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意大利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关注
  • [摘要]本文从三个不同的侧面介绍了意大利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面貌:社会、社会政策、教育系统。在对其扎根的意大利社会及其社会政策做出了具体的分析之后,本文指出了意大利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所需要的路线,并结合当下意大利社会工作的具体形式,分析了该学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 作者:〔意〕阿雷桑德洛·西科拉 刘蕾 许金菁 译
  • 全文[ PDF 1089.0 KB ] 2019.6(4):98-106  共有 4685 人次浏览
  • 韩国青年梦想资本测定现状与分析
  •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来测定和分析与韩国青年一代梦想未来的方式相关的重要内容。本文借用了布迪厄的资本理论和概念,将行为者想象未来的力量、抱有希望的力量、保持乐观态度的力量和克服困难的力量看作一种总体的能力,即梦想资本,并将这一总体能力视为通往其他资本的动机。此外,本文还尝试对韩国青年一代实现梦想的途径、梦想的内容以及经营梦想的方式进行分析与研究。
  • 作者:〔韩〕金锡浩 等 朴光海 等编译
  • 全文[ PDF 1205.0 KB ] 2019.6(4):107-111  共有 3336 人次浏览
  • “家庭主义福利”的审视与再修正——来自西班牙老年长期照护服务发展的经验
  • [摘要]受“家庭主义福利”理念的影响,以西班牙为代表的南欧国家具有浓厚的家庭主义氛围,福利服务社会化程度较低,长期照护服务主要由家庭女性成员免费提供。西班牙老年长期照护服务具有一系列明确的服务实践,从颁布特定法案到评估被照护者需求以及提供多元服务等都存在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同时也适时对“家庭主义福利”进行了修正,不仅努力丰富家庭非正式照护支持手段,而且积极协调正式照护的“地方化”供给资源。西班牙的经验可为中国提供重要启示,一是建立法定的家庭支持制度以充分肯定非正式照护主体的角色与地位;二是注重公私部门之间...
  • 作者:罗丽娅 郭林
  • 全文[ PDF 1187.0 KB ] 2019.6(4):112-121  共有 4263 人次浏览
  • 社会学视域中的农业与食物研究:一个分支学科的形成及其问题意识的演进
  • [摘要]西方社会学界对农业与食物体系的关注与相关分支学科的形成历经了三个阶段,即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现代化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观念影响下的农业技术扩散阶段,70~80年代受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新农村社会学及农业社会学阶段,以及90年代之后出现的农业与食物研究多元视角综合发展阶段。当前的农业与食物体系主要呈现出异质性、竞争性和变动性的特征,基于不同的食物方式及其呈现的特征,社会学一直致力于在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对话框架下展开对行动者与结构之间关系的分析。对农业与食物的研究长期受政治经济学研究传统的影响,但近年...
  • 作者:李静松
  • 全文[ PDF 1158.0 KB ] 2019.6(1):4-11  共有 4500 人次浏览
  • 老龄化背景下国外时间银行的发展及其对我国互助养老的启示
  • [摘要]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一大问题。时间银行在互助养老方面的应用在国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借鉴国外将时间银行运用于互助养老的成功经验,对于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养老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时间银行的内涵及其在互助养老方面的优势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时间银行模式的发展与实践情况进行介绍与总结,并从多个角度提出其对中国互助养老方面的启示,包括制定和完善互助养老相关法律制度、吸引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互助养老、建立和完善网络互助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加...
  • 作者:李明 曹海军
  • 全文[ PDF 1140.0 KB ] 2019.6(1):12-19  共有 5065 人次浏览
  • 国外老年生活质量研究的重心转移及其启示
  •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学者关于老年生活质量的研究发生了值得深思的重心转移,即由之前注重生活质量衡量指标体系构建和完善,转移到相对集中地探讨老人在创造有质量生活中的主体能力。这一转移基于生活质量基础理念的转变、新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引入及国际老龄政策创新等背景而发生,包含了对老年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中由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生活独立能力、健康参与能力、心理接受能力和劳动参与能力构成的主体能力体系,以及各类主体能力影响作用的内在机理等核心内容。国外老年生活质量研究的重心转移对中国老龄政策与...
