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计划与自由:哈耶克社会主义批判理论的再批判
- [摘要]哈耶克社会主义批判思想主要受老派辉格党人和英国普通法传统、英国古典自由主义传统以及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影响。计划与自由是哈耶克社会主义批判理论的两个核心范畴。哈耶克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的内部孕育着经济崩溃与自由丧失的种子,是通往新奴役制度的道路。但他批判的社会主义并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二者在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逻辑上存在根本区别,特别是关于计划与自由这两个核心范畴的内涵及其关系的理论都是基于各自不同的逻辑,自然得出不同的结论。哈耶克极大地误解了马克思及其社会主义理论。我们需要重新回归马...
- 作者:徐家林,孙莉
- 全文[ PDF 1139.0 KB ] 2017.4(3):4-11 共有 5075 人次浏览
|
|
- 埃里克·赖特的社会主义新规划探析
- [摘要]埃里克·赖特的社会主义新规划是21世纪英美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与热烈讨论。赖特社会主义新规划有五个基本特征: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的经济体制、以民主政治为基础的政治体制、以社会赋权为主导的社会权力结构、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社会发展战略、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社会价值体系。赖特执着追求人类的解放事业,他的社会主义新规划既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当代资本主义不平等的深刻批判,但在领导阶级、运动主体和实现途径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 作者:马莲,付文忠
- 全文[ PDF 1590.0 KB ] 2017.4(3):12-22 共有 4128 人次浏览
|
|
- 新自由主义、市场社会主义与后资本主义
- [摘要]新自由主义是一种社会教条,它认为提升人类福祉的最好途径是市场竞争。这种市场竞争通过资本、劳动力、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并通过受私有财产保护和极简主义的国家监管来实现。新自由主义推动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当前,关于替代新自由主义的讨论出现了两种观点,一是企业社会责任,二是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替代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从理论和实践来看都是可行的。市场社会主义创造了一个带有社会主义特征的市场,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实现。在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浪潮中,新诞生的“后资本主义”认为资本主义会被在它...
- 作者:〔英〕大卫·莱恩,黄斐编译
- 全文[ PDF 1536.0 KB ] 2017.4(3):23-27 共有 4378 人次浏览
|
|
- 当前西方社会运动与世界社会主义前景
-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纷纷爆发各种社会运动,表现出与以往社会运动不同的新特点,其实质是广大民众对由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不满。当前西方社会运动、社会危机促进了对资本主义的扬弃,一定程度上在实际生活中检验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又彰显了工人阶级与社会民众联合运动增强的趋势,为发展世界社会主义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较低水平的街头抗议、广场“占领”等社会运动形式必须与社会主义运动相结合,才能转变为彻底改造社会的实际力量。
- 作者:苑芳江
- 全文[ PDF 790.0 KB ] 2017.4(3):28-32 共有 4352 人次浏览
|
|
- 差异政治视域中的正义与团结
- [摘要]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艾利斯·马瑞恩·扬(Iris Marion Young)在其著名的《正义和差异政治》一书中,批判自由主义的个体观念和社会观念,提出一种“激进多元主义”的观念和“差异的政治”,以弥补分配正义理论的不足,进而给出一种多元时代差异正义和政治团结的新观念。差异政治使得压迫和支配背后的社会结构的不平等根源得以凸显,通过倡导异质公众和群体代表权,意在开启有利于实现政治包含的民主沟通模式,体现了西方知识分子在变动的社会环境和新社会运动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对民主政治和社会正义的一种...
- 作者:张莉,宋建丽
- 全文[ PDF 1302.0 KB ] 2017.4(3):33-41 共有 5613 人次浏览
|
|
- 多元正义与当代中国社会正义——戴维·米勒正义理论及其启示
- [摘要]多元正义论是在西方国家自由主义正义理论和社群主义正义理论的论战中出场的,英国政治哲学家戴维·米勒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米勒强调社会情境多样性对正义实现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多元正义理论。米勒的多元正义理论首先为正义理论的应用设定了三个基本假设,他从对人类社会三种不同社会关系模式(即团结型、功利型和公民身份型)的分析出发,相应地提出需要、应得和平等三种正义原则,并指出了程序、结果和制度正义等正义实现的路径。尽管米勒的多元正义理论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但以其为代表的多元正义理论探索对我国社...
