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达国家社会组织参与对外援助的制度吸纳与政策支持——基于美英德日法五国的比较分析
- [摘要]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与法国是发达国家中位列世界前五的对外援助国家,对这五个国家的比较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组织在发达国家对外援助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从对五国的比较分析来看,这五个国家从战略性文件与立法保障、资金支持、执行机构、协作机制等几个方面,为社会组织参与本国的对外援助以及海外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达到高度的制度吸纳水平。
- 作者:蔡礼强 刘力达
- 全文[ PDF 2134.0 KB ] 2019.6(5):31-47 共有 4145 人次浏览
|
|
- 美国非营利组织从事对外援助的有利条件
- [摘要]在美国,对外援助既包括官方对外援助,也包括规模更大的民间对外援助。美国大量非政府组织参与对外援助,既包括与政府机构合作的官方对外援助活动,也包括民间对外援助活动。美国非营利组织从事对外援助,得益于建立在诸多社会基本面因素上的物力、人力、组织和运行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近年来,美国社会基本面出现一些新变化,正在对这些条件形成值得探讨的影响。
- 作者:王欢
- 全文[ PDF 1515.0 KB ] 2019.6(5):48-58 共有 4623 人次浏览
|
|
- 日本非政府组织的对外援助活动及对我国的启示
-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在致力于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外援助,将其作为提升日本的国际地位、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在政府层面之外,以非政府组织(NGO)为代表的民间层面开展的对外援助活动卓有成效,逐渐形成了十分鲜明的日本特色,主要表现在:援助项目具体、细微、可操作;网络NGO在对外援助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日本政府对NGO的国际奉献和国际援助活动不但建立了对话协商机制,还在资金上予以支持;NGO与外务省、地方自治体、企业、大学、志愿者以及受援助国的NGO等建立起了“多元协作”的伙伴关...
- 作者:胡澎
- 全文[ PDF 1470.0 KB ] 2019.6(5):59-67 共有 5444 人次浏览
|
|
- 国际发展援助中非政府组织如何协同建构国家软实力——来自发达国家的经验
- [摘要]社会组织“走出去”促进民心相通、提升国家软实力成为新时期我国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实践命题。在发达国家经验中,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国际发展援助是否必然就能协同国家软实力的建构?NGO的协同作用有什么样的实现路径?需要满足哪些基本条件?对国外研究的分析、梳理,以及相关案例和数据表明:NGO对提升发达国家软实力发挥了重要的协同作用;根据发达国家政府和NGO在国际发展中的关系可区分代理式、共生式和互补式三类协同路径;发达国家NGO协同构建国家软实力存在一定条件,包括共享的底层价值观、组织间协调、相对独立的主体性以及...
- 作者:安姗姗 蓝煜昕
- 全文[ PDF 1283.0 KB ] 2019.6(5):68-76 共有 5112 人次浏览
|
|
- 日本史前拔牙风俗的特点、分布与发展阶段
- [摘要]本文综合分析日本拔牙风俗的特点、分布、发生时间、发展分期及有关研究和观点。日本人的史前拔牙风俗与中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差异较大,有自己的明显特点:分布面较广、拔牙类型复杂多样、拔牙齿种多样、拔牙颗数多、性别差异较为明显、对称性与非对称性并存。从考古资料来看,绳文时代有拔牙风俗的遗址较多,拔牙人骨也较多;弥生时代拔牙习俗分布地区较窄,拔牙人骨也较少。关于日本拔牙风俗的来源问题,存在自生说与外来说两种观点,持自生说者较多。关于日本拔牙风俗发生的时间,一般认为,最早发生于绳文时代前期至中期。拔牙风俗的发...
- 作者:何星亮
- 全文[ PDF 2651.0 KB ] 2019.6(5):131-141 共有 4284 人次浏览
|
|
- 日本文身习俗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 [摘要]通过对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记述、历史事件的梳理发现,从绳文时代开始,经弥生、古坟、江户、明治、大正、昭和等时代至今,在内外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作为日本显性文化元素的文身习俗经历了萌芽与形成、千年空白、复活、鼎盛、衰弱、转型、理性发展七个历史阶段,呈现出历史悠久、非连续性、特定群体性、时代性、政府主导等特征。同时,日本政府及社会对文身文化所采取的态度与政策,对我国当代文身文化走理性、健康发展之路有重要借鉴意义。
- 作者:王晓东
- 全文[ PDF 1495.0 KB ] 2019.6(5):142-150 共有 4416 人次浏览
|
|
- 国外全球能源治理研究综述:进展、局限与展望
- [摘要]为应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能源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地缘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挑战,全球能源治理逐步成为国际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全球能源治理呈现出的多种机制相互叠加、结构日益复杂化和碎片化的“失调”状态表明,全球能源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国外全球能源治理研究初步构建起了以国际能源政策为导向的经验分析框架。然而,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全球能源治理研究仍存在诸多的局限,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 作者:万可 陈志恒
- 全文[ PDF 1029.0 KB ] 2019.6(6):118-125 共有 4598 人次浏览
|
|
- 国际绿色能源政策的政治学
- [摘要]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要求经济结构、技术和制度的深刻变革。绿色能源政策(green energy policy)的概念——我们常常这样来界定,它包括在已建立的环境安全界限内旨在使国家能源行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相一致的政策措施——对这一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详细阐述了为什么国家通常需要在推动绿色转型中尤其是在能源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什么会对其与非国家行动者的合作产生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我们以南半球的国家和有范例性的北半球国家的能源政策为例,来对此进行解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论者认为绿色能源政策的成功取决于三...
