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彼得·诺兰对马克思理论与中国发展研究的贡献
  • [摘要]作为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转型而闻名的学者,彼得·诺兰的研究涵盖了资本主义全球化及其矛盾、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演变、中国和苏联的制度变革,以及全球商业革命和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他的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发展改革的政治经济学路径,跳出中西二元对立的分析框架,借助马克思理论综合分析了全球商业革命演变下的资本主义全球化及其内生矛盾,也深刻揭示了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所面临的挑战。在以文明冲突论为主流的西方学界,诺兰提出以独立、客观、务实的态度从中国视角看待世界,跳出冷战思维研究中国的发展经验,从大...
  • 作者:张燕
  • 全文[ PDF 2004.0 KB ] 2019.6(6):137-149  共有 3390 人次浏览
  • “美学政治”与感性解放何以可能——雅克·朗西埃美学政治理论评析
  • [摘要]法国“五月风暴”运动后,阿尔都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弊端逐渐显现,学者们开始对其进行理论反思,朗西埃的美学政治理论就是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产生的。朗西埃重新界定了政治的概念,并提出了其在美学上具有“可感性分配”的含义,以此为基础又提出了艺术体制理论,并对其进行了分类。本着批判借鉴的目的,我们有必要通过分析朗西埃在当今美学和政治问题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探究他的美学政治理论,并从其理论的提出背景和主要理论主张出发,探索这一思想的价值和本身具有的局限性,这对于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也具有一...
  • 作者:唐庆 冯颜利
  • 全文[ PDF 992.0 KB ] 2019.6(6):150-156  共有 4745 人次浏览
  • “塔克—伍德命题”批判:基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视角
  • [摘要]塔克、伍德及其支持者通过对资本主义的非道德主义批判,根据正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相适应原则”以及“剥削有理且正义”等论据,提出了马克思没有批判资本主义不正义的论点,引起了关于马克思正义观的总问题之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正义学说的新论域。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其他学者并不认可上述观点,并分别从正义的“意识形态之思”“生产方式决定正义的固有缺陷”“剥削是资本主义最大不正义”等方面对“塔克—伍德命题”予以回应与反驳。塔克、伍德及其支持者由于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辩证法贯彻到底,在肢解马克...
  • 作者:李包庚 杜利娜
  • 全文[ PDF 1567.0 KB ] 2019.6(2):4-14  共有 6192 人次浏览
  • 论资本主义的未来:马克斯·舍勒与卡尔·马克思
  • [摘要]资本主义已没有未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已科学地证明了这个论断,马克斯·舍勒在其价值伦理学基础上的研究也得出了这一结论。马克思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一理论视域中,对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做了科学的研究。舍勒则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没落依赖于具有资本主义精神气质的资产者失去其法统以及这种人格类型的消亡,依赖于符合价值秩序的“新类型人”的出场以及社会正常的价值感受秩序的建立。舍勒对人格类型的“精神气质”的分析,在理论层面上丰富了对资本...
  • 作者:郑承军 陈伟功
  • 全文[ PDF 1374.0 KB ] 2019.6(2):15-24  共有 5224 人次浏览
  • 西方马克思主义个人观蜕变的经济学透视
  • [摘要]&nbsp;20世纪中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日趋衰微与它在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失误有重大关联。受福利经济时代资本主义繁荣发展的幻象所迷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将文化意识形态批判视为促进个人觉醒的唯一路径,在关注个人自由的同时却忽视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学批判,致使其研究视野日趋狭隘而抽象,个人与社会呈实质性对立的态势。20世纪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理念的高调崛起更是使西方马克思主义身陷困境,原先斗志昂扬的个人因丧失自我、意义结构碎片化而日趋萎靡。2008年金融危机中个人主义弊端的充分暴露、当代共享经...
  • 作者:董新春
  • 全文[ PDF 1295.0 KB ] 2019.6(2):25-32  共有 3462 人次浏览
  • 拉克劳与墨菲的认同政治思想及其局限
  • [摘要]拉克劳与墨菲被国内外学界公认为后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致力于在资本主义的新形势下重建政治价值,以认同政治取代阶级政治,以多元抗争的民主模式作为民主政治目标。拉克劳与墨菲的认同政治思想是一种后现代政治理论,这主要表现在:政治认同具有多元性、不确定性等后现代认同特征;认同政治是一种有别于现代政治的差异政治、话语政治和运动政治。认同政治诞生于资本主义的语境下且局限于话语分析,其实质是多元的社会团体争夺分散的社会权力,而非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厘清拉克劳与墨菲的认同政治思想对于正确理解和评价后马克思主义...
