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际法治视野下的疫情歧视剖析
- [摘要]西方针对中国的疫情歧视,严重挑战着理性健康的国际公共卫生秩序。为应对疫情歧视,在医学和治理之外,有必要引入第三条路径即基于权利的疫情歧视克服路径。从法理实质上看,疫情歧视兼具公私双重侵权属性,以自由价值损害平等价值,以霸权文化挑战多元文化。从构成要件上看,在行为上可以细分为歧视与煽动歧视两类;在模式上可从区别、排斥、限制与优待四个层面加以识别;在主体上可分解为国籍歧视与种族歧视两类;在义务上可分为违反尊重、保护与实现义务的歧视三类。疫情歧视不同于国际人权法上的人权克减,克减不当或过当构成疫情歧视...
- 作者:汪习根 周亚婷
- 全文[ PDF 1372.0 KB ] 2020.7(5):82-90 共有 3737 人次浏览
|
|
- 疫情后的世界政治和经济
-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震动了世界,其漫长的阴影将伴随我们多年。它给人类带来了不可想象的挑战,并与一些负面的全球大趋势相互叠加。疫情后的世界将是多元的,面临多种发展路径的选择。发达国家的地位会相对下降,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将加剧,地缘政治将有新的变化。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作用会被改变,而不同制度之间的对抗将加剧。新自由资本主义与民粹资本主义殊途同归,无论哪一个都特别危险。我们需要通过以下三点来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逐步向新实用主义过渡,采取温和的经济策略,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层面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 作者:〔波兰〕格泽高兹·W.科勒德克 廖舟 译
- 全文[ PDF 1544.0 KB ] 2020.7(5):73-81 共有 4093 人次浏览
|
|
- 人工智能时代权利与责任归属的域外经验与启示
- [摘要]人工智能应定义为模仿人类智能的机器和程序。人工智能时代权利与责任归属等法律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人工智能知识产权问题与无人驾驶汽车责任问题展开。在肯定人工智能“作品”应当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将其权利归属分配给人工智能设计者和使用者。人工智能造成安全风险之责任分配问题,应当根据人工智能的自动化程度分别适用不同的责任原则。未来权利与责任归属问题上,我国应当正确区分人工智能与低级自动化,并坚持适度积极主义的立场。
- 作者:郭泽强
- 全文[ PDF 1768.0 KB ] 2020.7(5):61-72 共有 3761 人次浏览
|
|
- 人工智能会获得创造力吗?
- [摘要]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创造性工作,西方学者对此争议颇多。本文通过引入国外心理学对创造力的相关研究,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回答。心理学一般将新颖性、有用性和新奇性作为创造力的判准,基于此,人工智能具有一定创造力,但由于缺乏内禀的规范性,它只具有弱人工创造力,因而无法取代人类在创造活动中的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创造力在未来人类生活中不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人工智能与人类存在着一种既耦合又去耦的关系,因而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二者存在分工合作的关系:智能机器从事的是一种变异劳动,而人类主要从事规范劳动。这也...
- 作者:李建会 夏永红
- 全文[ PDF 1365.0 KB ] 2020.7(5):52-60 共有 4958 人次浏览
|
|
- 英国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发展及其镜鉴
- [摘要]英国是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先发国家,也是较早运用刑罚制裁网络犯罪的国家。英国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专门针对依赖型网络犯罪,而对利用型网络犯罪则交由传统刑法规制,这是其最鲜明的立法特色。《计算机滥用法》是英国制裁网络犯罪的基本法律,《警察和司法法》《严重犯罪法》等法律是修正性法律。英国网络犯罪刑事立法在罪名创设、罪状构造、刑罚配置等方面均有值得镜鉴的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需要反思的地方。对照英国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的经验和教训,我国网络犯罪刑事立法应当继续坚持重在规制纯正网络犯罪的立法方向,重新设定计算机基本...
- 作者:叶良芳 马路瑶
- 全文[ PDF 1800.0 KB ] 2020.7(5):40-51 共有 5099 人次浏览
|
|
- 《网络犯罪公约》框架下的美国网络犯罪立法:特立与趋同
- [摘要]美国对计算机犯罪采取延伸适用现有刑法规定的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专门的网络犯罪立法体系,先后制定和修改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拦截计算机通信、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密码类设备、身份盗窃、计算机相关诈骗等犯罪立法,及时回应打击网络犯罪的社会需求,重点突出,富有创新性,与其司法体系相协调。美国是欧洲理事会《网络犯罪公约》的缔约国,该公约与美国网络犯罪立法对世界各国有重要影响,但是,该公约的发展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成为国际社会打击网络犯罪的立法“标杆”,美国网络犯罪立法缺乏系统、全面的规划,...