- 作者:〔德〕安娜·佩格斯 〔德〕杰奥尔杰塔·维德坎-奥克托等 张英魁等 译
- 全文[ PDF 1653.0 KB ] 2019.6(6):126-136 共有 4483 人次浏览
|
|
- 德国地方政府跨域合作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 [摘要]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全球主义和区域主义共同崛起的时代,为应对区域公共问题以及整合与协调不同组织、不同地区的资源与优势,世界各国地方政府跨越地理边界、行政层级、职能边界与组织边界开展形式各异的合作。德国作为一个具有地方自治传统的国家,拥有多元化的跨域合作方式及治理经验,包括非正式组织、协会、公司、法人组织、正式契约等。追踪和梳理德国地方政府跨域合作的经验,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德国地方政府跨域合作的实践图景,而且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区域一体化进程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作者:王雁红
- 全文[ PDF 1055.0 KB ] 2019.6(2):82-88 共有 4978 人次浏览
|
|
- 英国公共机构精益变革的初步探索、反思与启示
- [摘要]“精益政府”(Lean Government)是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改革广泛采用的一种新理论。本文以精益管理方法为标杆,以英国政府采购精益化变革和作为公共部门的英格兰公路公司的精益计划为案例,主要对英国政府相关文件资料进行文本分析,探讨精益政府这一西方政府改革最前沿的理论与实践。最后,通过对英国公共机构精益变革进行反思,进一步深入理解精益政府理论,得出对我国包括政府、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内的公共机构改革有意义的启示。
- 作者:潘墨涛
- 全文[ PDF 1023.0 KB ] 2019.6(2):89-95 共有 5026 人次浏览
|
|
- 数字时代治理理论:背景、内容与简评
- [摘要]数字时代治理理论的演进历经“第一波”和“第二波”,均包含诸多要素。从主题方面来看,这些要素分别属于重新整合、整体主义和数字化三大领域;从政府内外维度来看,这些要素分属“权力结构重塑”和“实现形式设计”两大层面。公共行政学两大谱系倡导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均在数字时代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中得到展现,因此从本质属性来看数字时代治理理论是公共行政学中工具—价值理性谱系的开创性理论。数字时代治理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将着力解决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非均衡状态,基于数字技术的运用来实现效率与公平。
- 作者:王少泉
- 全文[ PDF 1248.0 KB ] 2019.6(2):96-104 共有 6586 人次浏览
|
|
- 海外视域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摘要]海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总体经历了一个曲折渐进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虽然海外研究队伍庞杂,涉及领域宽广,提出各种不同观点,但总体倾向积极,盛赞中国发展成就;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多维研究,充满辩证思考的学理逻辑;也提出了一些十分尖锐的问题,亟待我们深入分析并做出回应。
- 作者:成龙
- 全文[ PDF 1292.0 KB ] 2019.6(3):4-11 共有 4683 人次浏览
|
|
- 论海外中国研究在中国国家治理道路中的嵌入
- [摘要]从传统“国家”到现代“国家”,中国人对“国家”的认知,接受了西方国家基本观念;“治理”和“现代化”则是两个典型的源自西方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理论是中国国家治理的政治站位,要解释和指导如此复杂的正步入现代化中国的国家治理走什么样道路的细枝末节问题,还需要借鉴人类世界各种已有的且已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海外学者近百年来对中国的研究从未间断,各种成果纷呈,其中不乏研究中国国家治理道路问题的精彩理论和方法,因为这些理论和方法是针对中国问题而发的,正好契合了中国国家治理实践的...
