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老龄化背景下的代际策略及其社会实践——兼论中国的可能与未来
  • [摘要]国外对于代际策略的研究及社会实践较好地将“老年友好”与“青年友好”的理念结合起来,融就地养老与精神养老于一体,在提升老年群体以及整个社区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为解决和应对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思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在养老观念与养老方式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代际策略的中国实践提供了发展的可能,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对此,中国政府及学界都亟须引入代际的理念,加强顶层政策设计,因地制宜开发和创建代际互动和参与平台,形成多主体参与的服务机制与激励机制。
  • 作者:李俏 〔美〕马修·卡普兰
  • 全文[ PDF 1537.0 KB ] 2017.4(4):54-63  共有 4001 人次浏览
  • 性别平权发展与反家庭暴力政策框架变迁:联合国经验的启示
  • [摘要]联合国反家庭暴力政策框架伴随着性别平权的发展而变迁。联合国界定了性别中立的人权概念及原则,首次将个人权利与平等确立为国际准则,进而将个人暴力问题引入政治议程,提出保护个人不受暴力侵犯是国家的责任。《消除对女性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一般性建议将暴力议题引入性别歧视范畴,正式明确提出对妇女的暴力就是人权和性别不平等,反家庭暴力成为反对性别暴力的一项任务进入联合国政策。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倡导性别主流化,促使性别平等与其他平等议题相融合,打破了不同性别与身份之间的隔离,使反家暴政策的范围从仅仅保护妇女和家庭...
  • 作者:郭夏娟 郑熹
  • 全文[ PDF 1458.0 KB ] 2017.4(4):64-73  共有 5138 人次浏览
  • 结构排斥与功能排斥——美国移民青少年教育困境
  • [摘要]美国移民比例的不断增长,使移民青少年的教育愈来愈受到重视,但由于美国在诸多领域仍然存在对移民的排斥现象,与美国本土青少年相比,移民青少年最终在个人发展与教育产出上相对较差。本文梳理了美国与移民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教育政策的演进脉络,以社会排斥为理论视角,从移民制度、教育政策和经济地位等维度,阐释了移民学生在美国接受教育过程中所受到的结构性排斥,以及由语言不通和文化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功能性排斥。只有更广泛的社会接纳与移民更主动的社会融入,才能带动移民教育质量的提高。
  • 作者:何威 韩文瑞
  • 全文[ PDF 1462.0 KB ] 2017.4(4):74-83  共有 3421 人次浏览
  • 再论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本质和困境
  • [摘要]新闻专业主义涵盖了媒体的社会功能、新闻从业者的角色及职业操守,包括公共服务、自治和客观性。作为一种社会建构,其本质是一种社会控制机制和营销手段,也是一种自我控制和自我剥削方式。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政治控制、商业束缚、新闻的特殊性、人的主观性的制约,同时面临公民新闻学和新媒体的挑战。结合文化传统和国情社情塑造中国特色新闻专业主义才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出路。
  • 作者:陈世华
  • 全文[ PDF 0.0 KB ] 2017.4(4):84-95  共有 4054 人次浏览
  • 俄罗斯社交媒体研究:发展与管理
  •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比较法和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俄罗斯社交媒体的发展现状,探究了社交媒体作为俄罗斯民众社会交往、信息获取的重要工具以及国家信息战的新武器、恐怖分子和黑客领地的多重功能。文章还对普京政府的社交媒体管理理念、途径及影响进行了梳理,概括了俄罗斯社交媒体管理的国家主导模式,以期为我国的社交媒体管理提供借鉴。
  • 作者:党生翠
  • 全文[ PDF 1533.0 KB ] 2017.4(4):96-104  共有 4372 人次浏览
  • 现场实验研究在中国政治语境下的应用分析
  • [摘要]近年来,实验研究在国外政治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以往的观察性研究不同,实验研究通过积极介入资料收集、数据论证过程实现了探寻因果关系的目的。而实验研究分支之一的现场实验则借助将实验内嵌入现实政治活动之中,使得研究结论不仅具有较强的内部效度,而且得益于实验环境与现实的高度契合,其外部效度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政治学实验研究有了较大的提升。通过研究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策制定与政策创新过程,可以发现,我国的政策制定呈现出明显的“政策试验”特征。再结合国外学界将现场实验与政策制定相结合的尝试,笔者认为可以通...
