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反思西方跨国企业主导的妇女赋权实践——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 [摘要]西方跨国企业主导的妇女赋权实践带来了妇女平等与解放吗?借助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通过话语表征策略、妇女能动性调动方式和物质再分配结果三个方面分析企业主导的赋权话语和措施,结果表明,西方跨国企业的妇女赋权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忽略了妇女的结构性困境,在生产与再生产关系上,未能认可再生产劳动对于社会经济体系的作用和价值;在南北关系上,并未意识到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攫取多数南方国家妇女劳动资源的基础之上;在反思资本主义体系与生产者的权力方面,也未能回应妇女生产群体的根本关切和基本利益。西方...
  • 作者:朱晓雨 李英桃
  • 全文[ PDF 1416348.0 KB ] 2024.11(6):217-238  共有 530 人次浏览
  • 论韩炳哲对数字资本主义的心理学分析&nbsp;
  • [摘要]数字化不仅重塑了社会生产与人际交往,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数字资本主义及新自由主义利用数字技术提供的可能性为实现资本增殖目的服务,对人之存在、个体情绪与社会文化造成了广泛的异化。韩炳哲通过“量化自我”“功绩主体”“倦怠社会”“妥协社会”等概念,对个体与社会进行了多维度的心理学分析。然而,与马克思“对尘世的批判”不同,韩炳哲聚焦于个体心理的、精神的内在维度,虽涉及社会的、文化的外在维度,但他的“心理学分析”仍有待落实到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上,必须从精神政治学批判转向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 作者:黄铭
  • 全文[ PDF 1220803.0 KB ] 2024.11(6):203-216  共有 292 人次浏览
  • 国外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理论争鸣与未来展望
  • [摘要]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争论由来已久,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将两大流派及相关理论之争再次激起。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政策调整及实施效果的重要文献,尝试辨析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何种为主流声音,以及未来可能的拓展方向。研究发现,第一,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理论争鸣各执一词,但总体而言,支持贸易自由化的主流文献数量高于贸易保护的相关文献数量,自由贸易仍然是学界的主流声音;第二,自由贸易协定是当前世界各国主要采取的贸易政策工具,虽然自由贸易协定对贸易全球化的影响尚存争议,但对成员国之间贸易自...
  • 作者:陈林 周立宏
  • 全文[ PDF 1317377.0 KB ] 2024.11(6):186-202  共有 462 人次浏览
  • 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可持续吗?——美国疫情后宏观经济分析及中国的应对
  • [摘要]从宏观经济数据和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美国经济在新冠疫情后保持了强劲的运行状态,据此有人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将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拉动力,世界经济格局不再呈现东升西降的演变趋势。以上观点失之偏颇。第一,美国经济运行表现出一系列过热现象,态势不可持续。第二,美国出现经济过热的根本原因是应对疫情时期出台的一系列财政刺激政策在经济复苏之后退出过慢,为美国经济未来的调整埋下了隐患。第三,基于以上判断,本文提出未来两三年美国宏观经济运行很可能出现明显的下行,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将被显著放大。本文认...
  • 作者:李稻葵 陆琳 厉克奥博
  • 全文[ PDF 1690207.0 KB ] 2024.11(6):168-185  共有 357 人次浏览
  • 海外中国智库研究的知识图景及其审思
  • [摘要]智库为海外中国研究提供了具有交互性的知识生产空间,成为海外观察中国的窗口并激发了新的知识增长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智库总量快速增加,发展空间日益扩大,海外中国智库研究相应地经历了从“识别中国智库”到“解释中国智库发展”的演变,海外学者从智库的兴起透视中国民主决策发展,从智库释放的信号来预测中国外交政策走向,从智库网络来评估中国理念的全球影响,中国智库实践为思考“知识与权力”关系、打破过度强调西方经验的智库研究范式提供了新经验。未来国内学界应注重秉持世界眼光与中国立场,采用新资料、新方法、新视角...
  • 作者:刘晓玉
  • 全文[ PDF 1289880.0 KB ] 2024.11(6):155-167  共有 295 人次浏览
  • 近二十年海外中国政治研究的态势与走向分析——基于三本中国政治研究期刊的考察(2003—2022)
  • [摘要]近20年来,快速崛起的中国成了海外中国政治研究重要的学术增长点。以2003—2022年间《当代中国研究》《中国研究》《中国季刊》刊发的2044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对研究主题、议题偏好、研究方法以及作者身份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发现,近20年的海外中国政治研究主题聚焦于党政治理、社会文化变迁、国际和地区事务三个方面;研究议题呈现期刊偏好,定量研究逐渐增长,但并没有摒弃具有独到而深入观察能力的定性研究;中国学者在三本期刊的发文量、影响力、贡献度逐渐提升。然而,价值先行的西方主流政治学叙事不仅限制了对中国政治现象的深入理解...
