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国家科研经费管理与学术评价研究——“挪威模型”的内容构成与应用启示
  • [摘要]【提要】科研经费管理与学术评价是相关部门调控和激励科研活动的主要手段。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配置科研经费作为科研管理创新的关键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在欧洲多个国家被广泛采用的“挪威模型”为此提供了借鉴思路。结合我国科研经费分配方案的现状,我们可以进一步考察“挪威模型”对我国科研管理与学术评价的启示。
  • 作者:杨立英 廖宇 刘敬仪
  • 全文[ PDF 6428066.0 KB ] 2023.10(3):124-135  共有 1095 人次浏览
  • 破除“唯论文”后的科研评价改革探索——国外高校科研评价的实践与启示
  • [摘要]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破除“唯论文”的科研评价改革文件。如何将政策文件中倡导的多元评价、分类评价等评价导向在高校的科研评价实践中落实,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科研评价改革走在前列的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挪威等国通过各自的高校评价改革实践,在兼顾多元评价主体、细化影响力评价体系、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实行学科分类评价方法、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等方面发展出了值得借鉴的国际经验与有效做法,能够为我国这方面的探索提供启示。结合我国的科研评价实际及改革发展方向,对各国高校科研评价的实践进行比...
  • 作者:张琳 韩钰馨
  • 全文[ PDF 10644572.0 KB ] 2023.10(3):136-154  共有 1104 人次浏览
  • 人类学范式的比较法研究:特点与启示
  • [摘要]作为社会—文化人类学分支的法律人类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比较法研究。但是对于人类学的比较法研究,传统比较法学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法学与人类学在比较法领域没有太多正式的交流和对话。由于学科分立,作为“综合学科”的人类学必然会涉足法律现象。自19世纪末的一百多年来,致力于探索文化多样性的人类学始终对比较法抱有浓厚的研究兴趣。人类学比较法研究的对象有其自身的特点,且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从早期侧重于非西方法和不成文法,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扩展至全球法律多元。人类学研究比较法主要使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而搭建民族志...
  • 作者:王伟臣
  • 全文[ PDF 9737674.0 KB ] 2023.10(3):172-188  共有 720 人次浏览
  • 域外调解的类型范式及其变迁的思想之根:基于法律人类学的视角
  • [摘要]调解的类型范式研究是ADR研究的一个羸弱部位。对调解类型范式的理解,需要系统梳理域外主要调解范式的基础理论,并试图从法律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勾勒或洞察调解类型范式变迁的思想之根。在整体性视角的回溯中可以发现,调解范式的变迁深植在人类思想变迁的内部,贯穿于从具有启蒙意义的专家权威到高度个体化、碎片化、平等的具在生命方式这一人类社会在过去一百余年的变迁过程。对启蒙理性的批判构成了转化型调解范式的思想之根。这使得我们对调解类型学的理解超越了平面的归纳维度,而具有了价值澄明的意义。
  • 作者:熊浩
  • 全文[ PDF 10836961.0 KB ] 2023.10(3):189-206  共有 628 人次浏览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的外部风险、挑战与应对”专题笔谈
  • [摘要]“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面临巨大的外部风险与挑战,同时中国的新发展也为世界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2023年上半年,《世界社会科学》编辑部举办“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的外部风险、挑战与应对”学术座谈会,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担任主持人,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作者:杨光斌 王正毅 吴志成 唐永胜 戴长征 赵可金
  • 全文[ PDF 4445842.0 KB ] 2023.10(4):41-79  共有 1807 人次浏览
  • 数字化时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
  • [摘要]【编者按】数字化时代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不仅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冲击,而且也为人文社会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了契机,推动着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跨学科、交叉学科的创新与发展。2023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共同主办、信息情报研究院承办的国际会议“中韩智库对话暨中韩人文交流政策论坛”在韩国首尔召开,主题为“数字化时代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发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韩国科...
