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家庭支持政策的经验及其启示
  • [摘要]在人口低生育水平越来越成为世界性难题的背景下,一段时期以来,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从政府层面着手,加大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形成了包括家庭生育服务、儿童照料、育龄家庭补贴等方面及其相关配套措施的家庭支持政策体系,以期通过多元化的支撑项目达到提高总和生育率的目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家庭支持政策的做法和成效各有不同,但为应对人口低生育水平而实施的家庭支持政策恰当的时期选择、完备的组织机构、健全的政策法律体系、多元化的支撑项目以及充足的经费保障,对长期以来处于人口低生育水平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作者:汤兆云 邓红霞
  • 全文[ PDF 961.0 KB ] 2018.5(2):36-42  共有 5406 人次浏览
  • 国外城市社区权力研究的理论考察
  • [摘要]社区权力是探究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视角,也是国外城市社区研究的重要议题。国外城市社区权力研究从社区政策以及国家和社会关系等视角考察了城市社区中的权力归属和影响社区治理绩效的权力因素等问题,逐步形成精英论和多元论以及两者融合的多种理论,呈现出以案例研究为主的研究图景。国内相关研究宜跟踪国外前沿理论并选择性借鉴其成果,注重“结构-过程”研究和实证研究以形成和发展适合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情境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社区权力理论。
  • 作者:朱喜群
  • 全文[ PDF 1036.0 KB ] 2018.5(2):28-35  共有 4681 人次浏览
  • 巨型城市社会救助制度国际比较研究——来自上海低保模式和首尔市民福利标准的经验
  • [摘要]巨型城市对于福利国家的形成、维持和发展作用显著。本文聚焦于地方性社会救助,以区域公共管理与公共经济为视域,对中国上海与韩国首尔这两大东亚巨型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者在救助水平、救助对象准入口径、救助福利资金来源以及地方性特色专项救助制度设计上存在差异化选择,继而从地区福利社会构建思路及其政治经济背景等方面对上述差异作出理论解释。研究认为,巨型城市社会救助制度设计应该在符合区域内部和国家整体政治经济状况的基础上,突破区域限制,为国家社会救助事业的创新与整体发展提供示范与辐射。
  • 作者:郭林 付名琪
  • 全文[ PDF 1201.0 KB ] 2018.5(2):20-27  共有 5594 人次浏览
  • 全球化语境下城市治理的复合层次与实践创新——以大都市城市更新为例
  • [摘要]&nbsp;当前城市发展进入更加全球化、复杂化、复合化的阶段,城市化进程中诸多问题的显现也倒逼着城市治理的实践创新。现代城市的治理结构与治理体系的完善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发展与现代文明建构的能力与水平。本文首先梳理了城市治理概念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再依据不同的空间尺度及边界划分了城市治理的复合层次,最后以大都市城市更新实践为例分析了城市治理的创新趋势。
  • 作者:钟晓华
  • 全文[ PDF 1191.0 KB ] 2018.5(2):12-19  共有 3950 人次浏览
  • 国外大都市治理模式探讨:一种理论分析途径
  • [摘要]大都市治理意味着公共服务公平而有效供给的制度和组织安排。本文提出了公共服务供给的子整体理论,子整体意味着一种类型的公共服务对应于一种类型的供给组织。进一步讲,子整体体制呈现出多层级和多中心治理(复合治理)模式;在其中,子整体可以呈现出四种尺度的排列组合,它们是:(1)伙伴关系化尺度;(2)网络化尺度;(3)嵌套化尺度;(4)异层级化尺度。大都市治理可以理解为一种复合治理模式。由于许多国家不存在大都市政府,国家治理与地方自治(社区治理)的复合导致了大都市治理模式的扁平化。
  • 作者:张昕
  • 全文[ PDF 1075.0 KB ] 2018.5(2):4-11  共有 4941 人次浏览
  • 面向“新时代的中国”的国际中国学——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海外观点解析
  • [摘要]2017年12月10—11日,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举行。此次论坛以“新时代的中国”为主题,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海内外中国学研究界的一次盛会。来自34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学者和政界领袖,与百余名中国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这一十九大文件里的核心词,就新时代中国的指导思想、平衡发展、文化自信、制度建设、大国外交,以及中国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中国和平发展与新一代“中国通”等专题展开讨论。本文拟以本届论坛为个案,就其召开的背景,反映出的当代中国研究的新议程、新趋势,以及国际中国学研究社群的代际变化等问题进...