  • 作者:王昶 刘丹霞 王三秀
  • 全文[ PDF 1319.0 KB ] 2019.6(1):20-29  共有 4346 人次浏览
  • 社区自助、协同供给与乡村振兴——澳大利亚乡村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 [摘要]澳大利亚乡村社区的重建与振兴,是一个立足乡村本位、以“上下互动”的“社区自助”理念为核心,通过“社区能人”的积极培育和“社区文化共同体”的有效构建,促进乡村社区的善治与秩序均衡。就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而言,澳大利亚政府在“机会均等与社区自助”的治理框架下,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精英参与—非政府组织协同”的合作供给机制,实现了城乡教育的平衡充分发展。因此,“社区自助”的治理逻辑表明,乡村振兴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的“外在引导”和社会组织的“侧面协同”,更需要激活“新乡贤”等社区内生资源并寻求对乡村社...
  • 作者:武小龙 刘祖云
  • 全文[ PDF 1404.0 KB ] 2019.6(1):30-39  共有 3674 人次浏览
  • 日本刑法的修改及其重要问题
  • [摘要]日本的刑事立法已经进入活性化时期,2004年以后多次修改了刑法典,并制定和修改了多部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其中比较重要的修改是,创设了部分缓刑制度,增设了买卖人身的犯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共谋罪等新类型的犯罪,对性犯罪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将刑法典中的危险驾驶等犯罪纳入单行刑法中。日本刑法的修改在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的分工、法益保护与自由保障的权衡、类型性与具体性的关系以及重刑化与正当化的关系方面反映出来的得失,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 作者:张明楷
  • 全文[ PDF 1411.0 KB ] 2019.6(4):4-21  共有 5011 人次浏览
  • 英国刑事立法的新动向
  • [摘要]英国刑事立法近年来十分活跃,这主要体现在对恐怖主义犯罪类型做了更加细致的规定,呈现出明显的刑法干预早期化趋势;增设有关非法移民的犯罪,试图从源头遏制移民对英国社会的冲击;加大对紧急救援人员及紧急救援协助人员的保护,使针对上述人员履行职责期间的行为构成犯罪或加重其刑罚;完善刑法对金融活动的监管,围绕剥夺犯罪人的“犯罪所得”建构实体性和程序性的刑法规定;增加窥阴罪的犯罪行为类型,扩大其处罚范围;限缩堕胎罪的成立范围,废除与终止怀孕有关的某些刑事犯罪。
  • 作者:陈家林
  • 全文[ PDF 1121.0 KB ] 2019.6(4):22-35  共有 3970 人次浏览
  • 德国刑事立法的最新动态及解读
  • [摘要]由于受到国际化和欧洲化的影响,同时“刑法具有作为最后手段之功能”的观念日渐淡薄,导致了德国刑法典修改频繁。从2017年至今,《德国刑法典》先后经历了6次(即第51~56次)修正,涉及体育赌博欺诈罪与操纵职业体育比赛罪的增设,对强制执行、救助人员的保护,对极端犯罪、恐怖犯罪的犯罪人的保安监管措施,有组织犯罪,入室盗窃以及关于无权使用交通工具罪等内容。德国刑事立法的最新动态彰显了处罚范围的扩张与严惩化倾向,甚至出现了被称为“象征性立法”的现象。相形之下,我国近些年来的刑法亦呈现扩张之势,尽管在个别立法上存在着...
  • 作者:程红
  • 全文[ PDF 1113.0 KB ] 2019.6(4):36-47  共有 3686 人次浏览
  • 美国刑事立法领域近年来的重要变化及其解读
  • [摘要]美国刑事立法的一些独特属性增大了研究者解读其演进之内在线索的难度。本文的分析聚焦于两个领域的最新变化:第一是美国刑法对犯罪构成要件中犯意证明要求;第二是死刑在美国各级刑事立法中适用的条件与范围。在第一个问题上,美国刑事立法与司法领域存在两种观点:犯意证明要求可免说和必需说。近年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一系列判例,再次重申了其必要说立场,扭转了在美国刑法过罪化发展趋势中犯意证明的边缘化问题。在第二个问题上,随着20世纪90年代死刑扩张趋势的终结,美国最高法院改变了其对死刑适用的宽松态度,在一系列判例中...
  • 作者:周凌 耿立峰
  • 全文[ PDF 1186.0 KB ] 2019.6(4):48-58  共有 4009 人次浏览
  • 民族认同及其塑造——读安东尼·史密斯的《民族认同》
  • [摘要]安东尼·史密斯认为民族认同有领土和族裔两个基本维度,塑造和消解民族认同的因素有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等。全球化正在急剧改变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生活,不仅增强了全球意识,也促进了民族主义与民族认同。
  • 作者:赖海榕 林林
  • 全文[ PDF 1393.0 KB ] 2019.6(2):132-140  共有 3771 人次浏览
  • 《加拿大150年来的移民、种族与民族研究:回顾与展望》评述
  • [摘要]早在殖民地时期,加拿大就作为一个多元移民国家而存在。而1867年加拿大建国后的一百余年间,政府更是在不同时期推出了不同的移民政策,导致移民类型及结构发生了相应变化。在社会多元性越来越突出的同时,种族与民族歧视问题也一直挥之不去。因此,在加拿大建国150年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对加拿大的移民历史进行回顾,评估其对当代加拿大人的影响,以及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加拿大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国家,了解其移民及相关政策的发展历史,吸取教训、学习经验,对于我国的多民族研究...