- 作者:张劲松
- 全文[ PDF 1213.0 KB ] 2019.6(3):12-21 共有 3749 人次浏览
|
|
- 70年以来日韩学界的中国观变迁
-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受研究对象和研究主体的双重影响,日韩学界的中国观先后经历五个阶段:“敌对的中国”(1949—1978年)在反共目的下将中国看作敌对国家;“利益的中国”(1978—1992年)在政经分离的视角下将中国看作一个可以增加本国经济利益的存在;“特色的中国”(1992—2004年)在比较视域下将中国看作一个可以与现有其他国家体制相比较的独立存在;“世界的中国”(2004—2012年)通过系统研究将中国看作一个可以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的存在;“新时代的中国”(2012年至今)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将中国看作一个能为世界提供智慧和...
- 作者:焦佩
- 全文[ PDF 0.0 KB ] 2019.6(3):22-30 共有 4497 人次浏览
|
|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农村建设成就——基于《中国季刊》的考察
-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村建设的成败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境外特别是西方学者了解农业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对中国农业的研究可谓浓墨重彩。作为西方当代中国研究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杂志之一,《中国季刊》自创刊以来就将农村研究作为重点,既关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技术变迁,也关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就,这些研究既以事件为经,又以时间为纬,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横向与纵向相交织,共同构成了一幅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与改革的完整图示。
- 作者:薛念文
- 全文[ PDF 1222.0 KB ] 2019.6(3):31-38 共有 4557 人次浏览
|
|
- 《毛泽东选集》海外传播的历程及启示
- [摘要]毛泽东著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和政策主张宣传的重点。即使在革命战争时期遭受严密封锁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亦通过《共产国际》《救国时报》等媒体突破重围、发出声音。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将其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有组织、大规模、成系统地推动。海外一些组织、机构和学者出于政治或学术等目的,不仅大量出版发行整书的《毛泽东选集》和单行本,而且广泛搜集、深入研究各式毛泽东选集、文集等。《毛泽东选集》之所以能行销海外,一方面是站立起来的新中国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兴趣。另一方面是研究毛泽东成为了解中国的一...
- 作者:李雪梅
- 全文[ PDF 1218.0 KB ] 2019.6(3):39-47 共有 5099 人次浏览
|
|
- 面向新时代的海外当代中国研究
- [摘要]编者按:本期《国外社会科学》出刊之际,正值新中国70华诞。立足新时代,观照70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海外当代中国研究面临怎样的挑战?有着哪些机遇?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面对前所未有的关注、赞赏和质疑,我们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在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为此,本刊邀请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魏海生,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唐洲雁,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
- 作者:魏海生 唐洲雁 张树华
- 全文[ PDF 1715.0 KB ] 2019.6(5):21-30 共有 5797 人次浏览
|
|
- 70年来的中国发展与海外中国研究
- [摘要]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本期《国外社会科学》围绕“70年来的中国发展与海外中国研究”,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台湾大学石之瑜教授、俄罗斯科学院亚历山大·罗曼诺夫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周武研究员和华东师范大学曹景文教授五位专家展开学术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唐磊研究员受《国外社会科学》编辑部委托,主持了本次对话,对话以笔谈形式展开。
- 作者:张西平石之瑜〔俄〕亚·罗曼诺夫**周武曹景文唐磊
- 全文[ PDF 2197.0 KB ] 2019.6(6):61-73 共有 4969 人次浏览
|
|
- 发展中国家官僚组织与公共服务供给——基于嵌入型自主性的视角
- [摘要]公共服务供给现代化不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相关的政治问题也可作为衡量国家-社会关系的关键指标。为此,文章首先回顾了讨论官僚组织与公共服务供给的经典理论和研究,梳理了影响官僚供给公共服务的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对公共服务进行类型学分析,发掘发展中国家在构建理想型供给模式时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直接与民众互动的街头官僚的嵌入性的差异,探究官僚嵌入性与自主性的关系,并完善官僚组织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类型学。基于此,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过程中,中国要通过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以及社会治理体系改革,加强...
- 作者:赵洲洋
- 全文[ PDF 1347.0 KB ] 2019.6(3):48-58 共有 4578 人次浏览
|
|
- 街头官僚研究综述
- [摘要]利普斯基通过“工作环境-行为模式”分析框架开启了街头官僚理论研究。之后,学者以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为研究重心,应用到不同的议题领域和国家实践当中予以检验和修正,街头官僚研究在21世纪步入兴盛。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革改变了街头官僚的工作环境和行为方式,促使学者们开始反思和重构街头官僚理论,构建一种新的能够包含不同类型、不同情形下街头官僚行为差异的分析框架,回应如何兼顾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积极运用和有效控制问题,帮助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
- 作者:蒋晨光 褚松燕
- 全文[ PDF 1266.0 KB ] 2019.6(3):59-68 共有 9318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