  • 作者:潘玮琳
  • 全文[ PDF 1092.0 KB ] 2018.5(1):143-149  共有 4579 人次浏览
  • 田野实验:概念、方法与政治学研究
  • [摘要]田野实验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虽然起步较晚,但如今在国外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学、社会学乃至政治学各领域。本文首先对田野实验的概念和发展历史进行了总体介绍,然后通过对政治学田野实验研究成果的综述,对田野实验的具体操作、注意事项、研究议题等几方面进行较为详细地介绍。最后部分则分析该研究方法的优势与缺陷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并指出田野实验对政治学特别是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因果关系的识别具有重大意义。
  • 作者:韩冬临
  • 全文[ PDF 1252.0 KB ] 2018.5(1):134-142  共有 10761 人次浏览
  • 社会科学比较研究方法:发展、类型与争论
  • [摘要]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式。在社会科学领域,从定性的单案例分析,到多案例分析,再到定量的统计分析,各种研究方法都有比较的身影。从狭义上说,比较研究方法也可以作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种独立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在西方社会科学界尤其是政治学与行政学界的兴起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其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按照研究的层次来划分,比较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描述性比较研究、分析性比较研究与解释性比较研究。在比较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中,目前在学术界存在着以下四点争论:在分析单位方面存在着国家是唯一的分析单位还是允许...
  • 作者:刘浩然
  • 全文[ PDF 1778.0 KB ] 2018.5(1):122-133  共有 6063 人次浏览
  • 司法现代化视域下的法官问责制:域外考察与本土展望
  • [摘要]在司法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审判独立与法官问责是实现法治的重要途径,二者统一于司法公正。纵观当代法治较为成熟国家的法官问责制度,既考虑到了对司法人员行为的有效规制,又顾及了避免对于法官独立审判的不当干涉。因此,我国有必要以新一轮的司法改革为契机,结合域外法治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及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审慎的理论反思与制度检讨,构建起一个主体科学、事由明确、程序正当以及职务保障健全的内容全面、体系严密的法官问责制度,保障法官依法履职的独立性,确保司法程序的自治性。
  • 作者:石晓波 杨婷
  • 全文[ PDF 1468.0 KB ] 2018.5(1):113-121  共有 4264 人次浏览
  • 加拿大司法审查对话体制的比较优势与运行困境
  • [摘要]加拿大司法审查采用对话体制,立法机关有权根据宪法重新修订立法以落实、修正或者撤销法院的判决。在理论上,对话体制突破了正确答案迷思与协同解释理论,大大削减了司法审查的合法性争议。在实践中,对话体制推动法院司法裁量立场的转变和救济方式的创新发展,立法机关也因此给出积极回应。但对话体制同样面临理论诘问,最终只能归结为描述性而非解释性理论。立法机关对法院判决的公然抵制、阳奉阴违,甚至退出立法领域,往往造成对话陷入僵局。我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立法的合宪性和合法性审查,从根本上解决了反多数难题,但应重视与...
