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新身份政治兴起及其对西方国家治理的挑战
  • [摘要]身份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具有久远的思想渊源,而作为一个现代概念的身份政治则有其特定内涵。这一概念的兴起,是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变迁的结果,主要与少数族裔和群体争取身份平等和政治权利的运动,以及左翼学者从身份视角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关。身份政治的内涵又在时代环境变化和内生变量作用下发生变迁。21世纪以来,“9·11”事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特朗普当选总统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加速了其演化,促生了一种较传统身份政治内涵发生部分逆转、主张权利方式更加激烈、诉求和意识形态更加复杂的新身份政治。新身份政治蔓延带来...
  • 作者:徐彬 卜永光
  • 全文[ PDF 1801.0 KB ] 2020.7(3):83-93  共有 5937 人次浏览
  • 从技术官僚到政治官僚:欧洲中央银行政治化研究
  • [摘要]2019年欧元迎来弱冠之年,十年前欧债危机作为在发达国家超国家货币联盟内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欧洲中央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欧洲央行变得越来越“政治化”而非“技术性”。欧洲中央银行传统政策授权无力应对欧债危机,弱经济成为新常态导致经济问题政治化,疑欧主义盛行阻碍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危难时期亟须强有力的政治领导等因素的相互作用都导致了欧洲央行的政治化。欧洲央行行动的政治考量因素增多,其政治化的影响表现在其职权范围超越最初授权,政策工具及潜在目标增多,欧洲央行及其政策的政治影响力增强,对它们的关注、争议、批...
  • 作者:王玏
  • 全文[ PDF 2481.0 KB ] 2020.7(3):94-109  共有 4648 人次浏览
  • 空间与治理:城市政治研究的新进展
  • [摘要]&nbsp;城市作为政治现象产生发展的重要场域,日益为学术界所重视。本文从“空间”与“治理”视角对城市政治研究进行了总结回顾。结合个体、社区、城市三个不同层次的研究主体,本文总结评述了市民政治参与、政治效能感、社区发展非均等化、社会资本、城市中的“邻避”现象与城市政体理论等议题。当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指出中国的城市政治研究应该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城市特点,发展出切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政治议题。
  • 作者:王薪喜 孟天广
  • 全文[ PDF 1817.0 KB ] 2020.7(3):110-122  共有 5352 人次浏览
  • 英美国家应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挑战的政策经验及其启示
  • [摘要]在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的情形下,一段时期以来,英国和美国在政府信息公开内容、范围、方式、程序以及监督救济等方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以期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英国和美国为应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挑战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尽管它们的具体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略有不同,但其经验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 作者:汤兆云 施彦军
  • 全文[ PDF 1309.0 KB ] 2020.7(3):123-131  共有 4697 人次浏览
  • 医疗保险治理现代化与医疗供给侧改革——国外前沿研究文献述评及启示
  • [摘要]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国际前沿理论都表明,医疗保险不只是通常意义的分摊风险,更能利用其战略性购买者的角色地位,成为推动医疗体制变革的关键力量。通过梳理医疗保险治理的国际前沿研究文献,本文厘清了提升医疗保险治理能力、发挥战略性购买者功能的三个关键因素:具有一定的医保规模,建立买方—卖方谈判机制,以及成熟运用成本分担、选择性缔约等博弈工具;讨论了治理良好的医疗保险影响医疗供给与资源配置的三个重要机制:厂商创新决策、市场竞争与供给价格,以及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据此,本文建议从管理体系去碎片化、谈判机制制度化、...
