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启程
- [摘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初,便揭开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序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启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得以植根的丰沃土壤,也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介质”。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译者的创造性翻译实践减少了马克思主义向中国移植的“排异性”,促进了二者的融合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思想内容,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
- 作者:路宽
- 全文[ PDF 1265420.0 KB ] 2024.0(3):5-24 共有 1341 人次浏览
|
|
-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主题:抗争、求索与觉悟
- [摘要]中国近代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随着中国逐渐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中国的思想文化,包括经济思想,都发生了急剧动荡分化。为应对三千年大变局,各种救国救亡的思想纷纷涌现,有主张“师夷制夷”的经济社会变革思想;有发自中国农民呐喊的革命诉求;有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经济变革主张;有西方现代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引进。各种认识和主张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首先它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思想分化,地主阶级当权派、地主阶级改革派与顽固派的不同认识,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世意识形态的瓦解,而太平天国农...
- 作者:裴长洪
- 全文[ PDF 1312987.0 KB ] 2024.0(3):25-47 共有 1537 人次浏览
|
|
- 全球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经济问题——基于《太平洋事务》的考察
- [摘要]民国时期,太平洋国际学会主办的《太平洋事务》杂志高度关注中国经济问题,发表了大量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学术论文和针对研究中国经济问题重要学术著作的评论文章,是近代发表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成果数量最多的外文学术刊物。其关注领域包括农业与农村经济、货币与金融、国际投资与贸易、战时经济与战后重建等。其中既有中国反映官方意识形态的学者、马克思主义学者和独立知识分子的观点,也有外国学者的观察。民国时期《太平洋事务》有关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凸显了基于中国经济问题的近代世界经济思想文明的互动与互鉴。
- 作者:邹进文 李萌 周格子
- 全文[ PDF 1387646.0 KB ] 2024.0(3):48-71 共有 1285 人次浏览
|
|
- 国际社会理论与国际法变动性的类型化分析
- [摘要]对于不同领域国际法的变动性原理,迄今为止学界一直未建立一个统一的研究架构。借鉴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演进理论,并引入共处国际法(包括宪制性国际法)、合作国际法和共同体国际法的类型化概念,用以搭建国际法与国际关系跨学科分析框架,可以弥补这一国际法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缺失。首先,该分析框架的要义是,在what维度上,采用国际习惯和国际条约、普遍国际法和特殊国际法、根本性国际法,以及原则、规范和规则等概念,可对上述三种类型国际法的不同性状加以表征。其次,可进一步在how/why维度上,以外力强制、利益估算和信念三个层...
- 作者:徐崇利
- 全文[ PDF 1299514.0 KB ] 2024.0(3):72-92 共有 1580 人次浏览
|
|
- 数字货币的制裁维度:非对称性金融反制裁的路径与因应
- [摘要]反制裁正在成为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货币逐渐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和场域。加密货币具备一般等价物属性、去中心性和匿名性,已经成为制裁和反制裁的工具。数字货币在俄罗斯、委内瑞拉、伊朗、朝鲜等国的反制裁实践中已有运用。美国认为数字货币的使用具有威胁金融系统和美元体系的风险,主张对数字货币实施强监管。为了落实监管政策和强化制裁效果,美国对数字货币的使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反反制裁”。此外,美国也对我国数字人民币进行“预判”,采取禁止使用、加强监管、研发竞品、阻挠合作等措施,对数字人民币发展、使用...
- 作者:沈伟 苏可桢
- 全文[ PDF 1498068.0 KB ] 2024.0(3):93-121 共有 1518 人次浏览
|
|
- 数字资本主义的自由时间困境及其超越
- [摘要]“自由时间”既是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也是资本实现价值增殖所趋于占有的对象,“自由时间”作为一个理解资本与人的发展之间矛盾的视角,揭示了资本主义关系中人的生存困境。伴随技术发展对生产效率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自主支配自由时间的期待不断提高,但数字资本对自由时间的隐形掠夺却导致自由时间在“量”和“质”上的双重匮乏。在数字资本主义背景下,资本通过垄断技术和数据资源,将人们的自由时间转化为可操控的数字劳动时间,技术化的支配路径使主体在不知不觉中无偿让渡自己的自由时间,在资本逻辑、市场机制等因素...