  • 作者:杨植迪
  • 全文[ PDF 1071.0 KB ] 2019.6(2):33-40  共有 3683 人次浏览
  • 国外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下)——从法兰克福学派到人本主义与结构主义的争论
  • [摘要]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各种思潮迭起的时代,从法兰克福学派到法国二战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解释思路,对当时及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一发展逻辑中,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结构主义等成为当时的主导性思路。这些不同解释思路的出现,既对理论发展内在逻辑产生了影响,又对时代问题进行了思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发展状态。理解这一过程对于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无疑具有理论的借鉴意义。
  • 作者:仰海峰
  • 全文[ PDF 1930.0 KB ] 2019.6(6):21-35  共有 3808 人次浏览
  • 生态马克思主义技术生态转向的四维辨识
  • [摘要]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新兴思潮,在当代生态危机的新背景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点,承续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立足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剖析了当代技术异化的渊薮。从资本主义的文化形态、经济模式、政治制度以及技术类型等维度的生态变革与重建,探索了实现技术生态转向的具体路径,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就技术本体探讨实现技术生态转向的窠臼。然而,囿于思想内部的局限与弊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生态转向主张至今依然是一种浪漫主义乌托邦式的追寻。至此,需要对生态马克思主义及其技术生态转向思想进行...
  • 作者:秦龙 祝玲玲
  • 全文[ PDF 1826.0 KB ] 2019.6(6):36-47  共有 3325 人次浏览
  • 论恩斯特·布洛赫的生态社会主义理念
  • [摘要]进入20世纪以来,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从自然生态视角考察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的自然哲学,进而从社会实践维度进一步探索生态学上可持续的技术乌托邦。布洛赫的根本思想是“乌托邦”。乌托邦是人的本质属性,不仅是源自“饥饿”的人的内部冲动,也是物质自身固有的可能性。他把物质理解为“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人道主义物质”,与资本主义剥削自然的“欺骗技术”不同,“同盟技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亲和技术。凭借同盟技术及其共同生产力,人类必将克服导致人与自然异化...
  • 作者:金寿铁
  • 全文[ PDF 1879.0 KB ] 2019.6(6):48-60  共有 4173 人次浏览
  • 当代西方协商系统理论的兴起与主题
  • [摘要]协商民主的系统转向使得协商系统理论得以兴起,并成为第四代协商民主的标识。当前,协商系统理论家从功能认知、构成要素、边界区隔、分析框架、研究方法、规范原则等方面对协商系统的基本主题进行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探讨;并围绕着大规模协商与协商概念扩展、系统内部的分工与反直觉的结果、协商标准的连续统一体与协商理想、协商系统理论上的吸引力与实际运作中的问题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争论。协商系统理论和实践将在这些学术争论中不断克服缺陷,发挥系统优势,以实现大规模协商理想。
  • 作者:佟德志 程香丽
  • 全文[ PDF 2340.0 KB ] 2019.6(1):88-104  共有 3759 人次浏览
  • 冷战后美国的俄罗斯学:转型与多样化发展
  • [摘要]俄罗斯学作为一门综合研究俄罗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学科,在多数国家都受到重视。冷战后美国的俄罗斯学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转型与多样化发展阶段。随着研究对象和范畴、研究资源的获取途径与研究队伍的变化,当代美国俄罗斯学在转型过程中开始逐渐摆脱传统研究范式的影响,在体裁、理论、方法论、研究主题等方面呈现出新特征,继续推动着当代美国俄罗斯学的发展。
  • 作者:万青松
  • 全文[ PDF 1836.0 KB ] 2019.6(1):105-117  共有 3369 人次浏览
  • 从全球主义到现实主义:地缘经济学的发展和新趋势
  • [摘要]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地缘经济理论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经济合作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从全球层面强调经济相互依赖替代现实政治,从区域层面强调经济一体化取代大国争霸,从国家层面强调能源等非传统安全合作对国界的消弭。在西方经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危机和中美实力逐步接近后,传统现实政治从三个层面在地缘经济学中回归:在反全球化浪潮下更加强调相对收益,在区域合作中倡导重商主义,以及现实政治的考虑超越传统安全合作。
  • 作者:叶成城
  • 全文[ PDF 1573.0 KB ] 2019.6(1):118-128  共有 6546 人次浏览
  • 政治学研究的国际进展与新时代中国政治学发展——基于政治学165种SSCI期刊的分析
  • [摘要]政治学研究的国际进展是中国政治学走向世界一流的方向标,然而国内对借以了解其走向格局的政治学SSCI期刊知之不多。本文以2017年全球165种政治学SSCI期刊为样本,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其发展变化、学科优势、基本构成、影响位序、关注主题和办刊规律,呈现了国际上政治学研究的历史演变、发展进程、主要议题、关注领域、学科格局和未来走向。由此得出基本结论:第一,政治学研究具有以核心期刊为工具进行相关主题分析的传统,价值明显但样本数量偏少;第二,近代政治学研究的历史及其期刊创办历史较长,130余年来高水平期...
