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学研究 >> 西方理论与俄罗斯大众文学事实之矛盾

西方理论与俄罗斯大众文学事实之矛盾

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摘要:

为强调民主及其在审美实践中的合法性,冷战时代西方建构了大众文化理论。自此,用这种理论旨在说明城市化和(后)工业化时代文学艺术生产和消费,成为潮流,至今不绝。在这种理论观照下,俄国是没有大众文学的,即便有,其价值也无足挂齿。实际上,自18世纪伊始,俄国开始推动欧洲城市化,使以彰显正教信仰和斯拉夫民间美学的古罗斯文学,向面向市民的现代俄罗斯文学转化。但它是知识分子在书刊审查制度下创造出来的,文学生产者和消费者充满着俄罗斯认同感,被审查官放行并深得大众的普遍青睐。如何认识那些未被纳入经典序列、消失于文学史叙述中的俄罗斯大众文学现象是个难题。正统俄罗斯文学史观屏蔽其价值,而西方的城市学把城市化程度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文明水平挂钩,西方大众文化理论把大众文学与国家的民主化程度挂钩,显然不适宜用来解释俄罗斯大众文学。把俄罗斯文学之生产、流通和消费机制问题,置于俄国城市化进程中考察,是正确认识大众文学实质之可能的方法。

作者: 林精华
作者单位: 林精华,1965年生,首都师范大学燕京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特聘教授,教育部基地俄罗斯中心研究员,100037。
期刊: 国外社会科学
年.卷(期):页码 2018.5(4):93-102
中图分类号: I512
文章编号:
关键词: 大众文学 大众文学理论 城市化 俄罗斯认同

欢迎阅读《国外社会科学》!您是该文第4491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