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方营销式政治传播理论的发展动力解释与整合
- [摘要]营销式政治传播作为一种特定形态的政治传播,是指运用商业领域的营销策略与工具来获得民众支持和认可的手段、方式或方法。其运作理念遵循消费者导向原则,即不是试图改变人们的需求,而是致力于迎合人们的需求。本文以历史分期作为基本研究工具,结合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和政治营销学的理论框架,分析在西方情境下,推动营销式政治传播出现的动力、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其理论解释可归纳为“媒介发展”“结构发展”和“营销发展”三类,分别聚焦于媒介环境、政治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基于政治传播的视角,对以上三种发展解释进行整合,并...
- 作者:苏颖 王乐轩 高山
- 全文[ PDF 1486500.0 KB ] 2024.11(4):186-206 共有 270 人次浏览
|
|
- 当代拉美中国学的现状与前景
- [摘要]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拉关系的迅速发展,拉美中国学也初现繁荣。然而,中国学界对这一现象缺乏足够关注,对拉美中国学进行“再研究”的学术成果寥寥可数。在此背景下,对当代拉美中国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考察是极其必要的,不仅可以为中国的海外中国学研究填补区域空白,还能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本文以拉美中国学研究者为切入点,总结中国学的拉丁美洲特色,即研究内容的实用性、研究视角的区域化、研究机构的网络化和研究主体的多元化。展望未来,为实现拉美中国学发展的可持续性,应积极倡导“学术多边主义”,努力...
- 作者:龚韵洁 郭存海
- 全文[ PDF 1172002.0 KB ] 2024.11(4):173-185 共有 150 人次浏览
|
|
- 从借鉴到互鉴——中国学研究发展之路简述
- [摘要]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成立国外中国研究室,开启了将海外中国学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加以建设的进程。我国的海外中国学研究在经历了奠基性的介绍与借鉴阶段后,现进入交流与互鉴阶段,使人们对中国文化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这一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不仅反映出人们对中华文明世界性意义的认识,也反映出中国的文化自我认知已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并由文化自信进入文化自主阶段。
- 作者:何培忠
- 全文[ PDF 1209648.0 KB ] 2024.11(4):159-172 共有 135 人次浏览
|
|
- 面向能源安全的我国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挑战、策略与展望
-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能源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在201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重大能源战略思想,并成为指导我国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我国能源禀赋“富煤、贫油、少气”,虽然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此类能源难以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保障油气资源的稳定供应仍是能源安全的核心。当前我国外部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转型进入关键期,我国能源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因此,深化能源行业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势在必行。具体来讲,油气行业不仅要通...
- 作者:石旻 张大永 马奈木俊介
- 全文[ PDF 1435188.0 KB ] 2024.11(4):137-158 共有 169 人次浏览
|
|
- 地缘政治演变与全球能源供应链重建
- [摘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变化带来了能源市场的剧烈震荡,深刻影响着全球能源链的构建。在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地缘政治危机对全球能源供应链造成冲击,能源供应链正在向碎片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地缘政治冲突下能源供应链的演变可能有如下表现:欧盟“脱俄罗斯化”,巩固欧美能源供应链;日美澳印加强合作,稳固“菱形”能源合作模式;亚洲供给线加强,形成欧亚能源供应链;欧佩克维持基本地位,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欧洲加速绿色转型,走向能源独立。在此基础上,利用GTAPE模型对俄乌冲突和部分能源供应链...
- 作者:孙倩 薛进军 孙克娟
- 全文[ PDF 1467469.0 KB ] 2024.11(4):121-136 共有 430 人次浏览
|
|
- 全球地缘格局视角下的中国能源贸易安全研究
- [摘要]中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政治、贸易和能源格局下,能源安全,特别是能源贸易安全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一方面,地缘政治冲突不仅会导致能源商品显著的短期风险溢价从而增加能源进口成本,同时也会加大能源运输中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相关措施也限制着各国的能源贸易伙伴选择和供应渠道,增加了能源贸易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摩擦还可能会威胁各国间的能源投资和技术合作,阻碍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当前全球地缘格局和中国能源转型的进展情况,对中国能...
- 作者:石勇 李尚华 郭琨
- 全文[ PDF 1457217.0 KB ] 2024.11(4):99-120 共有 407 人次浏览
|
|
- 新时代中国能源安全体系构建
- [摘要]作为全球能源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我国能源经济面临着国际能源复杂格局和风险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多维度内外部风险交织叠加,已然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挑战之一。能源安全正朝着体系化、复杂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要科学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多重风险挑战,需要立足国家能源治理层面建立全球风险视域下的新能源安全观,强化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间的联动效应,着力打造以我为主的能源安全治理体系。本文提出“一二三一”能源安全治理体系框架:一个总体安全观旨在实现我国能源系统的整体安全,通过各种综合手段来稳定满...
