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女性写作在俄国的真相——牛津大学斯拉夫学教授凯利对俄语女性文学之研究
  • [摘要]著名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凯利(Catriona Kelly)教授被苏联女性积极参与“新思维”改革并惠及俄国文学之氛围所触动,又得在英美人文学界风起云涌的女权主义批评之启发,受益于当时英美斯拉夫学已正视俄国女性解放和女性写作之态势,著述《俄国女性写作史(1820—1992)》(1994),翻译并主编《俄国女性写作文选(1777—1992)》(1994),率先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融入斯拉夫学,从汗牛充栋的史料中发掘出丰富的俄罗斯女性写作资源,建构了相对完整的俄罗斯女性写作史,给后来西方斯拉夫学界深入探讨俄罗斯女性文学问题打开通道,并影响到俄...
  • 作者:林精华
  • 全文[ PDF 2309.0 KB ] 2020.7(4):125-137  共有 3077 人次浏览
  •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与社会主义理念重塑——南茜·弗雷泽的批判理论新视界
  •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发展至今,三代学者的社会主义观经历了从“革命替代”向“民主驯化”和“规范重构”的嬗变。为了在21世纪重塑社会主义,南茜·弗雷泽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可能的背景性前提,揭示了其作为建制化社会秩序的总体性本质,同时扩展了对现存秩序之系统性不公正、多重性危机和民主缺陷的理解。弗雷泽的社会主义规划致力于建制边界的结构化重组、社会剩余的民主化控制和市场功能的社会化转型,尽管这一替代方案在时代诊断的深刻性、理论视野的宏阔性、实践安排的现实性上让人瞩目,但终究未能彻底摆脱民主社会主义的窠臼,而中国...
  • 作者:孙海洋
  • 全文[ PDF 1533.0 KB ] 2020.7(4):138-146  共有 2972 人次浏览
  • 诸众与大同世界——哈特全球化视野下帝国理论探析
  • [摘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进程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哈特在深刻把握全球化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提出资本主义出现了新的主权形式,进入帝国统治时期,并强调其经济基础就是非物质劳动,无产阶级已经被诸众所替代,只有通过诸众的艰辛努力,帝国统治才会结束,新的理想社会才可以建立起来,即实现大同世界。通过分析哈特的帝国理论,从其理论的提出背景和主要理论主张出发,探索这一思想的价值和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对于深刻把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辨识资本主义当今发展变化的本质及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一定启...
  • 作者:孟献丽
  • 全文[ PDF 969.0 KB ] 2020.7(6):136-142  共有 2976 人次浏览
  • 艾伦·伍德“政治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总体批判探析——基于《共产党宣言》的文本学解读
  • [摘要]作为“政治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和旗手,伍德从资产阶级、历史唯物主义、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四个维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总体批判。从资产阶级角度,她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阐释了资产阶级既具有革命性,也具有破坏性,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资产阶级同资本家、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不能混同。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深刻全面把握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剥削模式,揭示资本主义的双重性,也能够揭示资本主义在自身的矛盾运动中走向灭亡的宿命。从民族国家角度,她认为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生动体现,在全...
  • 作者:冯旺舟
  • 全文[ PDF 2277.0 KB ] 2020.7(6):143-157  共有 3149 人次浏览
  • 论意识形态的承认机制——基于阿尔都塞、佩肖和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分析
  • [摘要]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研究表明意识形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当今,从意识形态维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仍然是必要的,关于意识形态运作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本文基于阿尔都塞、佩肖和齐泽克关于意识形态的研究,对意识形态的承认机制进行了简要分析。首先,阿尔都塞通过提出意识形态质询理论,勾画了意识形态的承认机制,这涉及大(他者)主体、个人和主体三个角色,并且镜像承认是保障个人被质询为主体,保障大(他者)主体和主体之间的相互承认、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承认以及主体的自我承认,保障主体对大(他者)主体的绝对臣服的关...
  • 作者:孔明安 谭勇
  • 全文[ PDF 1135.0 KB ] 2020.7(3):19-27  共有 3686 人次浏览
  • 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黑格尔主义溯源
  • [摘要]总体性辩证法的目的在于克服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错误和总结匈牙利革命失败的教训,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指导。通过继承黑格尔对直接性与现实性的区分,以历史的生成取代黑格尔哲学的事后反思,卢卡奇将黑格尔的辩证法改造为总体性辩证法,但是总体性辩证法的基础是思想起源和历史起源在原则上一致。这一原则仍属于黑格尔的观念论体系。只有在这一体系下,无产阶级才能被理解为历史同一的主体—客体。因为总体性辩证法从属于黑格尔主义,所以当卢卡奇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作为物化问题的解决方案时,便陷入了乌托邦式的救世主主义困境...
