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海外中国学(汉学)研究的对象、两翼及基本原则
  • [摘要]本文对海外中国学(汉学)研究的对象做了具体的描述,确定为十大领域,提出做好海外中国学(汉学)研究必须注意的两翼,即中外文化交流史和汉学影响史。在展开海外中国学(汉学)研究的过程中,不应将“自塑”与“他塑”对立起来,应在建立一种批评的中国学的立场上,与域外学者展开平等对话。坚持文明互鉴、坚持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的统一性是做好海外中国学(汉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 作者:张西平 胡文婷
  • 全文[ PDF 1250073.0 KB ] 2025.12(2):162-178  共有 528 人次浏览
  • 世界中国学知识体系构建:概念、论域与方法
  • [摘要]本文立足于中外文明互鉴的视角,以推动世界中国学进入教育部专业学科目录为目标,探索构建自主的世界中国学知识体系。本文将重新界定“世界中国学”的概念,以求统一国内有关海外中国学研究的称谓,并进一步讨论其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本文提出,应把世界中国学打造成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从而推动世界中国学真正服务于中国自身的学术文化建设,增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中国研究中的解释力和话语影响力,提升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论述中国的主导力。
  • 作者:沈桂龙 陈迪 褚艳红
  • 全文[ PDF 1209121.0 KB ] 2025.12(2):179-191  共有 481 人次浏览
  • 临时措施在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中的适用
  • [摘要]国内法中的临时措施概念被国际人权条约机构纳入个人申诉程序,以保护申诉人免受不可挽回的损害。临时措施在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中的适用频率很高,常因对缔约国国内事务的过多干预而招致不满。在国际法上,缔约国对国际人权条约机构发出的临时措施并无强制遵守义务,而是依靠善意合作来履行。实践中,禁止酷刑委员会的临时措施决定有时因欠缺对缔约国立场的适当考虑而受到批评,临时措施的适用范围也被认为有扩大之嫌,削弱了缔约国与委员会的合作意愿。问题根源在于禁止酷刑委员会对缔约国有限的履约监督权限和防止酷刑的人权愿景之间的...
  • 作者:柳华文 张昊
  • 全文[ PDF 1347117.0 KB ] 2025.12(2):192-215  共有 503 人次浏览
  • 涉外次级制裁的合法性论证“技艺”——以美国为重心的考察
  • [摘要]作为经济制裁的涉外次级制裁是欧美各国尤其是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惯用手段,其合法性长期以来备受争议。为了对次级制裁的“合法性”进行论证和辩护,美国做了对内和对外两手努力。对内,美国为了绕开包括“迷人的贝琪”“反域外管辖推定”在内的原则性规定而实施系列策略。对外,一方面美国尝试论证现有习惯国际法规则,尤其是管辖权规则可以包容美国实施次级制裁,另一方面则从功能、价值等多个维度出发来论证其深层“合法性”,夯实美国在习惯国际法的框架内实施次级制裁的“合法性”。但是,这些论证并非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 作者:杜宴林 孙兆航
  • 全文[ PDF 1410802.0 KB ] 2025.12(2):216-241  共有 541 人次浏览
  • 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依据、障碍及进路
  • [摘要]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为人类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而提出的价值主张,体现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内在逻辑,反映了全球化时代不同文明交融的必然趋势,为引领人类文明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了价值指引。从人类文明演进历程来看,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文明发展具有充分依据,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了西方“普世价值”的局限性,契合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发展规律,提供了走出西方现代文明发展困境的价值共识。然而,从现实境遇来看,当前西方价值观垄断、文明交流互鉴壁垒以及全球治理体系失衡制约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阻碍全人类共同价值...
  • 作者:林伯海 杨香丽
  • 全文[ PDF 1157004.0 KB ] 2025.12(3):5-20  共有 55 人次浏览
  • 全人类共同价值视阈下中国亚太话语的建构
  • [摘要]为了抵制美西方“印太”话语的价值渗透与入侵,助推亚太地区文明交流互鉴的广度与深度,彰显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治理意愿,中国需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话语资源建构亚太话语的价值内容。“和平、发展的亚太”,彰显了中国对亚太地区理想目标的价值坚持;“公平、正义的亚太”,表达了中国对亚太地区理想秩序的价值诉求;“民主、自由的亚太”,则凸显了中国对亚太地区理想关系的价值捍卫。应推动基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亚太话语与其他全球治理话语如“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实现价值联结与呼应,促使亚太命运共同...