  • 作者:张鹏
  • 全文[ PDF 1413.0 KB ] 2018.5(1):103-112  共有 4244 人次浏览
  • 美国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机制及启示
  • [摘要]美国对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规制采取附属刑法模式,分散在各联邦部门法律之中。在对犯罪形态的覆盖面上,包含了从食品原材料到产销储运,再到安全问题响应机制的整个产业流程。在刑罚种类和幅度的设定上,涵盖罚金刑一直到死刑的整个层级体系,力图实现罪刑均衡。美国食品安全刑事立法的分散立法模式在灵活性上的优势与协调性上的短板均很明显。“行政性轻罪”适应独特的法律文化环境,客观上有助于加强食品安全的日常行政管理。就域外立法经验来说,在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的刑事立法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以下方面:应认识到持续推进行政法体系...
  • 作者:周凌
  • 全文[ PDF 1932.0 KB ] 2018.5(1):91-102  共有 4764 人次浏览
  • 西方国家生态文明政策法律的演进
  • [摘要]生态文明的孕育和发展以及相应政策法律体现是一个历史进程。虽有“生态”形式内容但缺乏“生态文明”性质的政策法律,西方国家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已制定。本文从生态理性的视角,讨论西方生态文明政策法律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缺乏生态理性的保护自然阶段,具有些许生态理性的发展优先的保护自然阶段,以及秉持生态理性的生态保护和协调发展阶段。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真正将生态文明作为主导或最高文化伦理思想并予以发展和践行的政策法律,目前仅在少数国家或地区存在。在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国际合作中,我国的政策法律路径需...
  • 作者:胡德胜
  • 全文[ PDF 1515.0 KB ] 2018.5(1):81-90  共有 4422 人次浏览
  • 斯洛文尼亚左翼联盟的发展及评析
  •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东欧地区的政治稳定和政治理念发生了重要变化。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失望和反思,再次使民众转向对社会主义政党纲领的拥护上。斯洛文尼亚左翼联盟便是中东欧地区积极左翼政党发展的一个缩影。斯洛文尼亚左翼联盟的成立和在政治选举中的初露头角预示着社会主义思潮在中东欧地区的回归。
  • 作者:姜婧
  • 全文[ PDF 808.0 KB ] 2018.5(1):76-80  共有 3895 人次浏览
  • 英国、西班牙分离主义政党比较研究
  • [摘要]分离主义政党是指公开主张一个主权国家的某一部分领土从所归属的国家中分离出去的政党,且在英国和西班牙能够获得合法地位。分离主义政党能够获得合法地位,既是有关国家的中央政府向分离运动妥协的结果,也能够更加促使分离主义得到强化。西班牙的宪政基础比英国的宪政基础脆弱,是导致西班牙的分离运动比英国的分离运动表现得更加明显的重要原因。长期来看,英国和西班牙政府面临的分离主义挑战极为严峻。
  • 作者:夏庆宇 吴迎来
  • 全文[ PDF 1018.0 KB ] 2018.5(1):69-75  共有 3832 人次浏览
  • 论民族主义对欧洲政党政治的影响
  • [摘要]民族问题会对一国的政党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在少数民族问题较为突出的国家(如拉脱维亚、比利时、塞浦路斯)、本国与他国之间存在较突出的民族纠葛的国家中(如爱尔兰、摩尔多瓦),民族问题有可能取代阶级冲突成为有关国家的核心政治主题。通过分析民族主义对欧洲政党政治的影响可以看出:第一,不宜习惯性地认为政党只具有阶级属性;第二,在很多情况下,民族问题的重要性要高于阶级问题;第三,民族问题对国家发展所造成的阻力甚至要比阶级矛盾对国家发展造成的阻力更大,因此各国要注意避免新的民族问题的产生。
  • 作者:李宗开
  • 全文[ PDF 1129.0 KB ] 2018.5(1):61-68  共有 4012 人次浏览
  • 大众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
  • [摘要]大众文化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领域,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涉及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诸方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表现形态。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转向,这一转向是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密切相关的。决定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依据在于:这一批判理论的立场与出发点。
  • 作者:郑祥福
  • 全文[ PDF 1118.0 KB ] 2018.5(1):53-60  共有 3947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