  • 作者:蒙曼 李中远 姜政汉 蔡跃洲
  • 全文[ PDF 19677337.0 KB ] 2023.10(6):31-67  共有 1114 人次浏览
  • 净零碳转轨发展与多赢协同
  • [摘要]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命题,但“双碳”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模式、技术与机制体制上的弊端,阻碍了净零碳转轨进程。中国净零碳转轨的提质增速需放弃原有的碳思维,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服务,以能源生产侧与消费侧实现能级转换为支撑,加快推动化石能源的有序退出。从多赢协同的视角出发,净零碳转轨还需加快转变原有的发展范式,夯实原创核心技术,通过能源供需市场“去中心化”、分布式与扁平化发展,加快释放零碳转型的发展动能,为推动中国碳中和进程提供根本保障。
  • 作者:潘家华 魏晓楠 孙传旺
  • 全文[ PDF 1914434.0 KB ] 2023.10(4):80-94  共有 1515 人次浏览
  • 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研判、特征事实与影响因素分析
  • [摘要]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语言”。探索中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保持战略主动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指出,减碳目标方面,中国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加大减碳政策力度,以确保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通过加速绿色投资、充分发掘绿色消费潜力,缓解碳约束趋紧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经济转型方面,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实现“相对脱钩”,但未实现“绝对脱钩”,需要警惕“相对脱钩”可能引起的管控放松。能源转型方面,能源结构呈清洁化趋势,但新能源消纳和煤炭清洁高...
  • 作者:史丹 史可寒
  • 全文[ PDF 3069010.0 KB ] 2023.10(4):95-120  共有 1357 人次浏览
  • 统筹“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
  • [摘要]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具有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新时代以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能源转型势头良好,能源安全水平得到提升。随着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世界发展大势,中国对新能源的巨大需求以及对能源安全的日益重视,为统筹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提供了良好契机。不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使中国经济增长仍不能与能源消费强脱钩,诸多技术瓶颈仍制约着中国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和高质量发展,一系列体制机制短板和世界能源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大也使中国在统筹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面对上述形势,同时吸取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
  • 作者:张友国 蒋鸿宇
  • 全文[ PDF 3222471.0 KB ] 2023.10(4):121-146  共有 1460 人次浏览
  • 数字经济时代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基础现代化的目标与路径研究
  • [摘要]产业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基础决定了一国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主要的协同效应来看,产业基础的内涵可以细分为产业技术基础、产业组织基础、产业创新基础以及产业服务基础四个维度。我国产业基础现代化的目标在于适应国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以及应对全球产业竞争的新格局。与美国相比,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晚。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我国与美国之间技术差距不断拉近,但是集成电路产业基础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面对美国实施的一系列科技霸权行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安全可控水平,可以...
  • 作者:肖旭 戚聿东
  • 全文[ PDF 3308551.0 KB ] 2023.10(4):147-170  共有 1045 人次浏览
  • 数字贸易规则谈判与中国利益
  • [摘要]随着信息和数据流动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的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数字贸易规则成为全球经贸治理体系中的重要议题。首先,通过对目前多边框架内的207份WTO电子商务提案、48份WTO“电子商务联合倡议”提案、《WTO电子商务谈判合并文案》进行全样本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美国、欧盟等核心经济体在WTO框架内就数字贸易规则谈判的谈判目的、谈判导向、谈判模式、机制路径、谈判焦点,以及特殊差别待遇原则均存在显著差异。其次,《WTO电子商务谈判合并文案》是WTO未来开展数字议题谈判的基础,反映了核心经济体数字产业发展程度、开放水...
  • 作者:高疆 盛斌
  • 全文[ PDF 1935944.0 KB ] 2023.10(4):171-187  共有 781 人次浏览
  • 气候变化对中东的复合安全威胁及其应对
  • [摘要]中东地区的生态和社会环境十分脆弱,全球气候变化作为长时段和结构性的变量,对中东国家造成“复合型”的安全挑战。沿着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国家稳定与安全的光谱,气候变化逐渐由低政治的环境安全问题转变为高政治的安全议题。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呈现出从直接到间接的转化,形成气候—干旱—社会矛盾加剧以及国际水源争夺两种主要作用机制。中东国家普遍加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承担相应的气候责任,着力推动减排去碳,发展清洁能源,增强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但中东作为主要的化石能源产地,尚未完成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在参与全球气候...
  • 作者:闫伟 刘爱娇
  • 全文[ PDF 2400334.0 KB ] 2023.10(4):188-210  共有 770 人次浏览
  • 海湾地区安全局势的特征、趋势及中国参与治理的路径探析
  • [摘要]海湾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享有“世界油库”之称,扼守着霍尔木兹海峡,地缘战略位置十分优越。鉴于海湾地区在国际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的重要性,该地区成为各种国际和地区势力角逐的热点地区。长期以来,安全问题是海湾地区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其安全局势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海湾地区安全问题呈现代理人化、跨区域发展以及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叠加交织和互相转化等特征。海湾地区安全局势动荡的主要根源包括边界和领土争端、地区国家对地区领导权的争夺、宗教派系之争和大国干涉等,且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盘根错节。近...
