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主集中制在国家治理实践中的巨大优势
- [摘要]实行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制度在实践中显示的巨大优势之一,主要体现为:统一意志和行动、决策高效、执行有力;能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在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必须进一步创新民主集中制的实现机制:完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具体制度和程序;完善“两个维护”和实现“正确集中”的机制;完善民主集中制的执行机制与监督问责机制。
- 作者:王春玺 马源
- 全文[ PDF 1284.0 KB ] 2021.8(4):4-12 共有 2516 人次浏览
|
|
- “十四五”期间中国外贸发展特征和战略应对
- [摘要]“十四五”期间,部分经济体内外部矛盾仍在激化,这将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新冠肺炎疫情将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给全球产业链带来长期的负面冲击。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实力持续提升,为中国外贸创造新空间也引入新竞争。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了“十四五”期间中国外贸发展的四个阶段性特征:一是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外贸依赖度显著降低;二是中美关系面临新挑战,但两国经济高度融合,不会也不该脱钩;三是中国经贸合作“朋友圈”扩容升级,中国正成为全球化的新领导者;四是中国外贸可能同时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新兴市...
- 作者:李稻葵 吴舒钰 陈大鹏
- 全文[ PDF 2859.0 KB ] 2021.8(4):13-28 共有 2401 人次浏览
|
|
- 中国道路及其价值理念的国际影响研究
-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巨大成就,国外关注、研究中国道路及其价值理念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深入系统研究中国道路对世界发展、全球减贫与生态建设的重大贡献,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价值理念在全球的传播与影响,有助于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对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进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作者:唐庆 冯颜利
- 全文[ PDF 1541.0 KB ] 2021.8(4):29-37 共有 2363 人次浏览
|
|
- 国外关于中国改革开放史若干问题的研究述评
- [摘要]国外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世界影响等问题上,其间存在分歧和争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进入中国实地考察,对中国改革开放史的认识日趋理性客观,他们既分析了国外偏见存在的原因,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正确见解。当前,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研究的国际学术论争激烈,国内学者要注重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主导权。
- 作者:李娟
- 全文[ PDF 1748.0 KB ] 2021.8(4):38-48 共有 2884 人次浏览
|
|
-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俄罗斯的传播:脉络与演进
- [摘要]文学作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海外传播是人们喜闻乐见且效果持久的文化交流方式,也是塑造国家形象和传播文化影响力最重要的工具。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经历了低潮、曲折发展,直至近年来的稳定增长等阶段。初期以汇编多位作者的中短篇小说选集为主,逐渐发展到出版单一作者的中短篇小说集、成系列的主题小说集和长篇小说。近十年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对俄传播取得较大进展,中俄两国联合实施了一系列译介和推广文学作品的项目,俄罗斯一些综合性出版集团还抓住商机,通过商业途径主动引进中国小说版权。本文不仅梳理了中国当代文...
- 作者:许华
- 全文[ PDF 1905.0 KB ] 2021.8(4):49-59 共有 3254 人次浏览
|
|
- 日本的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研究
- [摘要]日本社会科学领域对中国环境问题的研究涵盖环境政策、特定领域、热点问题、对华环保合作等内容,在实践中积极推动了“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等对华合作机制的发展。从亚洲、全球角度思考经贸投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区域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构筑等研究为我国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参与全球环保治理提供了镜鉴。中国学者积极参与环境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对话,能够推动区域环保事业与环保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
- 作者:丁红卫
- 全文[ PDF 1438.0 KB ] 2021.8(4):60-68 共有 3100 人次浏览
|
|
- 罗兹·墨菲和他的亚洲研究
- [摘要]罗兹·墨菲是美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学家,曾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深刻影响了欧美以及亚洲世界关于亚洲港口城市的研究。墨菲的学术研究由上海出发,继而扩大到亚洲各主要港口城市,旨在通过城市特征及城市角色来考察亚洲不同社会的性质及变化。在研究中,他部分接受了费正清的冲击—回应模式,并将冲击—回应模式的解释范围从中国扩大到亚洲。在亚洲研究中,墨菲着重关注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比较研究,检视它们在西方冲击的背景下所做出的不同反应。而亚洲内部各国家对西方冲击做出的不同反应,促使墨菲将视线转移到亚洲本土。至其晚年,...
- 作者:李鑫妍
- 全文[ PDF 1546.0 KB ] 2021.8(4):69-78 共有 3149 人次浏览
|
|
- 健康主义抑或安全主义?反思全球卫生法的理论基础
- [摘要]安全主义和健康主义是全球卫生治理的两个不同路径。安全主义路径根源于19世纪欧洲殖民主义体制及其相应的国际卫生制度,以监管公共卫生风险为出发点,以隔离和排斥作为基本治理模式,重点在于防止疫情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传播。而健康主义路径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卫生新秩序的主张,强调健康权的普遍实现和保护,注重完善各国的卫生基础设施,以初级卫生保健为治理思路,强调国家间合作、平等和共享。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卫生条例》主要体现了安全主义的路径,挤占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在普遍健康方面的资源和投入。现行全球卫...