  • 作者:王金水 胡华杰
  • 全文[ PDF 1639.0 KB ] 2017.4(4):125-135  共有 3917 人次浏览
  • 比较历史分析的学术演进和经典议题——因果关系的过程分析
  • [摘要]比较历史分析主要是用来探寻重大社会问题的因果关系。现代比较历史分析成熟于21世纪初,明确了自己的学术身份,构建了自己的学术共同体。社会革命、社会政策、民主和专制是比较历史分析的经典议题。在社会革命议题上,比较历史分析重点分析革命的原因,自然历史学派认为旧制度无法处理经济、政治、军事危机是革命爆发的原因;现代化理论认为革命是政府没有满足社会变化的需要所导致的;社会结构理论认为国际因素与国内阶级关系共同导致革命的爆发。在社会政策议题上,比较历史分析关注各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差异以及福利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作者:花勇
  • 全文[ PDF 1252.0 KB ] 2017.4(4):136-144  共有 4299 人次浏览
  • 国外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对比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摘要]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对比分析研究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政府制度化建设、减少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分歧与冲突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合理的公共政策制定模式与方案既可以在满足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的前提下更好地配置政府资源,也能提升政府的执政效能,提高政策实施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近年来,随着各国政府改革的持续推进,公共政策的出台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重视,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公共政策出台的相关研究工作。其中,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国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建设...
  • 作者:荆林波 奚祺海
  • 全文[ PDF 1041.0 KB ] 2017.4(6):38-46  共有 6363 人次浏览
  • 城市群协同治理的国际经验比较——以体制机制为视角
  • [摘要]管理体制和组织机制是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基础,也是制约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借鉴发达国家主要城市群协同治理进程中关于组织与管理模式方面的经验,对于促进我国城市群的协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各国中央政府干预程度的不同,发达国家主要城市群协同治理模式可以分为三种:政府主导协同模式、混合协同模式以及自治协同模式。本文在分析国外各种协同治理模式典型案例的基础上,从体制和机制的视角提出其对我国城市群协同治理的若干启示,包括建立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区域协调管理体制,鼓励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推动城市...
  • 作者:蒋敏娟
  • 全文[ PDF 1027.0 KB ] 2017.4(6):47-53  共有 4771 人次浏览
  • 美国的军事荣誉表彰制度:历史与现状
  • [摘要]美国的国家功勋荣誉制度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军事荣誉是美国历史上出现最早、也是发展最完备的荣誉制度,它见证和伴随着美国整个国家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从独立战争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的一百多年间,美国只颁发了数量很少的军事荣誉。从20世纪初期开始,美国迎来了军事荣誉的大发展,军事荣誉制度逐步走向规范。考察美国军事荣誉制度的历史与发展,可以发现,美国的军事荣誉从诞生之日起就十分注重对普通士兵的表彰,而非对高级将领或权贵阶层的表彰,这一点与欧洲的做法有着迥然的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虽然美国在较长时...
  • 作者:王文娥
  • 全文[ PDF 1061.0 KB ] 2017.4(6):83-90  共有 4407 人次浏览
  • 意大利国家荣誉制度概述
  • [摘要]意大利语中有“Araldica”一词,意为纹章学,是专门研究家族/贵族的盾徽的学问,发展到今天,也是研究徽章、纹章的学问,其中也包括了对荣誉勋章的研究。1951年3月3日,意大利颁布了第178号法律,设立最高国家级别的荣誉勋章“共和国荣誉勋章”,并专门建立颁勋会主持勋章授予工作。本文在简要回顾了意大利功勋荣誉制度的沿革后,分别从勋章的管理机构、法律文件、一般授勋程序、勋章装饰的佩戴与管理办法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意大利共和国国家荣誉勋章,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
  • 作者:杨莉
  • 全文[ PDF 1034.0 KB ] 2017.4(6):91-98  共有 4486 人次浏览
  • 文学如何融合发展?——评西方左翼文学批评新作《融合与不均衡发展:朝向世界文学的新理论》
  • [摘要]《融合与不均衡发展:朝向世界文学的新理论》由7名声称“用唯物主义来探寻文化问题”的教授组成的“华威研究团队”撰写而成。该书运用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中心—边缘”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现代性隐匿了世界文学发展的不均衡性。他们以帕斯卡尔·卡萨诺瓦和佛朗哥·莫雷蒂的理论为基础,论证了当今世界文学是“更具现代形式的古老混合物”,因此通过对在“世界体系”(worldsystem)下的不同区域生产的原文本的读解,他们号召文学分析要追寻隐含在这种“融合与不均衡发展”接合处的文学意义,要把小说看做一种范式化的而不是典型...
  • 作者:张卫东
  • 全文[ PDF 1019.0 KB ] 2017.4(6):137-141  共有 3786 人次浏览
  • 格雷厄姆·艾利森与“修昔底德陷阱”——《通往战争的命运: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评介&nbsp;
  • [摘要]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前任院长、贝尔弗科学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负责人格雷厄姆·艾利森外(GrahamAllison)教授是美国在国际政治、国际关系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学者。他在2017年出社版了《通往战争的命运: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DestinedforWar:CanAmericaand会ChinaEscapeThucydides..sTrap?)一书,在国际政治领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艾利森在书中集科学中介绍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和历史案例,并尝试将这种大国博弈的公式套用于中美关系二之上。本文将详细...