  • 作者:仝菲
  • 全文[ PDF 2341409.0 KB ] 2023.10(4):211-228  共有 1435 人次浏览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成效、基本经验与对策
  • [摘要]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影产业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影产业经历了紧密相连、特点纷呈的三个阶段,在持续推进市场化、规范化、数字化的过程中,投融资模式、影院建设、主旋律商业大片制作等成效显著。其基本经验在于,在重视电影产业意识形态属性的基础上,遵循电影产业的经济规律,实施中国特色的电影产业政策;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促进电影产业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电影产业供求两端发力。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电影产业应锚定高质量发展的...
  • 作者:任力
  • 全文[ PDF 12485299.0 KB ] 2023.10(6):137-158  共有 461 人次浏览
  • 流行文化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维度与阐释框架
  • [摘要]流行文化是人类演进过程中形态多变、历久弥新的文化类型。在新媒体时代,流行文化的样态与形式变得更加多样,流行文化生产和演进的内外条件更加复杂,多元的社会权力主体牵涉其中,需要传承马克思主义传统,确立与时代变革和社会文化环境相契合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路径。不同时期的流行文化研究的理论洞见为建立流行文化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知识基础。不同于传统文化研究流派偏重于对具体文本的意识形态解析,流行文化政治经济学将流行文化置于整体性的时代语境中,揭示流行文化的生产、传播与消费过程中涉及的权力关系,考察生产机制、运作机理...
  • 作者:陈世华 徐嘉敏
  • 全文[ PDF 10181204.0 KB ] 2023.10(6):159-176  共有 566 人次浏览
  • 论李约瑟的马克思主义倾向及哲学的“李约瑟之问”
  • [摘要]关于科学的“李约瑟之问”被人熟知,但关于哲学的“李约瑟之问”却鲜为人知。由于与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厚渊源,李约瑟提出了哲学的“李约瑟之问”,即为什么中国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哲学的“李约瑟之问”,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通过系统深入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有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契合性是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原因,这是“内在论”视角;而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及近现代革命进程选择决定了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这是“外在论”视角。其中“内在论”视角的回答颇具创见,不仅如...
  • 作者:王锟
  • 全文[ PDF 8967489.0 KB ] 2023.10(6):120-136  共有 885 人次浏览
  • 新的动荡变革期加强全球赤字治理的价值指引新的动荡变革期加强全球赤字治理的价值指引
  • [摘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动荡变革的特征更加鲜明,全球赤字更加多元和扩散,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引领历史发展潮流和人类文明的走向,成为各国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重要命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整体高度提出并阐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破解当今时代之问、加强全球赤字治理提供了价值指引。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自身价值共识发展的结果,也是全球化不断深化演进的必然要求,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内核,实现了对西方“普世价值”的批判反思和超越升华。中国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
  • 作者:吴志成
  • 全文[ PDF 0.0 KB ] 2023.10(1):41-51  共有 668 人次浏览
  • 数字全球化与新型全球化
  • [摘要]当前世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全球化”临危受命,应运而生。数字全球化是全球化从“超级全球化”演进到“有限全球化”之后推进到全新阶段的体现。数字全球化带给我们数不胜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极大的挑战。数字全球化带来的数字风险、数字鸿沟、数字伦理、数字自由等重大问题都是全球数字治理难以回避的。瑞士鲍德温教授关于信息技术与新全球化的新著《大合流:信息技术和新全球化》不仅为建构一种新型的全球化提供重要启示,而且促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全球化具有诱导全球社会朝着高风险、高透明、突然加速、非理性甚至非人...
  • 作者:薛晓源
  • 全文[ PDF 1386706.0 KB ] 2023.10(1):52-62  共有 1127 人次浏览
  • 数字全球化的价值与局限
  • [摘要]数字全球化是一个以科技为核心界定的概念,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以数字为手段的全球化,二是以数字为本体的全球化,目前的数字全球化更多地表现为以数字为手段的全球化。数字全球化在助力全球化发展、变革和创新全球互联互通方式、重塑全球价值链,以及使全球治理向着精准治理和差序格局转变等方面,凸显出重要价值。但是,数字全球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化中主体结构和分配结构的矛盾性,对全球治理也提出了大国竞争激化、数字安全问题凸显、规则差异性等新治理问题。总体来说,未来的数字全球化仍是在矛盾统一的进程中向前推进...
  • 作者:刘雪莲
  • 全文[ PDF 1536820.0 KB ] 2023.10(1):63-75  共有 1103 人次浏览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