- 作者:皮勇
- 全文[ PDF 2388.0 KB ] 2020.7(5):23-39 共有 4026 人次浏览
|
|
- 欧盟监管科技的发展现状研究
- [摘要]欧盟致力于在成员国内部推行数字化单一市场,完善监管生态体系,为监管科技发展提供沃土。本文梳理欧盟金融监管框架,介绍欧洲及其主要成员国在金融科技监管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再从监管端和合规端两方面梳理监管科技的实际应用。最后,回顾欧盟监管科技的发展,总结欧盟监管科技的推动因素,并为我国监管科技发展提供经验。
- 作者:巴曙松
- 全文[ PDF 2119.0 KB ] 2020.7(5):12-22 共有 3929 人次浏览
|
|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 [摘要]政治文化是政治共同体所共同具有的政治信念、政治态度、政治感情和政治价值的总和,是通过政治行为体现出来的政治共同体的基本政治倾向。它和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并对国家稳定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即追求国家强大的政治目标、深化改革开放的政治共识、实现美好生活的政治期待、共享发展成果的政治要求。它们凝结在一起,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社会的政治气质、政治性格,共同作用于当代中国的政治运行状况,并对党和国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 作者:郝宇青
- 全文[ PDF 1213.0 KB ] 2020.7(5):4-11 共有 3323 人次浏览
|
|
- 美国总统制的君主制根基——评埃里克·纳尔逊《王权派的革命》
- [摘要]长期以来,美国革命史叙事都是美国自由派与保守派总统权论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自由派学者认为,美国总统权近数十年来的扩张违背了以反对君主制为核心的美国革命精神;与之相反,支持“一元执行论”的美国保守派学者则主张,正是美国革命者所制定的宪法执行权条款赋予了美国总统帝王式的权力。而埃里克·纳尔逊《王权派的革命》一书对于美国革命与君主制之关系的重新阐释,一方面将同时影响美国自由派与保守派未来的总统权论述,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中国学界重新认识美国总统制的本质。
- 作者:吴景键
- 全文[ PDF 1069.0 KB ] 2020.7(4):153-159 共有 3496 人次浏览
|
|
-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导论》简评
- [摘要]张西平教授新著《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导论》以全球史的观念和史学史的理念勾勒19—20世纪中国典籍西译的历史,挖掘中国典籍外译的本质,提出比较文化理论是典籍翻译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在“西方汉学文献学”的概念框架下,论列四百多年典籍西译的书目。此著不仅为典籍翻译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也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 作者:丁大刚
- 全文[ PDF 907.0 KB ] 2020.7(4):147-152 共有 4195 人次浏览
|
|
-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与社会主义理念重塑——南茜·弗雷泽的批判理论新视界
-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发展至今,三代学者的社会主义观经历了从“革命替代”向“民主驯化”和“规范重构”的嬗变。为了在21世纪重塑社会主义,南茜·弗雷泽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可能的背景性前提,揭示了其作为建制化社会秩序的总体性本质,同时扩展了对现存秩序之系统性不公正、多重性危机和民主缺陷的理解。弗雷泽的社会主义规划致力于建制边界的结构化重组、社会剩余的民主化控制和市场功能的社会化转型,尽管这一替代方案在时代诊断的深刻性、理论视野的宏阔性、实践安排的现实性上让人瞩目,但终究未能彻底摆脱民主社会主义的窠臼,而中国...
- 作者:孙海洋
- 全文[ PDF 1533.0 KB ] 2020.7(4):138-146 共有 3980 人次浏览
|
|
- 女性写作在俄国的真相——牛津大学斯拉夫学教授凯利对俄语女性文学之研究
- [摘要]著名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凯利(Catriona Kelly)教授被苏联女性积极参与“新思维”改革并惠及俄国文学之氛围所触动,又得在英美人文学界风起云涌的女权主义批评之启发,受益于当时英美斯拉夫学已正视俄国女性解放和女性写作之态势,著述《俄国女性写作史(1820—1992)》(1994),翻译并主编《俄国女性写作文选(1777—1992)》(1994),率先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融入斯拉夫学,从汗牛充栋的史料中发掘出丰富的俄罗斯女性写作资源,建构了相对完整的俄罗斯女性写作史,给后来西方斯拉夫学界深入探讨俄罗斯女性文学问题打开通道,并影响到俄...
- 作者:林精华
- 全文[ PDF 2309.0 KB ] 2020.7(4):125-137 共有 3578 人次浏览
|
|
- 俄罗斯媒体国际传播策略研究——以RT电视台为例
- [摘要]国际传播能力作为一个国家塑造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在国际社会体现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更重要的是使一个国家的观点、文化、价值观以及政治体制在国际社会上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认同,扩大国家影响力,维护国家利益。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为了解决在国际舆论市场的失声现象和被动局面,打破“欧美主导”的国际传播格局,成立了全新的英语电视频道RT电视台。经过数年发展,RT电视台赢得了广泛的西方受众市场,打破了欧美国家主流媒体对国际传播格局的垄断。本文通过分析RT电视台的成功经验,分析了俄罗斯依托RT电视台实行...
- 作者:郭金峰
- 全文[ PDF 1819.0 KB ] 2020.7(4):114-124 共有 4754 人次浏览
|
|
- 国外政治传播新转向:政治品牌的发生、运作与争议
- [摘要]政治品牌是指政治领域借鉴商业领域中的品牌建构与管理方法,在公众中建立某种深刻且独特的形象与观念的一整套方式、方法与技术。政治品牌的发生与当前西方政治传播中的身份政治影响增强、草根化趋势分化、政治不信任加剧等因素相关。政治品牌的运作可归纳为:洞察公众潜在需求、建立政治品牌标识、政党过滤机制、诉诸情感的政治认同、社会型政治动员、介入长效记忆的政治品牌管理、通过符号化实现品牌增值。政治品牌的发展得益于两项新技术:大数据和社会化媒体平台的支持。从实质来看,政治品牌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当代西方政治传播从以媒介...