  • 作者:王大威
  • 全文[ PDF 1035.0 KB ] 2017.4(6):142-147  共有 6767 人次浏览
  • “中国的面具”:美国新儒学大家狄百瑞思想综论
  • [摘要]狄百瑞是美国新儒学大家,也是欧美汉学界的领军人物。他并不是以“他者”的思维看待中国文化,而是从中国文化内部审视当代美国乃至当代世界。狄百瑞思想的源头是宋明理学,其实际取法对象是黄宗羲和钱穆,两人的民主政治观念以及开放的思想史方法为狄百瑞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狄百瑞在强调古今、中西对话的前提下,突出“自由”与“社群”的重要性,并深入讨论两者的对话关系,以及对当代西方社会的意义。与此同时,他也对宋明理学存在的政治性维度心存疑虑,主张通过“宗教性”改造,以及对“为己之学”的强调,实现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化...
  • 作者:韩伟
  • 全文[ PDF 1359.0 KB ] 2017.4(5):121-129  共有 4025 人次浏览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公平正义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 [摘要]公平正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重要价值。及时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公平正义思想的新动态、新观点和新方法,对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启发意义。立足于中国公平正义事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批判地吸收国外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的合理内容,既能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提高鉴别和批判错误思潮的能力,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等“四个自信”,又能汲取精华为我所用,助力中国公平正义事业向着更全面更实在的“看得见”的方向发展。
  • 作者:冯颜利
  • 全文[ PDF 1502.0 KB ] 2017.4(1):4-13  共有 4130 人次浏览
  • 生态社会主义抑或生态资本主义?——萨拉·萨卡生态正义观述评
  • [摘要]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缺乏对生态正义问题上学理论证与辩护的一致性,对“生态化”道路的普遍性产生了质疑。萨卡在反思苏联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生态资本主义和市场社会主义的生态状况进行了斥责和批判。他认为,实现生态正义既不能依靠资本主义也不能依靠传统的社会主义,唯一可行的路径是走可持续的生态社会主义道路。萨卡从生态原则出发,试图通过实行经济紧缩政策,把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限定在增长极限范围内,并通过培育与经济紧缩政策相适应的生态价值观建立一个平等、公正的生态社会新秩序来实现生态正义。萨卡的这一正义观由于存在...
  • 作者:彭均国 王桂艳
  • 全文[ PDF 1549.0 KB ] 2017.4(1):14-21  共有 4618 人次浏览
  • 社会正义到生态正义——戴维·佩珀生态正义思想研究
  • [摘要]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一贯的价值追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社会正义适时由社会领域向生态领域拓展和延伸,生态正义理论由此出场。戴维·佩珀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理论与生态学思想相结合,指出生态危机表象掩盖下是生态非正义的本质。以佩珀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构建的生态正义理论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价值,同时又带有不可克服的不足和局限。对此,要辩证分析,借鉴吸收其精髓,批判克服其不足,为中国实现绿色发展,践行生态正义提供些许启示。
  • 作者:孟献丽 左路平
  • 全文[ PDF 899.0 KB ] 2017.4(1):22-27  共有 4593 人次浏览
  • 全球正义是否可能?——尼尔森的全球正义思想研究
  • [摘要]加拿大学者凯·尼尔森通过对以罗尔斯为首的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学者的全球正义理论进行批判,逐步阐明了自己的全球正义理论。他认为,在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全球的不公平和不正义是可以适当避免的,通过对不正义的全球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深刻变革,打破资本主义全球秩序,通过在多国实现市场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全球秩序来实现。这一主张与中国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的维护和弘扬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有共同之处。但由于他将希望寄托于现行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内部变革上,其理论在与实际结合方面...
  • 作者:甘冲
  • 全文[ PDF 758.0 KB ] 2017.4(1):28-32  共有 4002 人次浏览
  • 对劳动解雇的正义批判及考量——论柯林斯劳动解雇中的正义思想及其价值
  • [摘要]劳动正义是社会的底线公平,不公平的劳动解雇是引发社会正义问题的重要根源。但是,西方长期以来从自由主义原则出发,将对劳动解雇中的不公平问题探讨限定在私人交易市场问题的解释框架之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柯林斯重构了这一理论解释框架,他认为个人权利和自主权尊重应该成为衡量劳动解雇是否公平的基本原则,推动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双重实现。柯林斯劳动解雇中的正义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有助于丰富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批判与解读劳动解雇的非正义性,同时也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正义理论提供重要的启示。
  • 作者:苗小露
  • 全文[ PDF 896.0 KB ] 2017.4(1):33-38  共有 3783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