- 作者:王玉鹏,丁威
- 全文[ PDF 1138.0 KB ] 2017.4(3):42-49 共有 5795 人次浏览
|
|
- 布坎南的正义思想研究
- [摘要]布坎南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和法权观念出发,探索了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来源。通过阐释“剥削—异化”概念,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非正义性的实质;突出“生产—分配”环节,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非正义性的根源;创新“非法权”视角,论述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科学性。同时,通过内容批判和前景分析的方法,系统批判了罗尔斯正义理论。除此之外,他还以“革命动机理论”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了马克思的正义思想。系统准确把握布坎南关于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的认识和把握。
- 作者:唐庆
- 全文[ PDF 1167.0 KB ] 2017.4(3):50-57 共有 4369 人次浏览
|
|
- 美国环境正义理论的发展历程、目标演进及其困境
- [摘要]美国环境正义的发展表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即环境正义从与环境保护运动格格不入到与环境保护运动渐趋融合、从关注穷人与有色人种等少数种群的环境负担的公平转向保护所有人免遭环境污染的损害以及内涵不断丰富。环境正义理论的核心目的逐渐由保护弱势群体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转向了有效保护自然环境。但是,现有的环境正义理论由于自身的缺陷根本无法实现这一目的。环境正义理论要想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正义理论,必须寻求实现环境保护的新的正义途径。
- 作者:刘卫先
- 全文[ PDF 1111.0 KB ] 2017.4(3):58-65 共有 4275 人次浏览
|
|
- 政治周期运动现象的形成机理分析
- [摘要]现实世界中,在面对政治问题时,往往难以形成完美的解决方案,因此关注点不同的人会支持不同的解决方案。当一种方案得到实施时,其优点会得到弘扬,其缺点也会逐渐暴露;当其缺点被暴露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相反的政治方案。相反的政治方案尽管能够解决前一种方案的问题,但是也会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因此此后又会有人主张实行最初的方案(尽管有可能是经过改头换面的)。在这一过程中,政治就会出现周期性波动。如果观察静止状态下的政治,会发现政治往往呈现出两极对立状态;但对立的两极的影响力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周...
- 作者:夏涛,夏庆宇
- 全文[ PDF 1200.0 KB ] 2017.4(3):0-0 共有 4064 人次浏览
|
|
- 政治衰败:理论透视与现实镜鉴
- [摘要]当代西方政治衰败理论围绕不同历史情境下的政治变迁,以政治制度的效能为研究的逻辑主线,关注政治制度在不同时空背景下、不同政治发展阶段的效能及其演化。这项理论以塞缪尔·P亨廷顿和弗朗西斯·福山的研究为代表,他们根据政治制度的表现和政治发展的绩效提出政治衰败,通过建构特定的研究场域和理论框架来呈现政治衰败的起因、表现、特征和发展趋势,并提出克服衰败、实现秩序的理论构架。本文从政治衰败的内涵界定、发生逻辑以及由衰败到秩序的理论建构等几个方面对当代西方政治衰败理论进行述评,并结合当前西方政治的现实问题提出...
- 作者:王强
- 全文[ PDF 1282.0 KB ] 2017.4(3):66-73 共有 4025 人次浏览
|
|
- 美国主流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探析——基于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基金会及美国进步中心的研究
-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挑战不仅来自沿线关键性国家,也来自域外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从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进步中心等美国主流智库关于“一带一路”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美国智库从不同层面分析了“一带一路”的战略动因及影响。其中,大部分观点都是站在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进行分析,强调中国经济、地缘政治上的扩张以及对国际秩序、美国主导地位的挑战。但也不乏理性的声音强调要客观看待并密切关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理解并包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 作者:刘军,马晴
- 全文[ PDF 1319.0 KB ] 2017.4(3):83-91 共有 10018 人次浏览
|
|
- 澳大利亚学者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的认知述评
- [摘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的出台,引发了澳大利亚学界的极大关注。在经济和地缘因素推动下,澳学者倾向于把南线及相关议题放到国际政治转型的大背景下考察,关注中国经济活动的政治寓意,对中国的政治意图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围绕南线问题,澳学者主要探讨了南海航行自由、达尔文港租借、南太平洋区域事务以及亚投行经济合作等问题。
- 作者:赵昌,许善品
- 全文[ PDF 1580.0 KB ] 2017.4(3):92-101 共有 3875 人次浏览
|
|
-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俄经济合作:新趋势、挑战及应对
-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一带一路”必将成为中国深化与俄罗斯合作的新引擎。当前,中俄经济合作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推进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发展重点;城市间联系的加强成为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构建跨境交通经济带能够拓展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空间;自由贸易区网络是一体化建设方向,而功能性领域合作是突破点。然而,中俄经济合作依然面临认识和心理上偏差、制度执行不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经营主体与融资及经贸合作的腹地效应等诸多问题,这极大制约了两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为此,需要两国加强认知...