  • 作者:司强
  • 全文[ PDF 954.0 KB ] 2020.7(3):28-34  共有 2856 人次浏览
  • 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劳动观的误读
  • [摘要]海德格尔基于对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形而上学定位来考察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对劳动的本质、过程和价值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这实质上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误读。他指认马克思关于劳动概念的理论来源和性质规定根源于黑格尔哲学,未能认识到感性的对象性活动与思想活动的根本区别;认为马克思借助黑格尔生命过程论所揭示的劳动过程仍是抽象的辩证运动,无法领会到马克思能动生产实践的历史现实性;批判马克思基于人自身的生产而引致的强制生产必然走向人的自我毁灭,没有察觉到劳动的根本价值体现为在扬弃异化的革命实践中走向人的自由与解放。透过...
  • 作者:黄漫 刘同舫
  • 全文[ PDF 1238.0 KB ] 2020.7(3):35-43  共有 3297 人次浏览
  • 新身份政治兴起及其对西方国家治理的挑战
  • [摘要]身份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具有久远的思想渊源,而作为一个现代概念的身份政治则有其特定内涵。这一概念的兴起,是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变迁的结果,主要与少数族裔和群体争取身份平等和政治权利的运动,以及左翼学者从身份视角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关。身份政治的内涵又在时代环境变化和内生变量作用下发生变迁。21世纪以来,“9·11”事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特朗普当选总统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加速了其演化,促生了一种较传统身份政治内涵发生部分逆转、主张权利方式更加激烈、诉求和意识形态更加复杂的新身份政治。新身份政治蔓延带来...
  • 作者:徐彬 卜永光
  • 全文[ PDF 1801.0 KB ] 2020.7(3):83-93  共有 3801 人次浏览
  • 从技术官僚到政治官僚:欧洲中央银行政治化研究
  • [摘要]2019年欧元迎来弱冠之年,十年前欧债危机作为在发达国家超国家货币联盟内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欧洲中央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欧洲央行变得越来越“政治化”而非“技术性”。欧洲中央银行传统政策授权无力应对欧债危机,弱经济成为新常态导致经济问题政治化,疑欧主义盛行阻碍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危难时期亟须强有力的政治领导等因素的相互作用都导致了欧洲央行的政治化。欧洲央行行动的政治考量因素增多,其政治化的影响表现在其职权范围超越最初授权,政策工具及潜在目标增多,欧洲央行及其政策的政治影响力增强,对它们的关注、争议、批...
  • 作者:王玏
  • 全文[ PDF 2481.0 KB ] 2020.7(3):94-109  共有 3580 人次浏览
  • 空间与治理:城市政治研究的新进展
  • [摘要]&nbsp;城市作为政治现象产生发展的重要场域,日益为学术界所重视。本文从“空间”与“治理”视角对城市政治研究进行了总结回顾。结合个体、社区、城市三个不同层次的研究主体,本文总结评述了市民政治参与、政治效能感、社区发展非均等化、社会资本、城市中的“邻避”现象与城市政体理论等议题。当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指出中国的城市政治研究应该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城市特点,发展出切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政治议题。
  • 作者:王薪喜 孟天广
  • 全文[ PDF 1817.0 KB ] 2020.7(3):110-122  共有 3689 人次浏览
  • 俄罗斯学术文献数据库建设与中俄数据库建设合作
  • [摘要]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学术文献数据库和学术评价体系的建设反映了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俄罗斯文献数据库和学术评价体系建设具有本国特色,对我国学术资源数字化建设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借中俄科技创新年东风,加强两国科研机构、高校、图书情报机构资源的建设合作,促进学术文献资源的共享、共建,无疑具有现实意义。这将有利于科研部门开展优势互补,实施技术引进,助力我国学术数据库和学术评价体系的建设。同时,也可充实俄罗斯学科建设,使我们对俄罗斯的科研状况有更全面、...