  • 作者:周光俊
  • 全文[ PDF 1345033.0 KB ] 2024.11(6):140-154  共有 618 人次浏览
  • 《邓小平文选》海外传播及启示研究
  • [摘要]《邓小平文选》是改革开放后对外宣传中国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在海外得到广泛传播。《邓小平文选》广传海外,在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针政策、助力中国改革开放赢得海外理解和支持、增进海外对中国的了解与合作、促进世界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引发海外对中国广泛深入研究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效应。《邓小平文选》海外传播启示,新时代翻译出版重要著作要统筹海内外资源渠道和力量,实现内外协同用力。
  • 作者:李雪梅
  • 全文[ PDF 1260331.0 KB ] 2024.11(6):126-139  共有 267 人次浏览
  • 欧洲激进左翼政党的分裂与蜕变:以德国为例
  • [摘要]德国左翼党是研究欧洲激进左翼政党兴衰沉浮的极佳案例,该党始终坚守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在《爱尔福特纲领》中提出民主社会主义指导下的资本主义改造方案。2024年左翼党经历分裂,新成立的瓦根克内希特联盟从激进左翼走向左翼保守主义,并取得初步成功。激进左翼的蜕变源于欧洲社会右转的时代背景,在其他欧洲国家同样可以观察到,折射出欧洲激进左翼在现实政治压力下的调整动向。在极右翼和右翼民粹势力走强、左翼阵营集体疲弱的整体态势下,激进左翼只有挖掘与其他左翼政党的政治结盟潜力,抓住资本主义危机的历史机遇,在新的经...
  • 作者:伍慧萍
  • 全文[ PDF 1354618.0 KB ] 2024.11(6):106-125  共有 451 人次浏览
  • 西方主要国家政党政治演变规律及其社会根源
  • [摘要]近年来西方政党政治的诸多新变化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表征,为政治学者提出了亟待破解的时代命题。深入理解这些新变化背后的逻辑和根源,需要加入历史纵深的视角。从“社会分裂”理论出发观察西方主要国家政党政治的发展,可以勾勒出如下演变规律:19世纪中叶至二战期间,西方主要国家的突出特征是社会分裂与社会冲突,这是强对抗型政党政治的社会根源;在二战后30年的“黄金岁月”中,福利国家政策和收入的平等化趋势促成了共识型政党政治;伴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冷战的结束,共识型政党政治再次让位于冲突型政党政治,这在当...
  • 作者:曾毅
  • 全文[ PDF 1411060.0 KB ] 2024.11(6):92-105  共有 441 人次浏览
  • 数字技术何以驱动逆向发包?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新型科层条块关系
  • [摘要]科层条块关系是基层治理的经典议题。面对超大城市基层治理难题,接诉即办改革的层级联动与条块协作机制正在重塑传统条块关系,展现出逆向发包特征。改革借助数字技术,下级向上级“吹哨”,将属地疑难事项集中发包于上级,从而影响上级注意力分配与行动,生发出层级逆向发包、条块逆向发包的基层治理创新。数字技术作为基层治理逆向发包的驱动力,不仅为数字时代超大城市的条块协同治理提供了全新机制,也为行政发包理论的边界拓展提供了全新视角。
  • 作者:王烨 赵娟
  • 全文[ PDF 1442360.0 KB ] 2024.11(6):71-91  共有 276 人次浏览
  •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中国特色与深层挑战
  • [摘要]公众参与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内在要求。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实践发展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党的执政理念和领导、对民生领域和基层治理的侧重、民间和国家结合的双向驱动、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契合5个方面归纳了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中国特色,并从制度化和组织化、实质性和有效性、不平等和公正性以及网络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公众参与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挑战。更好地理解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中国特色和深层挑战不仅对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球南方国...
  • 作者:肖林
  • 全文[ PDF 1314124.0 KB ] 2024.11(6):50-70  共有 271 人次浏览
  • 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特色、优势与行动路径
  • [摘要]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既要彰显中国特色,又要借鉴各国经验。从全球视野出发,本文围绕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在目标、体系和突出问题三个维度上,与其他世界主要国家进行比较。从目标上看,在秩序与活力之外兼顾和谐是中国社会治理目标的鲜明特点。从体系上看,党的领导和科技支撑是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突出优势,但社会力量参与协同机制仍需优化,公众参与潜力有待挖掘,社会法治化水平仍需提升。从治理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看,安定和谐的总体局面是中国特色社会治...
  • 作者:杨典 董书昊
  • 全文[ PDF 1398262.0 KB ] 2024.11(6):23-49  共有 345 人次浏览
  • 民族精神的现代性重构与中国式现代化——基于民族国家视野下的现代化考察
  • [摘要]民族国家是在“民族”与“国家”的积极互动中形成的具有明确边界和统一行政机构的主权国家。从民族的构成要素上讲,民族的现代化是建基于国家形成之上的“民族”实体的现代化,核心是民族精神的现代化。在此基础上,民族精神的现代化包含理性化、包容性、整体性和世界主义倾向,兼具国家建构及其治理的现代性指向,旨在实现民族精神和国家利益的统一。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就此而言,民族精神对民族复兴至关重要,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当下,我们亟须通过铸牢中华民...
  • 作者:孔明安 靳欢欢
  • 全文[ PDF 1318975.0 KB ] 2024.11(6):5-22  共有 341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