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若干倾向述评
- [摘要]本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中,归纳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几个倾向和重要观点并做了点评。本文认为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有哲学化、文化化、理想化等倾向,虽然在理论逻辑和研究领域上有所深化和扩展,但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特征造成伤害,实际上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的本质功能。
- 作者:庞晓明
- 全文[ PDF 730.0 KB ] 2018.5(1):48-52 共有 3974 人次浏览
|
|
- 大众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
- [摘要]大众文化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领域,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涉及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诸方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表现形态。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转向,这一转向是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密切相关的。决定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依据在于:这一批判理论的立场与出发点。
- 作者:郑祥福
- 全文[ PDF 1118.0 KB ] 2018.5(1):53-60 共有 4170 人次浏览
|
|
|
|
-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 [摘要]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鲜明特征就是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构”和“重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利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时,通过概念界定、澄清,重新理解与把握,明确概念的清晰性、精准性,试图重构马克思主义,有的试图运用功能分析等具体分析的方法取代唯物辩证法的方法,有的试图运用个人主义方法反对整体主义的方法,等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虽然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是,我们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对其展开唯物辩证的分析与研究,才能进一步明晰其...
- 作者:冯颜利
- 全文[ PDF 889.0 KB ] 2018.5(3):5-11 共有 5066 人次浏览
|
|
-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及其局限
- [摘要]生态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日渐凸显而兴起的社会思潮,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现代生态学思想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生态哲学、生态经济学和生态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理论体系。从对资本主义反生态本性批判到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探源,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过渡到生态社会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为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展现出了独具特色的价值,但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理性批判和危机探源并不全面,所开出的生态社会主义药方在实践层面缺乏可操作性,缺点和局限十分明显。对于生态马克...
- 作者:孟献丽 左路平
- 全文[ PDF 1067.0 KB ] 2018.5(3):12-18 共有 6730 人次浏览
|
|
-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空想性特征
-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解释世界”方面作出了许多新贡献,开辟了理论发展的新路向。但是应该注意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改变世界”的实践维度和价值取向上则明显不足,总体上呈现空想性特征。从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到法兰克福学派,再到当今声势浩大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等典型流派的分析发现,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创新性特点,但是他们对资本主义作出的批判性思考却局限于微观与思辨层面,缺乏实践性支撑与阶级基础,因而他们为资本主义社会开出的“药方”也就疗效不足,难免陷于空想性困境。
- 作者:杜利娜
- 全文[ PDF 1612.0 KB ] 2018.5(3):19-28 共有 4777 人次浏览
|
|
- 都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限度及其总体批判
- [摘要]都市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都市化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建。马克思主义的空间重构重新定义并建立城市分析框架,开拓都市化的批判进路,揭露资本主义都市化过程以及全球性城市扩张内在的矛盾与问题,推进当代资本主义批判,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但是,从总体性视域与方法来看,国外都市马克思主义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空间批判取代社会历史过程的把握,将社会总体问题完全归结为都市问题,以都市问题的碎片化理解代替社会问题的总体分析与批判等理论限度与不彻底性。虽对现实有一定的批判作用,也只是一个维度的批判。最终囿于资本城市化...
- 作者:任政
- 全文[ PDF 973.0 KB ] 2018.5(3):29-35 共有 4603 人次浏览
|
|
- 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女性解放理论问题的反思与批判
- [摘要]妇女压迫和两性不平等是长期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从资本主义、父权制和意识形态等维度对妇女压迫及两性不平等问题进行探讨,试图寻求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开辟妇女解放之方法和路径。这一思潮从更广泛的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进行了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丰富与深化;同时,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还对全球妇女运动及当代中国妇女解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但在某些方面,这一理论体系还存在着不足和局限,它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方法;忽略了全人类解放对妇女解放与两性平...
