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会科学》在线投稿系统已更新!
2015年11月01日起旧平台将不再接受新投稿件,只查询处理现有已投稿件。
2015年11月01日前投稿作者请点击登录旧平台查看审稿状态或上传修改稿。
新投稿请点击网站首页的【作者在线投稿】登录后在左栏菜单点击"最新状态"查询稿件。
过刊浏览
关于本刊
主 管 单 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 办 单 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
主 编 冯维江被收录情况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 摘要: |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深化,中国人类学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即如何通过海外社会文化研究来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相互认知,推动区域社会共同体在知识界与大众观念中的成型。在区域社会的形成过程中,需要解决关于认知主体的根本问题——我是谁?你是谁?我们是谁?通过检验近现代中国知识界从“南洋”到“东盟”的区域社会话语的嬗变,以及中国—东南亚人类学界的隔阂与互视,我们将看到自我中心观如何限制了人类学的文化批评潜力。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推动区域社会的主体生成:一方面,需要从知识范畴扩展知域类型,通过跨国区域研究来丰富我们对于区域社会多主体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的深入认知,产生超越地方主义的区域社会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强调知识生产的多主体性,通过交互人类学中我看你、你看我、我看我们的视角转换,产生以反思性为基础的中国意识和区域社会共同体意识。 |
| 作者: | 龚浩群 |
| 作者单位: | 龚浩群,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教授,361005。 |
| 期刊: | 国外社会科学 |
| 年.卷(期):页码 | 2023.10(1):126-141 |
| 中图分类号: | C912.4 |
| 文章编号: | |
| 关键词: | 区域社会 东南亚 知域 跨国主义 交互人类学 |
欢迎阅读《国外社会科学》!您是该文第1272位读者! |
|
您是第 8890873 位访问者
北京市东城区《世界社会科学》 编辑部
电话:(010)85195226 邮箱:ssaj@cass.org.cn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26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