- 作者:宋建丽 王仪
- 全文[ PDF 1225309.0 KB ] 2024.0(3):122-135 共有 1262 人次浏览
|
|
- 破解数字异化:迈向数字社会主义——对克里斯蒂安·福克斯思想的批判性考察
- [摘要]数字资本主义引发的数字异化现象已成为现代人面临的生存困境。福克斯借助“数字异化矩阵”,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维度,对数字资本主义展开批判,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提出数字社会主义将更为平等、民主和包容。在他看来,实现数字社会主义需发展批判性理论和批判性教育,依靠数字工人联合起来进行社会运动。这些观点虽有一定的抽象思辨色彩和革命浪漫主义倾向,但也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辩证性和现实性的特点。中国学者应致力于扩大数字中国的影响力,参与到国外关于数字社会主义的讨论中去。
- 作者:孙昊鹏
- 全文[ PDF 1261549.0 KB ] 2024.0(3):136-149 共有 811 人次浏览
|
|
- 纵向治理体系下的地方政府动力机制及其转向
- [摘要]纵向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进入新时代以来,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纵向治理体系“简政放权—改革激励”模式受到抑制,并形成了“集中统一—监督问责”的新模式,由此引发了地方政府动力被消解的疑虑。从纵向治理体系来看,位于政府纵向治理体系中间层级的省级政府,会对来自中央的政策进行再组织再推进,并通过结构性问责压力改善下级政府的个体性动力不足,进而激发其作为的积极性。“中层接力”作为新的动力机制,意味着中层政府可以在结构上通过目标再组织保障中央战略落地,机制上以结构压力推动基层政府主动作为...
- 作者:薛泽林
- 全文[ PDF 1243629.0 KB ] 2024.0(3):150-165 共有 1186 人次浏览
|
|
- 数智治理:内涵、风险及其法律调控
- [摘要]数智治理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宏观来看,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呈现出从“控制维稳”到“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引领、从“一元管控”到“一轴多元共治”的体系优化、从“依法治理”到“三治融合”的机制重塑之转型发展。而作为数字法治政府实践的基本途径,数智治理本质上是通过数字与行政“双轮驱动”展开的社会治理创新。在持续赋能国家治理的进程中,数智治理也引发了功能结构层面的制度性风险和安全应用层面的内生性风险。对此,应当遵循以数字权利为中心的权力(利)制衡之基本逻辑,从专门性立法、行政机关处...
- 作者:孙逸啸
- 全文[ PDF 1244673.0 KB ] 2024.0(3):166-181 共有 1352 人次浏览
|
|
- 论社会组织协同防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合法性
- [摘要]现行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防控立法用“危害”来界定其原生与衍生风险,规定“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这些危害及其带来损失的预防、控制、减轻与消除活动。虽然新冠疫情已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防控共同体构建、社会组织依法深度参与的被动与主动路径开拓的迫切诉求以及国内外防控新旧问题的复杂交织,已倒逼突发公共卫生风险防控协同机制进入国家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及时落实需要兼顾风险社会中日益紧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需求与突发公共卫生风险防控的特性,融合“总体合法性”的规制、规范、认知要素等...
- 作者:刘红春
- 全文[ PDF 1299093.0 KB ] 2024.0(3):182-201 共有 1481 人次浏览
|
|
- 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本内涵
- [摘要]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是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经验,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经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这三句既浅显直白又富有哲理,既通俗易懂又深入人心的话,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本内涵。坚持继承性和创新性、实践性和理论性、价值观和方法论、本土化和全球化的有机统一,全面彰显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明特色。
- 作者:金伯中
- 全文[ PDF 1286887.0 KB ] 2024.11(3):202-223 共有 1511 人次浏览
|
|
- 论美国托洛茨基主义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及趋势
- [摘要]美国托派是美国社会主义流派中的激进左派之一。美国托洛茨基主义思潮具有三大特征:理论上,过分拘泥于托洛茨基原有的理论窠臼,使产生于特定时期的托洛茨基理论成为脱离美国国情和形势变化的抽象教条;组织上,宗派主义分裂是托派组织演变的长期失调症和最明显特征,“内耗”了托派政党的组织力量;实践上,无法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进行革命的方案,无法满足人民大众真实的政治需要,呈现出革命激进主义的乌托邦特征。这些固有缺陷是美国托派逐渐边缘化、走向衰落的根源所在。美国托派的衰落,一方面警示当代世界各国的社会...
- 作者:刘珊珊 黄其洪
- 全文[ PDF 1276322.0 KB ] 2024.0(3):224-241 共有 1312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