  • 作者:叶初升 倪夏
  • 全文[ PDF 1927.0 KB ] 2020.7(3):132-144  共有 5094 人次浏览
  • 公共行政定性研究的理论化:严谨性与丰富性相结合的多元化
  • [摘要]学者们都强调定性研究需要更加严谨,这无意中支持了公式化和标准化方法的运用,不利于从丰富的数据中创建理论。为了深化上述讨论,本研究强调严谨性与丰富性相结合,有利于有效理论化的公共行政定性研究的重要性。基于对发表在六种公共行政权威期刊上的31篇定性研究的文献回顾,本研究证明有效的理论化与研究设计、分析方法和理论贡献的清晰度有关。通过对四类研究的深入剖析发现,“归纳理论化”和“溯因理论化”这两个过程证实了在数据的严谨性和丰富性的平衡之间存在着多元化。我们由此推导出一套原则,使研究人员能够在数据、分析和理...
  • 作者:〔英〕R.E.阿什沃思 〔英〕A.M.麦克德莫特〔英〕G.库里谷志军 谢颖慧 译
  • 全文[ PDF 2128.0 KB ] 2020.7(3):145-159  共有 4393 人次浏览
  • 动产担保交易的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中国《民法典》的处理模式及其影响
  • [摘要]在比较法的视野下,动产担保交易立法有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两种模式。其中,功能主义强调特定交易在经济上的作用,只要在功能上具有担保作用的交易均应纳入动产担保交易法的规制范畴;形式主义则置重于当事人就交易安排的表象,依交易的形式归属不同的法域予以调整。《民法典》上动产担保交易规则的设计是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物权编以所有权(自物权)为基础展开其制度逻辑,推及至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等他物权,由此,担保物权就被定位于在他人财产上所设立的定限物权,所有权自然不包括在内。凡以所有权为担保者,无法在物权...
  • 作者:高圣平
  • 全文[ PDF 1982.0 KB ] 2020.7(4):4-17  共有 5157 人次浏览
  • 超越传统贸易:数字贸易的内涵、特征与影响
  • [摘要]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浪潮中,数字革命将对未来全球经贸发展与规则体系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与传统贸易相比,数字贸易在贸易动因、贸易模式、贸易结构、贸易对象、贸易主体、贸易与分工组织形式和贸易监管要求等方面体现出新型特征。尽管精确测度数字贸易的规模目前尚存在一定难度,但是它将带来巨大的收益,包括降低贸易成本和实现产品多样化、提升效率与福利、化解中小企业和发展中国家在传统贸易中的竞争劣势和区位劣势、促进就业、深化多边贸易体制等。另一方面,数字贸易发展必须有效克服互联网接入不足、数字本地化要求、数据跨...
  • 作者:盛斌 高疆
  • 全文[ PDF 2188.0 KB ] 2020.7(4):18-32  共有 7053 人次浏览
  • 全球数字贸易政策:国别特征、立场分野与发展趋势
  • [摘要]目前,各国数字贸易政策的主要分歧在于数据监管和网络平台管理方面政策之间的调和难度较大。在数字产品和服务贸易政策方面,多数国家均对数字产品和服务贸易自由化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在数字企业本地进入政策方面,各国的差异性较小,共性内容居多,取得协商共识的可能性也较大。基于全球主要国家所签订和正在谈判的贸易协定,可以判断未来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将会更加注重对消费者隐私的保护,更多提倡有条件的跨境数据自由流动,更多限制使用强制本地化和源代码披露的措施,推崇更加自由的网络访问和使用权,界定更加清晰的ISP中介责任,推...
  • 作者:余振
  • 全文[ PDF 1854.0 KB ] 2020.7(4):33-44  共有 4903 人次浏览
  • 中国数字贸易规制的现状、挑战及重塑——以竞争中立原则为中心
  • [摘要]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方法为代表的数字贸易,不仅严重冲击了传统经营模式,而且对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正确审视世界经济最新发展,提出“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战略发展目标,依托以“互联网+”为主的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制制度和政策,在短期内实现了中国数字贸易升级换代。数字经济的颠覆性创新和动态性发展特征决定了数字贸易更需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伴随着法治中国的推进,数字贸易规制相关立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公平竞争维护力度不足、监管体制不完全适应...