  • 作者:许华
  • 全文[ PDF 1550.0 KB ] 2020.7(5):150-159  共有 2975 人次浏览
  •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导论》简评
  • [摘要]张西平教授新著《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导论》以全球史的观念和史学史的理念勾勒19—20世纪中国典籍西译的历史,挖掘中国典籍外译的本质,提出比较文化理论是典籍翻译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在“西方汉学文献学”的概念框架下,论列四百多年典籍西译的书目。此著不仅为典籍翻译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也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 作者:丁大刚
  • 全文[ PDF 907.0 KB ] 2020.7(4):147-152  共有 3402 人次浏览
  • 美国总统制的君主制根基——评埃里克·纳尔逊《王权派的革命》
  • [摘要]长期以来,美国革命史叙事都是美国自由派与保守派总统权论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自由派学者认为,美国总统权近数十年来的扩张违背了以反对君主制为核心的美国革命精神;与之相反,支持“一元执行论”的美国保守派学者则主张,正是美国革命者所制定的宪法执行权条款赋予了美国总统帝王式的权力。而埃里克·纳尔逊《王权派的革命》一书对于美国革命与君主制之关系的重新阐释,一方面将同时影响美国自由派与保守派未来的总统权论述,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中国学界重新认识美国总统制的本质。
  • 作者:吴景键
  • 全文[ PDF 1069.0 KB ] 2020.7(4):153-159  共有 2976 人次浏览
  • 生存安全、文化反冲与威权民粹主义的兴起
  • [摘要]仇外民粹主义威权运动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非常值得关注的政治现象。在解释这个特定的历史时空出现的这类逆全球化和逆现代化的政治思潮与运动时,本文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解释变量,即生存安全感与文化反冲。作者指出,发达国家存在的实际收入下降与不平等加剧现象,加上大规模移民的涌入,使人们普遍感受到的生存不安全和根深蒂固的文化反冲叠加,导致仇外民粹主义威权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愈演愈烈。
  • 作者:〔美〕罗纳德·F.英格尔哈特 叶娟丽译
  • 全文[ PDF 8916.0 KB ] 2020.7(1):94-104  共有 3977 人次浏览
  • 正在崩塌的“自由主义共识”海市蜃楼——西方民族民粹主义与“非自由主义”兴起
  • [摘要]民粹主义已成为当今政治学的重要课题。到目前为止,西方第四波民粹主义——民族民粹主义的崛起和持续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对既定政党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倡导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所称的“非自由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政治理念,还是作为政府的一种治理实践,对民主的“非自由主义”改造意味着民粹主义将以一种特定的“人民”概念及其“共同意志”对全球化“自由主义共识”发起挑战,也是对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核心体系的最大的挑战。
  • 作者:张莉
  • 全文[ PDF 8043.0 KB ] 2020.7(1):105-115  共有 3130 人次浏览
  • 拉美“粉红浪潮”的兴起与衰落
  • [摘要]21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和媒体普遍使用“粉红浪潮”一词描述拉美地区特殊的政治现象,即20世纪末以来拉美多国普遍由左翼政党执政。这些左翼政党推行的政策既具有左翼特征又并非完全是典型的社会主义政策。它们的领导人执政过程带有明显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与威权主义特征,因此被西方学界定位为“粉红色”。“粉红浪潮”是随着“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发展而出现的,是对拉美传统的“保守主义浪潮”的反抗,“粉红政府”在执政时重视保护底层民众的利益、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重视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重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发...
  • 作者:任志江
  • 全文[ PDF 5770.0 KB ] 2020.7(1):116-122  共有 6598 人次浏览
  • 疫情后的世界政治和经济
  •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震动了世界,其漫长的阴影将伴随我们多年。它给人类带来了不可想象的挑战,并与一些负面的全球大趋势相互叠加。疫情后的世界将是多元的,面临多种发展路径的选择。发达国家的地位会相对下降,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将加剧,地缘政治将有新的变化。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作用会被改变,而不同制度之间的对抗将加剧。新自由资本主义与民粹资本主义殊途同归,无论哪一个都特别危险。我们需要通过以下三点来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逐步向新实用主义过渡,采取温和的经济策略,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层面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 作者:〔波兰〕格泽高兹·W.科勒德克 廖舟 译
  • 全文[ PDF 1544.0 KB ] 2020.7(5):73-81  共有 3300 人次浏览
  • 国际法治视野下的疫情歧视剖析
  • [摘要]西方针对中国的疫情歧视,严重挑战着理性健康的国际公共卫生秩序。为应对疫情歧视,在医学和治理之外,有必要引入第三条路径即基于权利的疫情歧视克服路径。从法理实质上看,疫情歧视兼具公私双重侵权属性,以自由价值损害平等价值,以霸权文化挑战多元文化。从构成要件上看,在行为上可以细分为歧视与煽动歧视两类;在模式上可从区别、排斥、限制与优待四个层面加以识别;在主体上可分解为国籍歧视与种族歧视两类;在义务上可分为违反尊重、保护与实现义务的歧视三类。疫情歧视不同于国际人权法上的人权克减,克减不当或过当构成疫情歧视...
  • 作者:汪习根 周亚婷
  • 全文[ PDF 1372.0 KB ] 2020.7(5):82-90  共有 2932 人次浏览
  • 病毒与全球化——一种自然史视野下的历史哲学考察
  • [摘要]从自然史的视野来看,瘟疫的阴影与文明史相伴相生。自驯化革命和农业定居开启了细菌和病毒的跨物种迁移,城市化和全球化就必定会加剧这种风险。烙印在西方视角下的世界历史中的四大瘟疫都是各自时代的全球化故事,都对文明史的进程产生了转折性影响。要理解新型冠状病毒何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首先必须理解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全球互联和时空压缩。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背后的资本逻辑,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进一步指出风险的全球化。可新冠病毒的危机表明,风险社会不会自动导向焦虑型团结,焦虑型团结也没有能够完全取代需求...
  • 作者:余明锋
  • 全文[ PDF 1343.0 KB ] 2020.7(5):91-98  共有 2747 人次浏览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