  • 作者:张大维
  • 全文[ PDF 1300.0 KB ] 2019.6(3):79-91  共有 3767 人次浏览
  • 近十五年应用逻辑研究的发展脉络、前沿选题及其启示——基于国外《应用逻辑杂志》的内容分析
  • [摘要]创刊于2003年的《应用逻辑杂志》,是国际逻辑学界公认的权威英文期刊之一。本文通过对《应用逻辑杂志》创刊以来所载文献内容的分析和部分具有代表性文章的介绍,试图勾勒出西方近15年来应用逻辑的研究进展、学科动态和前沿领域,进一步讨论其对我国逻辑学研究的意义。希望能借此给国内学者介绍一些新观点和新概念,并激发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学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 作者:孙雯
  • 全文[ PDF 1210.0 KB ] 2019.6(3):92-99  共有 3331 人次浏览
  • 医学阐释学的理论旨趣、焦点议题与未来方向
  • [摘要]医学阐释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致呈现两条发展主线:一条是承袭阐释学经典本体研究的理论旨趣,深刻探讨了医学阐释范式、医学身体叙事及疾病的意义等主题。而另外一条主线则是医学阐释学的应用研究。尤其是近十年来,医学阐释学的观点与方法不断地出现在生物新技术、个性化医疗、精神疾病与医患沟通等焦点议题的研究中。但不足的是,当下的医学阐释学发展仍然存在着研究断裂、理论趋同与焦点分化等特征。因此未来本土医学阐释学的发展应该拓展理论研究的多样性基础,凸显领域性学科意识与融合跨学科研究视野等。
  • 作者:董丽云 邓玮
  • 全文[ PDF 1265.0 KB ] 2019.6(3):100-109  共有 3476 人次浏览
  • 全球国际关系学与中国的进路
  • [摘要]2019年被普遍视为国际关系学科(IR)建立100周年。过去多年间,IR是以欧洲和美国为考察对象,理论的建构也是从欧美的经验中发展起来的。当前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关系学正在成为一个更具有全球性的学科领域,或一门全球国际关系学(Global IR)。从大趋势看,IR正在从西方的或基本是西方的学科发展为一门全球性的学科,而中国正在成为其中日益重要的一部分。建设“中国学派”的主张和努力逐渐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也在国际上受到了一定的关注。
  • 作者:任晓
  • 全文[ PDF 1054.0 KB ] 2019.6(4):141-147  共有 3576 人次浏览
  • 服务:思想的历史演变与国际社会新定位
  • [摘要]从服务经济思想发展史看,人类对服务的认识经历了从服务—服务经济—服务型社会的演变;对服务与经济增长的认识经历了从非生产性—成本病—增长的进化;对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关系的认识经历了融合—分离—再融合的变化。近期国际社会又重新定位了服务在全球价值链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服务思想的历史演变使我们认识到今天人们热议的“再工业化”、“工业40”、制造业回归不是对服务业和服务型社会的否定,也不是回到过去工业化的形态,而是通过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与协同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创造人类生活的新福祉。
  • 作者:赵瑾
  • 全文[ PDF 1573.0 KB ] 2019.6(2):41-51  共有 3084 人次浏览
  • 混合治理:全球产业治理的一个分析框架
  • [摘要]传统全球产业链治理的理论主要关注私人行为体主导治理的功能,然而有必要重新审视国家行为体在全球产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全球产业治理呈现出从私人治理走向由跨国公司、多元利益相关者和国家构成多元治理主体的混合治理趋势。本文建立了全球产业治理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对全球产业中私人行为体和国家行为体的治理作用进行梳理,厘清全球产业混合治理中行为体的互动关系,分析全球产业混合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提出中国参与全球产业治理的策略。
  • 作者:陈伟光 袁静
  • 全文[ PDF 1851.0 KB ] 2019.6(2):52-64  共有 3334 人次浏览
  • 欧盟宏观审慎政策的进展与效果评析
  • [摘要]由于受到危机的冲击以及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欧洲国家的宏观金融风险出现了新的特征。在此背景之下,欧盟参照货币政策体系构建宏观审慎政策体系。除了建立针对银行体系的政策工具与措施以外,宏观审慎政策在非银行部门、跨境交易以及早期干预方面也有所加强,并扩大了欧盟和欧洲央行的统一监管权力。宏观审慎政策具有有效性和灵活性,有助于银行去杠杆化的实现,并推动欧洲未来金融结构进一步演变,但无法消除欧元区主权债务风险与银行体系风险相互关联的隐患,而权力分散、协调成本过高、面临政策独立性考验等问题也有待进一...
  • 作者:汤柳
  • 全文[ PDF 1522.0 KB ] 2019.6(2):65-74  共有 3832 人次浏览
  • 信任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个研究综述
  • [摘要]信任是经济构建和有效运行的“润滑剂”,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贸易摩擦日益严峻的关键时期,信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凸显。本文系统梳理了经济学视角下信任的界定及定量测度,以及信任影响经济增长、贸易发展和金融投资的最新文献。研究表明,学界对信任的经济学解释尚不统一,但在实证研究中普遍采用基于社会性调查数据测算信任水平;信任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改变消费偏好等机制影响经济发展。另外,本文还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作者:曾燕萍
  • 全文[ PDF 972.0 KB ] 2019.6(2):75-81  共有 3587 人次浏览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