  • 作者:孙晋 阿力木江·阿布都克尤木 徐则林
  • 全文[ PDF 2112.0 KB ] 2020.7(4):45-57  共有 5203 人次浏览
  • 国际货币政策对加密货币的影响:来自于不同国家的经验证据
  • [摘要]在前沿颠覆性科技与传统金融模式相互叠加的背景下,加密货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其在币种、市值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不断有新的增长与提升。文本回顾了加密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加密货币市场已经成了不可忽视的活跃市场。结合加密货币的特性,本文进一步阐述了加密货币对货币体系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冲击,以及加密货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虽然加密货币设计的初衷是“去中心化”,但是由于其可作为金融资产且与现实货币有可兑换性,加密货币价格可能会受到货币政策等外部冲击的影响。基于不同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公...
  • 作者:马俊俊 熊熊 王鹏飞 张维
  • 全文[ PDF 1272.0 KB ] 2020.7(4):58-66  共有 7122 人次浏览
  • 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数字逻辑
  • [摘要]动物种群为了生存通过博弈方式演化出自己的生存信号传输系统,人类在自己种群生存信号传输系统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数据和数据传输互联网为基础的信号传输系统。数据和网络正在改变资本的内涵与资本循环的方式,但没有改变资本获取剩余价值的本质。资本主义自产生以来,就通过资本的力量建构和控制人类的生存信号传输系统,巩固其资本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垄断。
  • 作者:韩永进
  • 全文[ PDF 1010.0 KB ] 2020.7(4):67-73  共有 3937 人次浏览
  • 数字劳动与数字资本主义剥削的发生、实现及其批判
  • [摘要]&nbsp;在电信技术与互联网的共同催生下,数字资本主义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数字资本主义制度下,数字劳动的价值创造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同传统劳动相比都有了新的变化。数字劳动包括数字企业雇员的劳动与数字用户的劳动,意味着两种不同类型剥削的发生。具体数字资本主义剥削的实现是通过数字劳动的剥削实现载体即广告商以及中间商、数字劳动剥削的实现主体即数字雇佣劳动和数字用户的无偿劳动以及垄断的数字资本展开的。在数字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下,劳动的贫瘠、贫乏和不稳定日益加深,资本与财富的不均衡加剧使数字资本主义国内矛盾上升...
  • 作者:方莉
  • 全文[ PDF 1390.0 KB ] 2020.7(4):74-82  共有 5011 人次浏览
  • 数字时代的资本主义批判与加速启蒙——当代左翼加速主义思想探析
  • [摘要]当代左翼加速主义以马克思“机器论片段”为主要理论支撑,对数字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展开批判,并以数字技术的解放潜能作为超越资本主义的思辨支点。左翼加速主义认为数字技术强化了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催生了平台资本主义的最新形态,仍是旧有生产关系参数框架内的继续。实现社会的后资本主义转向必须加速技术进步并将其重新目的化。左翼加速主义将传统上属于右翼话语体系的加速思想引入左翼框架,丰富了当代左翼理论的最新光谱,具有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面向,也具有难以剥离的乌托邦色彩。
  • 作者:姜淑娟 关锋
  • 全文[ PDF 1243.0 KB ] 2020.7(4):83-90  共有 5503 人次浏览
  • 传播审计的中外模式比较
  • [摘要]如何衡量传播效率,尤其是突发事件后的组织传播效率成为政府与组织关注的问题。通过传播审计对其效果进行量化评估成为国际社会的实践模式之一。本文对传播审计思想沿革、传播审计类型及传播审计方法进行了全面研究,构建了传播审计的价值模型,并对我国现有的类传播审计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国外传播审计以政府和市场为主体,开展危机传播审计与日常传播审计,履行监督与咨询两种功能。我国尚无成熟的传播审计模式,以网络舆情数据商业机构这种兼具政府与市场性质的混合主体部分发挥了传播审计功能,被称为类传播审计模式。未来...