- 作者:刘彦君
- 全文[ PDF 1858.0 KB ] 2017.4(3):102-112 共有 5090 人次浏览
|
|
- 对接法律的治理——美国社会规范理论述评及其中国意义
- [摘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发挥社会规范的作用。美国社会规范理论研究的思想基础是对“法律中心主义”的批判,其理论背景是对传统“理性人”假设解释力不足的反思。在此前提下,美国社会科学界对社会规范的产生、执行、效率以及与法律的互动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深刻、多样的理论洞识。这些研究和洞识拓展并修正了既有的研究方式,但在理论预设、研究方法上的分歧使其仍未成为一种统一的理论范式。美国社会规范理论为当代中国寻求更好的治理手段提供了可资参考的依据,国家治理的有...
- 作者:郭春镇,马磊
- 全文[ PDF 1656.0 KB ] 2017.4(3):113-124 共有 3763 人次浏览
|
|
- 日本再生医疗法律制度述评
- [摘要]日本因本国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一直非常重视发展以再生医疗为代表的创新医疗科技,在再生医疗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下刺激医药经济发展也是“安倍经济学”的政策之一。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通过立法建立完备的再生医疗监管体系的国家之一。根据风险高低对临床再生医疗技术加以分类审批,不同于世界其他任何国家,日本率先将再生医疗制品单列为第四类医疗产品,独立于药品、医疗器械及化妆品,并根据其自身生物特性建立专门审批制度,兼顾科学性、安全性和临床需要。立法监管对日本再生医疗产业经济发展起到良性促进作用,对完善中国再生医疗监...
- 作者:李昕,宋晓亭
- 全文[ PDF 4774.0 KB ] 2017.4(3):125-135 共有 4211 人次浏览
|
|
- 中新两国家庭赡养法律的比较研究——基于多元协同治理的视角
- [摘要]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章“家庭赡养与抚养”规定家庭绝对的无限养老责任,符合儒家传统孝道标准,但操作性不强,不符合现代法治精神,难以内化成现代公民社会认同的“理”;缺乏自我养老责任倡导,家庭养老与自我养老未能整合;政府、家庭和个人间缺乏中间组织的有效联结,家庭养老缺乏外部监督,多元养老主体的协调行动难以达成,“法”的践行效果不好。而新加坡《赡养父母法》仅规定家庭承担父母基本需求,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操作性强,是一种法治而非孝治,体现了新加坡综合文化而非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政府与家庭、民众...
- 作者:余桔云
- 全文[ PDF 1413.0 KB ] 2017.4(3):136-144 共有 4135 人次浏览
|
|
-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和大欧亚的构建
- [摘要]全球化是世纪之交的一种选择。构建“大欧亚”是一个全球性的转型,代表着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几种趋势的激烈对抗,同时也透露出连接两极世界格局的一些全球化特征出现了衰退。构建大欧亚的进程将是亚洲、欧洲和非洲三者相互依存而又十分复杂且充满冲突的过程。应发挥上合组织在大欧亚制度构建中的组织作用。同时,协调好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后苏联空间经济一体化进程(欧亚经济联盟)具有重大意义。应力求使大欧亚成为一个更为平衡的、拥有多个力量中心的体系。
- 作者:〔俄〕德米特里·叶夫列缅科 孙铭 译
- 全文[ PDF 1001.0 KB ] 2017.4(3):145-150 共有 3860 人次浏览
|
|
|
|
- 理解中国社会抗争的新视角
- [摘要]
- 作者:彼得·劳仁特
- 全文[ PDF 520.0 KB ] 2017.4(3):153-155 共有 3951 人次浏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