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规律论
  •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历史规律的认识,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及其实现的历史新飞跃的必然性。它在创造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具体阐发了世界转型过渡期的历史演变规律、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规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规律。这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最新理论成果、把握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切入点。
  • 作者:侯惠勤
  • 全文[ PDF 2448701.0 KB ] 2023.10(1):6-26  共有 1298 人次浏览
  •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大国的制度——基于中国经验的阐释
  •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潮流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不仅将发展中大国卷入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更以经济自由化之名向其施加了强大的制度变革压力。2008年以来,面对当前处于波动调整时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中大国需要提升自身制度完善的能力。而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发展中大国,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国家,在长期的改革开放中积累了大量可供参考借鉴的体制改革经验。本文尝试从制度视角出发对中国对外开放经验进行基本阐释,并总结十八大以来为应对全球化的经济波动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方案,以期为其他发展中大...
  • 作者:佟家栋 鞠欣
  • 全文[ PDF 1677444.0 KB ] 2023.10(1):27-40  共有 1775 人次浏览
  • 新的动荡变革期加强全球赤字治理的价值指引新的动荡变革期加强全球赤字治理的价值指引
  • [摘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动荡变革的特征更加鲜明,全球赤字更加多元和扩散,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引领历史发展潮流和人类文明的走向,成为各国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重要命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整体高度提出并阐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破解当今时代之问、加强全球赤字治理提供了价值指引。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自身价值共识发展的结果,也是全球化不断深化演进的必然要求,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内核,实现了对西方“普世价值”的批判反思和超越升华。中国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
  • 作者:吴志成
  • 全文[ PDF 0.0 KB ] 2023.10(1):41-51  共有 869 人次浏览
  • 数字全球化与新型全球化
  • [摘要]当前世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全球化”临危受命,应运而生。数字全球化是全球化从“超级全球化”演进到“有限全球化”之后推进到全新阶段的体现。数字全球化带给我们数不胜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极大的挑战。数字全球化带来的数字风险、数字鸿沟、数字伦理、数字自由等重大问题都是全球数字治理难以回避的。瑞士鲍德温教授关于信息技术与新全球化的新著《大合流:信息技术和新全球化》不仅为建构一种新型的全球化提供重要启示,而且促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全球化具有诱导全球社会朝着高风险、高透明、突然加速、非理性甚至非人...
  • 作者:薛晓源
  • 全文[ PDF 1386706.0 KB ] 2023.10(1):52-62  共有 1417 人次浏览
  • 数字全球化的价值与局限
  • [摘要]数字全球化是一个以科技为核心界定的概念,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以数字为手段的全球化,二是以数字为本体的全球化,目前的数字全球化更多地表现为以数字为手段的全球化。数字全球化在助力全球化发展、变革和创新全球互联互通方式、重塑全球价值链,以及使全球治理向着精准治理和差序格局转变等方面,凸显出重要价值。但是,数字全球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化中主体结构和分配结构的矛盾性,对全球治理也提出了大国竞争激化、数字安全问题凸显、规则差异性等新治理问题。总体来说,未来的数字全球化仍是在矛盾统一的进程中向前推进...
  • 作者:刘雪莲
  • 全文[ PDF 1536820.0 KB ] 2023.10(1):63-75  共有 1330 人次浏览
  • 西方文化人类学基本理论简析
  • [摘要]100多年来,西方文化人类学形成过众多的学派,提出过许多不同的理论。影响较大的有文化进化论(分为古典进化论和新进化论两种)、文化传播论、历史特殊论、社会决定论、功能理论、文化与人格理论(又称心理人类学理论)、结构理论、文化象征论和族群理论等。本文就西方文化人类学基本理论的要点和特征作一简明扼要的介绍和分析。
  • 作者:何星亮
  • 全文[ PDF 2086488.0 KB ] 2023.10(1):76-96  共有 2176 人次浏览
  • 叩问生活之道——散论影像民族志的人类学理想和形式
  • [摘要]本文以近期影像民族志和影视人类学中的一些现象为例,在人类学目标与艺术的关系下讨论“形式”为本的影像民族志。本文所谈的影像民族志“现象”指民族志纪录片“故事—形式化”和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电影中出现的强调“社会情景”现象。这些现象也出现在其他与人类学关联的艺术研究中,例如戏剧的人类学研究等。最后以两个案例来讨论本文所称之“形式”问题:第一个案例讨论“用巫师的语言书写巫技”的影像民族志如何可能;第二个案例则关涉追溯村民自治真相的形式性问题。
  • 作者:朱晓阳
  • 全文[ PDF 2324870.0 KB ] 2023.10(1):97-114  共有 1600 人次浏览
  • 论人类学民族志范式的转换与创新
  • [摘要]民族志写作的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学学科本身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民族志学术范式的转换与人类学理论的创新发展密切相关。今后,我们需要建构实践指向为路径的民族志范式,在民族志书写上需要探索新范式和新规范。本文认为人类学理论创新和民族志新范式的建构,应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从学科内部改进传统的民族志研究方法,从而将人类学的理论水平推向新的高度;二是需要积极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成果,促进人类学理论及民族志自身的范式转换和创新发展。
  • 作者:色音
  • 全文[ PDF 1251788.0 KB ] 2023.10(1):115-125  共有 1635 人次浏览
  • 论区域社会的主体生成——以中国—东南亚人类学的知域扩展和交互性为例
  •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深化,中国人类学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即如何通过海外社会文化研究来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相互认知,推动区域社会共同体在知识界与大众观念中的成型。在区域社会的形成过程中,需要解决关于认知主体的根本问题——我是谁?你是谁?我们是谁?通过检验近现代中国知识界从“南洋”到“东盟”的区域社会话语的嬗变,以及中国—东南亚人类学界的隔阂与互视,我们将看到自我中心观如何限制了人类学的文化批评潜力。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推动区域社会的主体生成:一方面,需要从知识范畴扩展知域类型,通过跨国区...