- 作者:姬强 孙晓蕾 马嫣然
- 全文[ PDF 1226920.0 KB ] 2024.11(4):80-98 共有 202 人次浏览
|
|
- 数据交易平台治理:欧盟制度经验与借鉴
- [摘要]因先发优势和权利保护导向,欧盟数据治理与交易平台治理的相关制度处于世界前列,具有镜鉴价值。欧盟关于数据交易平台治理的相关制度,发端于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成长于数据权利的普遍保护,完善于数字市场的专门立法。其制度内容以《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数据保护规则为核心,以交易平台的规制与监管为抓手,并以数据利用的规范与保障为目标。结合当前数据交易平台的发展趋势和治理需求,我国在制度借鉴时,可采取“总—分”式立法模式,通过统领性立法引领数据交易平台治理制度体系建构,用原则性制度及时回应实践治理难题,进而构建涵...
- 作者:杨瑜娴
- 全文[ PDF 1197015.0 KB ] 2024.11(4):65-79 共有 235 人次浏览
|
|
- 欧盟数据赋能的法律促进路径:挑战、应对与启示
- [摘要]数据要素的价值潜力凸显,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面向之外,支持数据流通利用、促进数据赋能的治理维度已成为政策关注重点,学界也积极为数据赋能的法律路径贡献方案,但尚未形成共识。数据赋能治理成效关乎数字经济发展活力和数字时代国际竞争格局,理应审慎考虑。欧盟在数据赋能的目标下面临协调数据治理价值立场、抉择数据开放促进路径、解决数据利益格局失衡等关键挑战。对此,欧盟于2020年发布《欧洲数据战略》,并相应出台《数据治理法案》与《数据法案》两部支柱性数据法案,锚定挖掘数据潜力、释放数据价值的制度目标,引入一系列...
- 作者:林秀芹
- 全文[ PDF 1369551.0 KB ] 2024.11(4):40-64 共有 162 人次浏览
|
|
- 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犯罪问题及刑法回应
- [摘要]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后的信息革命浪潮中。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我国同样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然而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新型刑法与犯罪问题,如数据的刑法性质、网络帮助行为的特征、平台的刑法作为义务、人工智能犯罪问题等使得现有刑法条文和传统刑法理论在应对过程中稍显乏力。当下刑法回应涉数字经济犯罪时存在着治理理念有待更新、刑法手段前置规制和适用方法尚须调整的问题。因此,更新刑法对涉数字经济犯罪的治理理念、重申刑法在信息网络时代的谦...
- 作者:何荣功 刘天宏
- 全文[ PDF 1221391.0 KB ] 2024.11(4):21-39 共有 337 人次浏览
|
|
-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内在逻辑的四重意蕴
- [摘要]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是具有深刻内在逻辑意蕴的重大命题,这主要表现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在规律意蕴下对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必然性揭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对中国共产党谋求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事业在历史意蕴下的正当性论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对中国共产党追求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实践意蕴下的可行性阐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在现实意蕴下的正义性指向。伟大建党精神命题充分展示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基于规律把握所形成的历史自信,以及从历史自信中成功走向未来的...
- 作者:冯宏良
- 全文[ PDF 1173046.0 KB ] 2024.11(4):5-20 共有 165 人次浏览
|
|
- 论美国托洛茨基主义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及趋势
- [摘要]美国托派是美国社会主义流派中的激进左派之一。美国托洛茨基主义思潮具有三大特征:理论上,过分拘泥于托洛茨基原有的理论窠臼,使产生于特定时期的托洛茨基理论成为脱离美国国情和形势变化的抽象教条;组织上,宗派主义分裂是托派组织演变的长期失调症和最明显特征,“内耗”了托派政党的组织力量;实践上,无法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进行革命的方案,无法满足人民大众真实的政治需要,呈现出革命激进主义的乌托邦特征。这些固有缺陷是美国托派逐渐边缘化、走向衰落的根源所在。美国托派的衰落,一方面警示当代世界各国的社会...
- 作者:刘珊珊 黄其洪
- 全文[ PDF 1276322.0 KB ] 2024.11(3):224-241 共有 1866 人次浏览
|
|
- 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本内涵
- [摘要]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是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经验,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经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这三句既浅显直白又富有哲理,既通俗易懂又深入人心的话,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本内涵。坚持继承性和创新性、实践性和理论性、价值观和方法论、本土化和全球化的有机统一,全面彰显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明特色。
- 作者:金伯中
- 全文[ PDF 1286887.0 KB ] 2024.11(3):202-223 共有 1779 人次浏览
|
|
- 论社会组织协同防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合法性
- [摘要]现行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防控立法用“危害”来界定其原生与衍生风险,规定“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这些危害及其带来损失的预防、控制、减轻与消除活动。虽然新冠疫情已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防控共同体构建、社会组织依法深度参与的被动与主动路径开拓的迫切诉求以及国内外防控新旧问题的复杂交织,已倒逼突发公共卫生风险防控协同机制进入国家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及时落实需要兼顾风险社会中日益紧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需求与突发公共卫生风险防控的特性,融合“总体合法性”的规制、规范、认知要素等...