  • 作者:李格琴
  • 全文[ PDF 1153096.0 KB ] 2025.12(3):21-36  共有 54 人次浏览
  • 生成式大模型赋能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 [摘要]在当代知识生产场域中,大模型驱动的范式转变已然成为事实,这一技术进步促使反思: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不应局限于概念体系的厘清与传播,亦需构筑相应的技术路径和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在理论层面,本研究提出了“知识表征—知识推理—知识创生”的三维分析框架,揭示了技术赋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内在机理;在实践层面,构建了包含数据基础设施、算法优化、学科融合和流程再造的分层实施路径,并从“AI for Social Sciences”(AI4SS)视角,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孪生的跨学科研究新模式。该模式以社会事件为核心锚点,构建一...
  • 作者:王治国 董昌其
  • 全文[ PDF 1333773.0 KB ] 2025.12(3):37-69  共有 137 人次浏览
  • 论高质量发展视阈下民营经济的平等保护
  • [摘要]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有制经济相比,二者在我国经济制度中分别具有不同定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困境源于人们混淆了民营经济在经济制度中宪法地位的差异性和作为市场主体的平等性。树立民营经济平等保护理念必须区分民营经济在制度层面和市场领域中的不同定位,承认其在经济制度中宪法地位的差异性。民营经济平等保护的核心在于通过政策制度的实施让民营经济符合其应有的宪法地位,其基本要义是立基于合理的差别待遇而实行的对民营企业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的平等保护。为此,在市场领域中应...
  • 作者:刘茂林 朱鹏程
  • 全文[ PDF 1158283.0 KB ] 2025.12(3):69-86  共有 47 人次浏览
  • 中国式反垄断执法现代化研究
  • [摘要]中国式反垄断执法现代化是反垄断法现代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回顾16年来的反垄断执法,我国大致经历了粗线条反垄断执法时代、规范化反垄断执法时代,如今正稳步迈入现代化反垄断执法新时代。尽管如此,我国目前在执法战略和执法角色、执法力量和执法能力,以及执法体制和执法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现实短板。接下来,我们应该围绕中国式反垄断执法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短板逐一加以破解,具体路径主要包括:全面确立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执法战略与执法角色、全面提升反垄断执法力量和执法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反垄断执法体制和执法机制...
  • 作者:王健
  • 全文[ PDF 1185549.0 KB ] 2025.12(3):87-105  共有 61 人次浏览
  • 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政府采购领域的规制机理
  • [摘要]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与反垄断法具有密切关系,但是在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应用于政府采购领域时,却不能沿用反垄断法的传统理论,而应将政府采购行为涉及的相关市场都纳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评估范围。政府采购限制竞争的危害包括两类:传统买方垄断引发的危害和地方保护导致的危害。政府采购限制竞争的典型形态包括限定不合理的业绩条件、限定技术标准、澄清规则涉及的限制竞争。发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政府采购领域的作用,还需要进行机制协调,包括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的作用、建立与财政部门的沟通机制、通过政府考评体系强化公平竞争审查...
  • 作者:李剑
  • 全文[ PDF 1176184.0 KB ] 2025.12(3):106-122  共有 60 人次浏览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竞争法治逻辑与实现进路
  • [摘要]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和法治化的有机融合,服务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根本任务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公平竞争乃创新之源,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竞争法治是法治化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纵向历史考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探索为竞争法治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和制度空间,同时,竞争法治的健全完善又反过来助力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推进。从原则指引看,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公平竞争原则是竞争法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依归。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需要从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
  • 作者:徐则林 孙晋
  • 全文[ PDF 1169829.0 KB ] 2025.12(3):123-138  共有 43 人次浏览
  • 知识产权保护与新质生产力——中国省份的经验证据
  • [摘要]当前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发掘和定性研究呈爆发式增长,本文将新质生产力细化到省级层面和三个次维度,定量探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省级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为此,本文采用2001—202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揭示了省级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省级新质生产力及其三个次维度的影响差异和渠道机制。研究表明,加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显著提升了中国省级新质生产力水平,并且对东部省份、人口规模大的省份的促进作用相对更大。加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激发创新活力显著提升了省级新质生产力水平。细化到三个次维度生产力,加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显著提...
  • 作者:沈国兵 张梦雪
  • 全文[ PDF 1949193.0 KB ] 2025.12(3):139-173  共有 52 人次浏览
  •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方向与路径
  • [摘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和保障,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基础上,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巨大成绩,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但也面临着治理水平仍有待提高、引领带动作用仍有待加强、保障不同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效果仍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其中,“做强”主要通过更好...
