以通过希望去意指、构造或理解一个意向的相关物或意义,并通过白日梦、回忆、勇敢等各种心理事件,由内至外地唤醒自我并改造世界。布洛赫把希望看作是推动人类历史的第一原动力,在他看来人作为自然实体和自我意识的承担者就取代了外在的客观性而具有了本体论的优先权。这就注定了他关于历史的理解和未来更美好社会的乌托邦想象的抽象性和空洞性。
- 作者:黄璇 徐艳华
- 全文[ PDF 6655013.0 KB ] 2023.10(6):226-237 共有 866 人次浏览
|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规律论
-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历史规律的认识,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及其实现的历史新飞跃的必然性。它在创造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具体阐发了世界转型过渡期的历史演变规律、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规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规律。这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最新理论成果、把握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切入点。
- 作者:侯惠勤
- 全文[ PDF 2448701.0 KB ] 2023.10(1):6-26 共有 1302 人次浏览
|
|
-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大国的制度——基于中国经验的阐释
-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潮流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不仅将发展中大国卷入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更以经济自由化之名向其施加了强大的制度变革压力。2008年以来,面对当前处于波动调整时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中大国需要提升自身制度完善的能力。而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发展中大国,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国家,在长期的改革开放中积累了大量可供参考借鉴的体制改革经验。本文尝试从制度视角出发对中国对外开放经验进行基本阐释,并总结十八大以来为应对全球化的经济波动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方案,以期为其他发展中大...
- 作者:佟家栋 鞠欣
- 全文[ PDF 1677444.0 KB ] 2023.10(1):27-40 共有 1778 人次浏览
|
|
- 论新型工业化与中国式现代化
-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行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擘画,要求推进新型工业化,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引擎和基础,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发展动力,如何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疑是一项重大论题,具有重大意义。新型工业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内在一致性,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着力点、战略协同性和过程包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正确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战略着力点,持续推进制造业的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的转...
- 作者:黄群慧
- 全文[ PDF 1277436.0 KB ] 2023.10(2):5-19 共有 1628 人次浏览
|
|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路径
-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突出地体现为新产业革命与城乡差距之间的矛盾。新产业革命不再具有以往产业革命增加产业分支、扩大产业体系、吸收大量劳动力、提高自然资源重要性等效应,而是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创出新产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出现了减低自然禀赋重要性、排出劳动力、产业体系瘦身、增长区域窄化等负向效应。这种双重效应,使得城乡差距在新产业革命进程中出现不断扩大的可能,构成了其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城乡差距也因此对新产业革命具有双重效应,构成其矛盾的另一方面。新产业革命与城乡差距之间不是舍此取彼的替代...
- 作者:赵儒煜
- 全文[ PDF 1243827.0 KB ] 2023.10(2):20-33 共有 3831 人次浏览
|
|
- 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合理借鉴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成果,是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现代化发展新范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观、系统治理的生态治理观、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多边主义的生态政治观、共同但有区别的生态责任观,为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实...
- 作者:曹辉 李包庚
- 全文[ PDF 1276685.0 KB ] 2023.10(2):34-47 共有 2386 人次浏览
|
|
- 从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方案到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方略
- [摘要]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模式不仅没能纾解人类与自然、人类与本身之间的矛盾,而且进一步加剧了二者的冲突并为解决这一问题增添了新的难题。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两个和解”方案,对于消解资本逻辑对人的剥削和对自然的破坏,探索实现人类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以“两个和解”为核心的解决西方现代化弊端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创新发展,并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理论指南和实践方略,也为人...
- 作者:杨仁忠 吴颍
- 全文[ PDF 1255878.0 KB ] 2023.10(2):48-61 共有 1755 人次浏览
|
|
- 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能力建设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 [摘要]提高各级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这凸显了政治能力建设在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全面领导中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政治能力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政治能力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其基本经验包括:加强政治能力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能力;加强政治能力建设的落脚点是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力;提高各级各类组织政治能力要抓住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这个重点环节;将政治...
- 作者:
- 全文[ PDF 7816058.0 KB ] 2023.10(3):5-18 共有 1052 人次浏览
|
|
-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民主观的探索实践与原创性贡献
- [摘要]马克思民主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一部创造性地践行马克思民主观的伟大历史。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过程中对马克思民主观所作出的原创性贡献,主要表现为:凸显民主治理效能,提升民主价值内涵;深化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关系的认识;强调民主环节和民主机制的完整性;明确民主政治的评价标准与评价主体;扩展民主领域,彰显人类联合的本质。阐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创性贡献,有助于批判错误的西方民主思潮,深刻体会“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重大论断,增强中...
- 作者:解红晖
- 全文[ PDF 8274731.0 KB ] 2023.10(3):19-33 共有 874 人次浏览
|
|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研究:评估与展望
-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及其研究近年来大致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国际主流媒体平台、学术期刊和组织机构等进行的报道评述、分析讨论和回应资鉴;二是我国外事和党政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出版机构等开展的对外传播工作。这两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显著进展,表现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践行已经嵌入相关议题的各种重要国际场合并获得日渐凸显的“传播兴趣点”地位。但这种国际传播的现实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蕴含其中的复杂结构和动力机制的科学认识也需要深入研究。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
- 作者:郇庆治
- 全文[ PDF 1932553.0 KB ] 2023.10(4):5-21 共有 1764 人次浏览
|
|
- 应对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与实践
- [摘要]当前,全球性气候变化进入非常时期,全球气候治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生态文明建设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国充分把握国内和国际生态环境变化特点,创新性提出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注入中国力量。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美丽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坚持“天人合一”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践行多边...
- 作者:仇华飞
- 全文[ PDF 2235448.0 KB ] 2023.10(4):22-40 共有 1038 人次浏览
|
|
- 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与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推进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提出一系列改革任务。要完成相应的改革任务,必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收入分配制度不动摇,坚持多种所有制并存,并进一步规范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机制,这是保障人民利益的制度基础;必须全面落实三次分配制度体系,规范运用三次分配的激励作用与公平功能,这是保障人民利益的关键举措;必须全力消除机会不平等,缩小二元体制等造成的机会差异,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奠定基础,下大力气...
- 作者:陈宗胜
- 全文[ PDF 9654639.0 KB ] 2023.10(5):1-16 共有 829 人次浏览
|
|
-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内涵
-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地位、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根本制度、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两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升新闻舆论“四力”、网络安全和网络强国、思政教育立德树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文明交流互鉴、文化事...
- 作者:赵剑英
- 全文[ PDF 13990197.0 KB ] 2023.10(6):5-30 共有 1328 人次浏览
|
|
- 科研评价改革的国际视角——基于《旧金山科研评价宣言》的解读
- [摘要]在过去20多年里,以SCI为代表的国际期刊论文及以影响因子为代表的量化指标成为我国科研考核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后来逐渐形成科研评价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五唯”怪圈。目前,如何构建真正反映科研价值与学术影响、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科研评价体系成为我国科研评价改革必须面对的挑战。这一挑战也同样存在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研评价活动中,并引发了以《旧金山科研评价宣言》为代表的科研评价改革。通过介绍国外科研评价改革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活动,深度分析解读《旧金山科研评价宣言》关于科研评价改革的内...
- 作者:邱晓雅 舒非
- 全文[ PDF 6785481.0 KB ] 2023.10(3):112-123 共有 650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