- 作者:苗小露 孟丽荣
- 全文[ PDF 995.0 KB ] 2018.5(3):36-42 共有 6033 人次浏览
|
|
- 2017年以来西方当代中国研究面临的新困境
- [摘要]2017年末到2018年初,中国道路的新发展使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掀起了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对华遏制政策取代接触政策成为美国的国家战略。由于对所谓中国影响力渗透西方社会的渲染,以及对近20年来西方对中国战略发展研判失误的反思,西方当代中国研究的内外环境都相应发生了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变化。不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已经受对华战略思想转变的影响,学者研究立场等多个方面的变化也会左右当代中国研究未来在西方的发展,并必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中美关系,以及中国与西方、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发展。深入认识这些新的发展和变化...
- 作者:刘杉
- 全文[ PDF 1395.0 KB ] 2018.5(4):4-12 共有 5921 人次浏览
|
|
- 俄罗斯社会舆论中的中国形象——基于2017年俄罗斯涉华舆情的分析
- [摘要]俄罗斯作为世界性的大国,是中国最大的邻居,在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中发挥着特殊作用。俄罗斯涉华报道兼具正面与负面内容,但观察角度较为实际和客观,甚少因政治偏见与意识形态差异对中国形象进行歪曲、贬低和丑化,整体上对中国形象、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持肯定态度。媒体报道以政治经济新闻为主,中俄政治交流和经贸往来的信息尤其受到关注。中国在民意调查中保持良好形象,俄罗斯对华友好的民意基础在增强。促使这种局面形成的因素来自政治和经济两方面。两国高层政治互信的程度、政府机构互动的机制化影响着涉华舆论场的导...
- 作者:许华
- 全文[ PDF 1552.0 KB ] 2018.5(4):13-23 共有 6301 人次浏览
|
|
- 马来西亚“一带一路”差异化认同:原因、风险及启示
- [摘要]马来西亚“一带一路”差异化认同存在于不同界别、领域、群体和年份,主要分为关注程度的差异和认知态度的差异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与人们的需求、经历及宣传等有关,后者与马来西亚特殊的历史传统、政治生态、经济利益及民族心理等有关。这种差异化认同使“一带一路”在马推展存在政治、经济、种族等方面的风险,因此需要倾听各方声音,加大有效宣传和解释,理顺各方利益,最终化异为同,实现“一带一路”过程中的“民心相通”。
- 作者:张赛群
- 全文[ PDF 1210.0 KB ] 2018.5(4):24-31 共有 4926 人次浏览
|
|
- 日本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及其影响研究
- [摘要]日本政经界近期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较为积极的姿态,这一态度转变既是出于经济利益的需要,也有对地缘政治因素的考量,更与日本智库的认知变化和影响密不可分。通过分析日本智库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可以看出,面对中国对外战略转型的新形势,日本政府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双边关系,而是将其置于“印太战略”框架内进行思考。在强化日美同盟关系之外,日本政府还注重加强与“摇摆国家”之间的伙伴关系,试图通过接触加遏制的对冲战略将“一带一路”倡议融入自由开放的国际秩序。
- 作者:顾鸿雁
- 全文[ PDF 1766.0 KB ] 2018.5(4):32-41 共有 5094 人次浏览
|
|
- 国外中国学再研究:关于对象、立场与进路的反思
- [摘要]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界对国外中国学的再研究予以全面回顾,重点阐述了该学术领域的研究对象、问题意识与知识立场,并对该领域相对成熟的研究进路进行总结归纳。对国外中国学予以译介和再研究,其问题意识根源于学术界面对现代性冲击所作出的反应,对国外中国学所采取的学习立场或批判立场则出自于不同情境下的对现代性产生的忧患意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路归结起来有文献学、学术史、知识社会学和比较文学四种,对国外中国学的知识客观性采取不同立场可能引向不同的研究进路。前两种进路更偏向于对国外中国学的知识予以历史的考察,...