- 作者:陈一峰
- 全文[ PDF 2076.0 KB ] 2021.8(4):79-92 共有 2334 人次浏览
|
|
- 全球卫生治理的困境与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路径选择
-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凸显多边机制为核心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此背景下,中国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本文基于国际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对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困境、改进思路以及中国推动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由于多边化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成本-收益机制存在缺陷,导致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存在合法性、有效性、集体合作等方面的困境。相比较而言,区域公共产品的成本-收益机制具有优势,能够弥补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以及提升国际卫生治理的有效性。由此,本文提出,中国推动...
- 作者:郝宇彪
- 全文[ PDF 2160.0 KB ] 2021.8(4):93-105 共有 2711 人次浏览
|
|
- 客观性新闻的现实困境及理念转向
- [摘要]随着“后真相”时代的到来,西方新闻媒体所坚持的核心新闻理念——客观性开始受到挑战和质疑,它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无法在媒体与受众之间构建起新的信任关系。困境的源头存在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一是“朴素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危机;二是后真相语境下的信任危机。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新新闻主义、公共新闻、建设性新闻等新的新闻理念的先后出现,则是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客观性观念的革新和再定义。改革者为摆脱“朴素实证主义”,先后在解释、情感、价值、参与四个层面做出了实践与理念转向。最后以主体间性为着力点提出重构客观性新闻...
- 作者:王建峰
- 全文[ PDF 1444.0 KB ] 2021.8(4):106-115 共有 2178 人次浏览
|
|
- “边缘人”研究的理论脉络、核心逻辑与研究展望
- [摘要]“边缘人”研究在过去一个多世纪吸引了大批学者的关注,成为富有争议的理论空间。自2020年以来,一系列关于“边缘人”的新现象,如“黑人的命也重要”运动再次抬升、美国亚裔群体遭受明显的种族歧视,催生了“边缘人”研究的许多新议题。本文首先厘清“边缘人”的理论起源与理论缺陷,在此基础上,对“边缘人”理论进行重新思考。通过检视介于两种文化之间的“边缘人”、身处两种文化当中的“边缘人”、作为两种文化间“使者”的“边缘人”、作为世界公民的“边缘人”以及身处边缘文化当中的“边缘人”五种典型的“边缘人”类型可以发现,...
- 作者:赵欣
- 全文[ PDF 1798.0 KB ] 2021.8(4):116-127 共有 4063 人次浏览
|
|
- 超学科研究评价:理论与方法
- [摘要]在交叉学科研究基础上产生的超学科研究,由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复杂问题所驱动,目的是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具有问题驱动、跨越科学和社会领域、涉及研究者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知识整合等特点。超学科研究评价则是检查、分析、促进和培育超学科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超学科研究概念的探讨及超学科性的判断有助于梳理超学科研究评价的思路,建立超学科研究的评价框架可以规范和指导评价工作。在超学科研究评价过程中,知识整合是超学科研究评价的关键;研究的非学术影响很难衡量,具有长期、滞后、难于归因的特点;超学科研究评价涉及全...
- 作者:蒋颖
- 全文[ PDF 1651.0 KB ] 2021.8(4):128-139 共有 2424 人次浏览
|
|
- “不信任政治”的重组:罗桑瓦隆论抗衡式民主
- [摘要]罗桑瓦隆认为,选举式代表制民主下合法性与信任的长期分离,加上其他因素造成的社会不信任,使当前西方民主政治成为一种“不信任政治”。对社会的不信任力量加以组织从而发挥其对政治的规范作用,存在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两种方式。围绕监督、否决和审判三种权力的实践,罗桑瓦隆从民主主义角度加以理解并提出了所谓的“抗衡式民主”,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官员和政府有组织的监督、预防当局做出不能让人民满意之决策的否决机制,以及社会力量能够对政府做出独立的评估和审判。抗衡式民主面临着被民粹主义诱变至非政治的危险,需要巩...
- 作者:刘训练 雷升伟
- 全文[ PDF 1287.0 KB ] 2021.8(4):140-147 共有 2831 人次浏览
|
|
- 拉克劳、墨菲“对抗”思想的建构路径及理论限度
- [摘要]通过阐述对抗的不可根除性和非客观性,拉克劳与墨菲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最终缝合的不可能性”,重申了政治的斗争本性和超越现存秩序的精神主旨。他们从主体的角度出发,认为对抗关系的建构需要主体间由从属关系转为压制关系,重视话语对于主体的建构作用,明确以对抗拆解资本主义认同,强调一种寻求暂时的同一性、体现社会异质性、包容多元性的对抗思维,为新社会运动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寻求当代反资本主义的新的斗争可能性。本文围绕拉克劳与墨菲的对抗思想,通过区分对抗相异于对立、矛盾的特点及其外在构成性特征,分析对抗关系的等...
- 作者:杨植迪
- 全文[ PDF 1536.0 KB ] 2021.8(4):148-157 共有 2766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