- 作者:刘红春
- 全文[ PDF 1299093.0 KB ] 2024.11(3):182-201 共有 1730 人次浏览
|
|
- 数智治理:内涵、风险及其法律调控
- [摘要]数智治理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宏观来看,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呈现出从“控制维稳”到“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引领、从“一元管控”到“一轴多元共治”的体系优化、从“依法治理”到“三治融合”的机制重塑之转型发展。而作为数字法治政府实践的基本途径,数智治理本质上是通过数字与行政“双轮驱动”展开的社会治理创新。在持续赋能国家治理的进程中,数智治理也引发了功能结构层面的制度性风险和安全应用层面的内生性风险。对此,应当遵循以数字权利为中心的权力(利)制衡之基本逻辑,从专门性立法、行政机关处...
- 作者:孙逸啸
- 全文[ PDF 1244673.0 KB ] 2024.11(3):166-181 共有 1894 人次浏览
|
|
- 纵向治理体系下的地方政府动力机制及其转向
- [摘要]纵向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进入新时代以来,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纵向治理体系“简政放权—改革激励”模式受到抑制,并形成了“集中统一—监督问责”的新模式,由此引发了地方政府动力被消解的疑虑。从纵向治理体系来看,位于政府纵向治理体系中间层级的省级政府,会对来自中央的政策进行再组织再推进,并通过结构性问责压力改善下级政府的个体性动力不足,进而激发其作为的积极性。“中层接力”作为新的动力机制,意味着中层政府可以在结构上通过目标再组织保障中央战略落地,机制上以结构压力推动基层政府主动作为...
- 作者:薛泽林
- 全文[ PDF 1243629.0 KB ] 2024.11(3):150-165 共有 1474 人次浏览
|
|
- 破解数字异化:迈向数字社会主义——对克里斯蒂安·福克斯思想的批判性考察
- [摘要]数字资本主义引发的数字异化现象已成为现代人面临的生存困境。福克斯借助“数字异化矩阵”,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维度,对数字资本主义展开批判,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提出数字社会主义将更为平等、民主和包容。在他看来,实现数字社会主义需发展批判性理论和批判性教育,依靠数字工人联合起来进行社会运动。这些观点虽有一定的抽象思辨色彩和革命浪漫主义倾向,但也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辩证性和现实性的特点。中国学者应致力于扩大数字中国的影响力,参与到国外关于数字社会主义的讨论中去。
- 作者:孙昊鹏
- 全文[ PDF 1261549.0 KB ] 2024.11(3):136-149 共有 1187 人次浏览
|
|
- 数字资本主义的自由时间困境及其超越
- [摘要]“自由时间”既是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也是资本实现价值增殖所趋于占有的对象,“自由时间”作为一个理解资本与人的发展之间矛盾的视角,揭示了资本主义关系中人的生存困境。伴随技术发展对生产效率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自主支配自由时间的期待不断提高,但数字资本对自由时间的隐形掠夺却导致自由时间在“量”和“质”上的双重匮乏。在数字资本主义背景下,资本通过垄断技术和数据资源,将人们的自由时间转化为可操控的数字劳动时间,技术化的支配路径使主体在不知不觉中无偿让渡自己的自由时间,在资本逻辑、市场机制等因素...
- 作者:宋建丽 王仪
- 全文[ PDF 1225309.0 KB ] 2024.11(3):122-135 共有 1672 人次浏览
|
|
- 数字货币的制裁维度:非对称性金融反制裁的路径与因应
- [摘要]反制裁正在成为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货币逐渐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和场域。加密货币具备一般等价物属性、去中心性和匿名性,已经成为制裁和反制裁的工具。数字货币在俄罗斯、委内瑞拉、伊朗、朝鲜等国的反制裁实践中已有运用。美国认为数字货币的使用具有威胁金融系统和美元体系的风险,主张对数字货币实施强监管。为了落实监管政策和强化制裁效果,美国对数字货币的使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反反制裁”。此外,美国也对我国数字人民币进行“预判”,采取禁止使用、加强监管、研发竞品、阻挠合作等措施,对数字人民币发展、使用...
- 作者:沈伟 苏可桢
- 全文[ PDF 1498068.0 KB ] 2024.11(3):93-121 共有 1907 人次浏览
|
|
- 国际社会理论与国际法变动性的类型化分析
- [摘要]对于不同领域国际法的变动性原理,迄今为止学界一直未建立一个统一的研究架构。借鉴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演进理论,并引入共处国际法(包括宪制性国际法)、合作国际法和共同体国际法的类型化概念,用以搭建国际法与国际关系跨学科分析框架,可以弥补这一国际法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缺失。首先,该分析框架的要义是,在what维度上,采用国际习惯和国际条约、普遍国际法和特殊国际法、根本性国际法,以及原则、规范和规则等概念,可对上述三种类型国际法的不同性状加以表征。其次,可进一步在how/why维度上,以外力强制、利益估算和信念三个层...
- 作者:徐崇利
- 全文[ PDF 1299514.0 KB ] 2024.11(3):72-92 共有 1895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