  • 作者:邱霞
  • 全文[ PDF 1142869.0 KB ] 2025.12(3):174-189  共有 60 人次浏览
  • 斯蒂格利茨改良主义的理论贡献、局限及启示
  • [摘要]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以美国社会上层与下层日益扩大的经济不平等为切入口,讨论资本主义危机背后的深层次体制问题,阐述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改良方案和政策主张,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议程。斯蒂格利茨凭借其深厚的经济学理论素养和在全球公共领域的行动力,使其资本主义改良理论形成了巨大影响力。这一主张是理论界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危机、日益加剧的社会不平等和政治腐败的反应,包含了相对完整的经济政治文化改革目标和系列制度设计,因此是一种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性改革策略。斯蒂格利茨...
  • 作者:傅墨庄 魏建
  • 全文[ PDF 1277836.0 KB ] 2025.12(3):0-0  共有 127 人次浏览
  • 拉美马克思主义解放旨趣的伦理学构建——以杜塞尔解放伦理学为中心的考察
  • [摘要]解放伦理学是马克思主义拉美化的新成果,它旨在为所有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作辩护,具有激进且连贯的显著特性。它最初基于他者视角并以拉美解放为旨趣,经由本体论到形而上学再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向后,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解释为一种解放的伦理学,并将解放旨趣进一步扩展至全球范围。总体而言,解放伦理学从基本理论假设和伦理原则出发,发展出了作为解放伦理学重要延伸的解放政治学和解放经济学,同时借鉴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创造性提出独特的超越分析方法,提供了诸多独具拉美马克思主义特色的未来替代方案,包括摆脱欧洲中心主义的愿景...
  • 作者:冯昊青 李伟伟
  • 全文[ PDF 1307288.0 KB ] 2025.12(3):216-240  共有 81 人次浏览
  • 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人民性:历史脉络、核心意蕴与时代价值
  • [摘要]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人民性从萌芽与奠基到发展与巩固,从创新与拓展到深化与升华,历史脉络清晰。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核心意蕴突出,它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坚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责任担当。为此,以人民性为核心加强作风建设,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在作风建设上突出人民性可以凝聚人民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久发展;以人民性为指引加强和改...
  • 作者:郭晓禄
  • 全文[ PDF 1300637.0 KB ] 2025.12(4):20-38  共有 356 人次浏览
  • 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逻辑及路径探析
  • [摘要]中共党史党建学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其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学术自主与话语自主的战略任务。从理论基础、结构内涵与实践路径三个层面系统探析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逻辑可以发现,在理论基础上,该学科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三大支柱,强调政党的阶级性、历史使命和组织原则,并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框架;在结构内涵上,该学科以“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位一体的知...
  • 作者:李佳
  • 全文[ PDF 1238434.0 KB ] 2025.12(4):39-52  共有 324 人次浏览
  • 数字经济法治保障的中国方案
  • [摘要]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法治保障提出了新要求。技术创新带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带来对国家安全、市场秩序、个人权利的挑战。如何既以法治保障科技和市场创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又以良法善治化解风险和挑战,中国、欧盟、美国等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数字经济法律规制上展现出不同策略。中国走出了一条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依法治理为特征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治理道路,确保底线安全的同时为发展留出空间,营造优良数字营商环境。面向未来,在法治建设方面,我国须按照技术创新...
  • 作者:支振锋 唐树源
  • 全文[ PDF 1359555.0 KB ] 2025.12(4):53-76  共有 316 人次浏览
  • 美国平台规制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模式探索
  • [摘要]平台经济给法律制度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我国对域外平台经济规制历史的整体检视尚不多见。美国拥有强大的平台企业,有着独特的平台规制风格与路径。美国平台规制史可分为自由放任、州层面的渐次介入和联邦层面的规制强化三个阶段,其整体演进趋势为从无到有、由宽变严,但始终属于包容审慎规制的范畴。美国平台规制模式构造以平台自我规制为主,政府规制作为保障,仅在平台自我规制动力不足时政府规制才发挥作用。平台通过其架构在事实上获取了规制主体地位,平台规制工具包括算法、强制信息披露、准入许可与禁入、反垄断等。在比...
  • 作者:宋华琳 徐云鹏
  • 全文[ PDF 1346101.0 KB ] 2025.12(4):77-96  共有 382 人次浏览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