- 作者:苏颖
- 全文[ PDF 2290.0 KB ] 2020.7(4):100-113 共有 4412 人次浏览
|
|
- 传播审计的中外模式比较
- [摘要]如何衡量传播效率,尤其是突发事件后的组织传播效率成为政府与组织关注的问题。通过传播审计对其效果进行量化评估成为国际社会的实践模式之一。本文对传播审计思想沿革、传播审计类型及传播审计方法进行了全面研究,构建了传播审计的价值模型,并对我国现有的类传播审计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国外传播审计以政府和市场为主体,开展危机传播审计与日常传播审计,履行监督与咨询两种功能。我国尚无成熟的传播审计模式,以网络舆情数据商业机构这种兼具政府与市场性质的混合主体部分发挥了传播审计功能,被称为类传播审计模式。未来...
- 作者:党生翠
- 全文[ PDF 1370.0 KB ] 2020.7(4):91-99 共有 3428 人次浏览
|
|
- 数字时代的资本主义批判与加速启蒙——当代左翼加速主义思想探析
- [摘要]当代左翼加速主义以马克思“机器论片段”为主要理论支撑,对数字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展开批判,并以数字技术的解放潜能作为超越资本主义的思辨支点。左翼加速主义认为数字技术强化了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催生了平台资本主义的最新形态,仍是旧有生产关系参数框架内的继续。实现社会的后资本主义转向必须加速技术进步并将其重新目的化。左翼加速主义将传统上属于右翼话语体系的加速思想引入左翼框架,丰富了当代左翼理论的最新光谱,具有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面向,也具有难以剥离的乌托邦色彩。
- 作者:姜淑娟 关锋
- 全文[ PDF 1243.0 KB ] 2020.7(4):83-90 共有 4767 人次浏览
|
|
- 数字劳动与数字资本主义剥削的发生、实现及其批判
- [摘要] 在电信技术与互联网的共同催生下,数字资本主义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数字资本主义制度下,数字劳动的价值创造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同传统劳动相比都有了新的变化。数字劳动包括数字企业雇员的劳动与数字用户的劳动,意味着两种不同类型剥削的发生。具体数字资本主义剥削的实现是通过数字劳动的剥削实现载体即广告商以及中间商、数字劳动剥削的实现主体即数字雇佣劳动和数字用户的无偿劳动以及垄断的数字资本展开的。在数字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下,劳动的贫瘠、贫乏和不稳定日益加深,资本与财富的不均衡加剧使数字资本主义国内矛盾上升...
- 作者:方莉
- 全文[ PDF 1390.0 KB ] 2020.7(4):74-82 共有 4156 人次浏览
|
|
- 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数字逻辑
- [摘要]动物种群为了生存通过博弈方式演化出自己的生存信号传输系统,人类在自己种群生存信号传输系统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数据和数据传输互联网为基础的信号传输系统。数据和网络正在改变资本的内涵与资本循环的方式,但没有改变资本获取剩余价值的本质。资本主义自产生以来,就通过资本的力量建构和控制人类的生存信号传输系统,巩固其资本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垄断。
- 作者:韩永进
- 全文[ PDF 1010.0 KB ] 2020.7(4):67-73 共有 3663 人次浏览
|
|
- 国际货币政策对加密货币的影响:来自于不同国家的经验证据
- [摘要]在前沿颠覆性科技与传统金融模式相互叠加的背景下,加密货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其在币种、市值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不断有新的增长与提升。文本回顾了加密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加密货币市场已经成了不可忽视的活跃市场。结合加密货币的特性,本文进一步阐述了加密货币对货币体系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冲击,以及加密货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虽然加密货币设计的初衷是“去中心化”,但是由于其可作为金融资产且与现实货币有可兑换性,加密货币价格可能会受到货币政策等外部冲击的影响。基于不同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公...
- 作者:马俊俊 熊熊 王鹏飞 张维
- 全文[ PDF 1272.0 KB ] 2020.7(4):58-66 共有 6417 人次浏览
|
|
- 中国数字贸易规制的现状、挑战及重塑——以竞争中立原则为中心
- [摘要]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方法为代表的数字贸易,不仅严重冲击了传统经营模式,而且对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正确审视世界经济最新发展,提出“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战略发展目标,依托以“互联网+”为主的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制制度和政策,在短期内实现了中国数字贸易升级换代。数字经济的颠覆性创新和动态性发展特征决定了数字贸易更需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伴随着法治中国的推进,数字贸易规制相关立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公平竞争维护力度不足、监管体制不完全适应...
- 作者:孙晋 阿力木江·阿布都克尤木 徐则林
- 全文[ PDF 2112.0 KB ] 2020.7(4):45-57 共有 4878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