  • 作者:党生翠
  • 全文[ PDF 1370.0 KB ] 2020.7(4):91-99  共有 3744 人次浏览
  • 国外政治传播新转向:政治品牌的发生、运作与争议
  • [摘要]政治品牌是指政治领域借鉴商业领域中的品牌建构与管理方法,在公众中建立某种深刻且独特的形象与观念的一整套方式、方法与技术。政治品牌的发生与当前西方政治传播中的身份政治影响增强、草根化趋势分化、政治不信任加剧等因素相关。政治品牌的运作可归纳为:洞察公众潜在需求、建立政治品牌标识、政党过滤机制、诉诸情感的政治认同、社会型政治动员、介入长效记忆的政治品牌管理、通过符号化实现品牌增值。政治品牌的发展得益于两项新技术:大数据和社会化媒体平台的支持。从实质来看,政治品牌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当代西方政治传播从以媒介...
  • 作者:苏颖
  • 全文[ PDF 2290.0 KB ] 2020.7(4):100-113  共有 4847 人次浏览
  • 俄罗斯媒体国际传播策略研究——以RT电视台为例
  • [摘要]国际传播能力作为一个国家塑造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在国际社会体现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更重要的是使一个国家的观点、文化、价值观以及政治体制在国际社会上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认同,扩大国家影响力,维护国家利益。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为了解决在国际舆论市场的失声现象和被动局面,打破“欧美主导”的国际传播格局,成立了全新的英语电视频道RT电视台。经过数年发展,RT电视台赢得了广泛的西方受众市场,打破了欧美国家主流媒体对国际传播格局的垄断。本文通过分析RT电视台的成功经验,分析了俄罗斯依托RT电视台实行...
  • 作者:郭金峰
  • 全文[ PDF 1819.0 KB ] 2020.7(4):114-124  共有 5949 人次浏览
  • 女性写作在俄国的真相——牛津大学斯拉夫学教授凯利对俄语女性文学之研究
  • [摘要]著名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凯利(Catriona Kelly)教授被苏联女性积极参与“新思维”改革并惠及俄国文学之氛围所触动,又得在英美人文学界风起云涌的女权主义批评之启发,受益于当时英美斯拉夫学已正视俄国女性解放和女性写作之态势,著述《俄国女性写作史(1820—1992)》(1994),翻译并主编《俄国女性写作文选(1777—1992)》(1994),率先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融入斯拉夫学,从汗牛充栋的史料中发掘出丰富的俄罗斯女性写作资源,建构了相对完整的俄罗斯女性写作史,给后来西方斯拉夫学界深入探讨俄罗斯女性文学问题打开通道,并影响到俄...
  • 作者:林精华
  • 全文[ PDF 2309.0 KB ] 2020.7(4):125-137  共有 4031 人次浏览
  •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与社会主义理念重塑——南茜·弗雷泽的批判理论新视界
  •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发展至今,三代学者的社会主义观经历了从“革命替代”向“民主驯化”和“规范重构”的嬗变。为了在21世纪重塑社会主义,南茜·弗雷泽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可能的背景性前提,揭示了其作为建制化社会秩序的总体性本质,同时扩展了对现存秩序之系统性不公正、多重性危机和民主缺陷的理解。弗雷泽的社会主义规划致力于建制边界的结构化重组、社会剩余的民主化控制和市场功能的社会化转型,尽管这一替代方案在时代诊断的深刻性、理论视野的宏阔性、实践安排的现实性上让人瞩目,但终究未能彻底摆脱民主社会主义的窠臼,而中国...
  • 作者:孙海洋
  • 全文[ PDF 1533.0 KB ] 2020.7(4):138-146  共有 4613 人次浏览
  •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导论》简评
  • [摘要]张西平教授新著《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导论》以全球史的观念和史学史的理念勾勒19—20世纪中国典籍西译的历史,挖掘中国典籍外译的本质,提出比较文化理论是典籍翻译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在“西方汉学文献学”的概念框架下,论列四百多年典籍西译的书目。此著不仅为典籍翻译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也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 作者:丁大刚
  • 全文[ PDF 907.0 KB ] 2020.7(4):147-152  共有 4559 人次浏览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