  • 作者:龚浩群
  • 全文[ PDF 1886901.0 KB ] 2023.10(1):126-141  共有 909 人次浏览
  • 明清法律体系本相考辩——论“律例法律体系”说的缺陷和“典例法律体系”说成立的理据
  • [摘要]围绕如何表述明清法律体系的问题,目前法史学界有“律例体系”“典例体系”等不同见解。对“法律体系”的内涵和界定标准理解不一,是造成认识分歧的根本原因。“律例”说忽视了“法律体系”定名应遵循“名从法定”“名从立法本意”、与法律编纂实际相一致的原则,存在立论依据难以自圆其说、忽视“律”的法律地位变迁、误读“会典”与“律”纲目关系、以刑事法律体系代替一代完整法律体系等缺陷,因而不能成立。明清法律编纂实际和明清“当时人”有关“典例”的论述表明,这一历史时期统治者始终是按照以典为纲、以例为目的指导思想和立法...
  • 作者:杨一凡
  • 全文[ PDF 2184921.0 KB ] 2023.10(1):142-160  共有 1447 人次浏览
  • 中华法系之法典化范式研究——以古代中国和越南为中心
  • [摘要]法典可以根据其发展的范式从完备性到结构性再到体系性,分成三阶法典的概念。法典化的内涵包括法典编纂和法典化运动,并根据其法律渊源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模式。法典化的模式还包括多部法典之间配合的模式。中华法系是法典化范式的试验场,在历史上数波法典化运动的浪潮中,创制了多种法典化的模式。《唐律》所引领的法典化运动体现了纵横的法典化模式,推动了包括越南在内的中华法系的诞生。明代的法典化运动创制出了“三阶法典”与“二阶法典”的组合模式,带给后世体系性法典和结构性法典共存的法典化模式的启发。清代的法典化运动...
  • 作者:何勤华 廖晓颖
  • 全文[ PDF 2832539.0 KB ] 2023.10(1):161-184  共有 1420 人次浏览
  • 历史书写应否包含道德评判?——现代史学观念转向一瞥
  • [摘要]1824年,德意志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在其处女作中指出,历史书写需要走出道德训诲的传统,力求“如实直书”,客观治史。20世纪30年代,美国史家查尔斯·比尔德将兰克的信条贬为“高尚的梦想”,此后历史书写能否包含道德评判成为史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血腥和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残暴,现代史家逐渐认定历史的书写必然承载一种道德责任感:史家需要同时面对生者和死者,因此历史与道德紧密相连,无法切割。但与后现代主义理论不同的是,他们并不认为历史书写可以随心所欲;相反,当代史家最新的努力是在摒弃以兰克...
  • 作者:王晴佳
  • 全文[ PDF 2351193.0 KB ] 2023.10(1):203-221  共有 1917 人次浏览
  • 当代法国思想三论:动物、技术与日常生活
  • [摘要]在现代学术界,法国思想是一个独特的类别,总是以前瞻与深刻的方式面对世界的新变化,并提出系统的理论。近些年,现代性批判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逐渐消失,法国思想界希望从全新的视野分析这个世界的变化,既包括宏观视野,例如动物与人类中心主义、技术与现代人的处境等,也包括微观视野,例如异化与个体叙事、日常生活与历史本体论等。在创造理论的过程中,法国思想界表现出了多学科的思维,试图消除分科制度所导致的弊端,将现代人的存在状况作为分析前提,从而回应现代人所面临的新情况。
  • 作者:徐前进
  • 全文[ PDF 2415352.0 KB ] 2023.10(1):222-241  共有 1927 人次浏览
  • 当代法国思想三论:动物、技术与日常生活
  • [摘要]在现代学术界,法国思想是一个独特的类别,总是以前瞻与深刻的方式面对世界的新变化,并提出系统的理论。近些年,现代性批判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逐渐消失,法国思想界希望从全新的视野分析这个世界的变化,既包括宏观视野,例如动物与人类中心主义、技术与现代人的处境等,也包括微观视野,例如异化与个体叙事、日常生活与历史本体论等。在创造理论的过程中,法国思想界表现出了多学科的思维,试图消除分科制度所导致的弊端,将现代人的存在状况作为分析前提,从而回应现代人所面临的新情况。
  • 作者:徐前进
  • 全文[ PDF 2415352.0 KB ] 2023.10(1):222-241  共有 1885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