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会科学》在线投稿系统已更新!
2015年11月01日起旧平台将不再接受新投稿件,只查询处理现有已投稿件。
2015年11月01日前投稿作者请点击登录旧平台查看审稿状态或上传修改稿。
新投稿请点击网站首页的【作者在线投稿】登录后在左栏菜单点击"最新状态"查询稿件。
过刊浏览
关于本刊
主 管 单 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 办 单 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
主 编 冯维江被收录情况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 摘要: | 在智慧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滥用导致个人信息遭到史无前例的安全威胁,而个人信息的泄露又进而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安宁和信息安全。作为重视个人信息保护的传统型社会,日本通过直接保护和间接保护两种模式实现对信息泄露的社会治理。其中,日本《刑法》第134条泄露秘密罪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在特定主体的范围内对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直接规制;而日本《刑法》第133条开拆信封罪、第163条之四准备非法制作支付用磁卡的电磁记录罪等,则是在保护非个人信息相关法益情况下的间接规制。我国刑法修正后增设并完善了第253条之一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形成了对一般主体侵犯个人信息的有效刑事治理。但不论是日本还是中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都有继续完善和进步的空间,需要师襄彼此、互相借鉴,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对智慧社会中信息犯罪的社会治理。 |
| 作者: | 付玉明 |
| 作者单位: | 付玉明,1978年,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早稻田大学社会安全政策研究所客座教授,710063。 |
| 期刊: | 国外社会科学 |
| 年.卷(期):页码 | 2022.9(5):58-71 |
| 中图分类号: | D931.3 |
| 文章编号: | |
| 关键词: | 泄露秘密罪 数字治理 个人信息保护法 日本 |
欢迎阅读《国外社会科学》!您是该文第3290位读者! |
|
您是第 8909449 位访问者
北京市东城区《世界社会科学》 编辑部
电话:(010)85195226 邮箱:ssaj@cass.org.cn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26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