  • 作者:张继焦
  • 全文[ PDF 1075.0 KB ] 2019.6(2):141-147  共有 3178 人次浏览
  • 构建“‘一带一路’—汉萨同盟”共同体——《丝绸之路的复兴》述评
  • [摘要]本文从研究内容、语言风格和论证结构三个方面对《丝绸之路的复兴》一书的写作特征和核心观点进行分析。该书作者基于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性解读所提出的构建“‘一带一路’-汉萨同盟”共同体的建议颇具新意。
  • 作者:王婀娜
  • 全文[ PDF 1202.0 KB ] 2019.6(3):135-141  共有 3586 人次浏览
  • 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路径研究:基于3R原则
  • [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开始实施循环型社会建设,并依托废弃物减量化(reducing)、资源循环使用(recycling)与废弃物再生利用(reusing)(简称3R政策),成为世界上资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本文以此切入点,首先对日本循环型社会形成的内涵、基本目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绩效动态监控指标进行了翔实描述。在此基础上,从立法体系的构建、抑制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促进废弃物的循环使用与再生利用、安全完备的废弃物处理体系、环境教育的推广体系等层面,阐述日本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中采取的对策与措施。最后,针对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政策措施...
  • 作者:叶军
  • 全文[ PDF 1904.0 KB ] 2019.6(1):40-52  共有 3942 人次浏览
  • 环境税费理论研究进展与政策实践
  • [摘要]环境税(费)正成为世界各国(地区)环境公共政策中独特的治理工具,是协调环境与发展、创新、社会福利关系的重要杠杆。本文将环境税费置于环境公共政策的框架中,阐述了环境税费政策的比较优势,从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社会再分配和社会福利等多维视角梳理了环境税费政策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环境税费政策与其他环境政策关系以及地区间环境税费政策的协调问题,梳理总结了OECD国家与环境相关的税收制度设计与实践,基于中国环境税改革背景,从理论和政策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启示。
  • 作者:祁毓
  • 全文[ PDF 1649.0 KB ] 2019.6(1):53-63  共有 4184 人次浏览
  • 生态型社会契约论——国外生态治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 [摘要]生态治理是生态经济学与社会学、管理学形成的交叉型研究,也是目前国外生态经济学科重点研究对象,本文首先阐释了研究生态治理的背景及原因,即过度增长的经济模式是地球生态系统不可持续的根源;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生态治理的主要途径;构建平等的生态契约制度是实现生态良性治理的保障。其次,从生态治理的理论基础、制度建设、实现条件这三个方面分析国外生态治理的最新理论观点和方法,总结得出新的生态治理社会契约所包含的三个创新观点:(1)人类的社会契约正在从消费型社会契约向生态型社会契约转变;(2)生态型社会...
  • 作者:曹莉萍 周冯琦
  • 全文[ PDF 1926.0 KB ] 2019.6(1):64-76  共有 4419 人次浏览
  • 全球气候治理与中欧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 [摘要]近几年来,气候变化是全球气候治理议程中最引人瞩目的问题之一。2017年底中国与欧盟碳排放总量占了全球的38%,中欧必须承担起全球气候治理的责任。中欧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着多重挑战,双方具有共同命运。而双方利益分化所导致的分歧,威胁着命运共同体的稳定。对气候变化原因的认知不一、国家实力悬殊、国家制度的差异,是导致中欧气候治理命运共同体构建困难的主要原因。双方应该在变革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合作与互谅。构筑起中欧气候治理命运共同体,才能吸引或示范更多的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 作者:张洪为
  • 全文[ PDF 1658.0 KB ] 2019.6(1):77-87  共有 3737 人次浏览
  • 2018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文化出海分析
  •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我国文化“走出去”指明了方向。作为自带“全球化基因”的互联网行业,其借助文化内容产品出海能够激发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促进相互理解。2018年,我国互联网行业在内容IP打造、网剧网综出海、国漫走出去,以及数字文化出海和外宣“自来水”模式形成上广泛实践。这些对打破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促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以及建构国家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 作者:闫昆仑
  • 全文[ PDF 1489.0 KB ] 2019.6(2):105-111  共有 3552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