- 作者:唐磊
- 全文[ PDF 1281.0 KB ] 2018.5(6):98-109 共有 4823 人次浏览
|
|
- 海外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述评
- [摘要]海外积极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及成效,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分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特别关注和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之间的关系,发挥环保法庭和多主体的作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等。
- 作者:周文华 董莹
- 全文[ PDF 1226.0 KB ] 2018.5(6):110-123 共有 5408 人次浏览
|
|
- 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与财税政策支持
- [摘要]随着现代化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加强,企业竞争中技术创新的主导地位突显。与此趋势相伴而生的是制造业产值占比两极分化、以服务型制造业为主、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管理发展等。财税政策作为各国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在分析全球制造业总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国家工业革命及制造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经验,对“中国制造2025”及其财税政策应用得出几点启示。
- 作者:闫坤 程瑜
- 全文[ PDF 1440.0 KB ] 2018.5(3):78-86 共有 5103 人次浏览
|
|
- 金砖国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路径选择
- [摘要]伴随着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弊端日益显现。现行国际经济秩序深刻影响着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地位的不匹配,决定了它们必然是推动变革的主要力量,且在全球治理体系的合作关系具有内在动力和长期性。金砖国家深化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既要实现对旧机制的深度融合与改造,又要主动构建更多的新机制;强化区域合作与重点领域治理是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切入点;培养多元化的国际支持力量夯实全球经济治理基础;以新的治理理念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不同以往的新思路。尽...
- 作者:米军
- 全文[ PDF 923.0 KB ] 2018.5(3):87-92 共有 4914 人次浏览
|
|
- 国外休闲经济研究的发展与演进
- [摘要]本文对国际休闲经济研究的前沿问题,如休闲对绩效、创新的作用,时间配置的经济影响,以及休闲的宏观经济效应(含休闲对消费和分配的影响),进行了总结与提炼。休闲对绩效的作用分别从休闲对工作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对绩效的作用而展开。在时间配置方面,主要引述了家庭经济学的最新进展在休闲—工作安排上的应用。而休闲的经济增长效应则从新古典增长理论出发,引入休闲的互补效应。作为联结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新兴研究领域,休闲经济研究已经成为交叉经济学研究的热点。
- 作者:魏翔
- 全文[ PDF 1442.0 KB ] 2018.5(3):93-104 共有 5527 人次浏览
|
|
-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经济发展道路及未来展望
- [摘要]普京在2018年3月的俄罗斯总统选举中高票胜选,第四个总统任期由此开启。在他的第三个任期内,俄罗斯经济发展遭遇曲折和坎坷,经济发展道路不仅面临考验,而且诸多问题尚待解决。对俄罗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道路问题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正确评价普京的第三个总统任期,以及普京治下的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而展望第四个总统任期,普京的执政道路依然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但他在2018年度国情咨文中仍信心满满,提出了俄罗斯未来6年以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政策与民生福祉、国防与军队建设为核心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
- 作者:郭连成 张海峰
- 全文[ PDF 1564.0 KB ] 2018.5(3):105-115 共有 6517 人次浏览
|
|
- 国际科技活动测度体系群的演化与发展
- [摘要]进入20世纪50年代,国际社会开始关注科技活动的统计核算问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先后研制出《弗拉斯卡蒂手册》及其第二代手册《TBP手册》《奥斯陆手册》《经合组织专利统计手册》《堪培拉手册》等,由此形成了一个多角度测度科技活动的核算体系群。同其他国际核算体系一样,《弗拉斯卡蒂手册》及其相关核算体系几经修订完善,推动了全球科技活动核算实践的广泛开展,大大丰富了统计核算理论和方法。随着科技活动的日趋复杂,国际科技活动测度体系群面临新的挑战,即建立独立的调查体系,构建专业性和应用性强的科技活动统计数据库;应加...
- 作者:李金华
- 全文[ PDF 1450.0 KB ] 2018.5(3):116-125 共有 4835 人次浏览
|
|
- 面向“新时代的中国”的国际中国学——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海外观点解析
- [摘要]2017年12月10—11日,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举行。此次论坛以“新时代的中国”为主题,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海内外中国学研究界的一次盛会。来自34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学者和政界领袖,与百余名中国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这一十九大文件里的核心词,就新时代中国的指导思想、平衡发展、文化自信、制度建设、大国外交,以及中国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中国和平发展与新一代“中国通”等专题展开讨论。本文拟以本届论坛为个案,就其召开的背景,反映出的当代中国研究的新议程、新趋势,以及国际中国学研究社群的代际变化等问题进...
- 作者:潘玮琳
- 全文[ PDF 1092.0 KB ] 2018.5(1):143-149 共有 4924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