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会科学》在线投稿系统已更新!
2015年11月01日起旧平台将不再接受新投稿件,只查询处理现有已投稿件。
2015年11月01日前投稿作者请点击登录旧平台查看审稿状态或上传修改稿。
新投稿请点击网站首页的【作者在线投稿】登录后在左栏菜单点击"最新状态"查询稿件。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关于本刊
-
主 管 单 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 办 单 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
主 编 张冠梓
创刊时间 1978
出 版 周 期 双月刊
地 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 100732
电 话 010-85195226
电子邮件 ssaj@cass.org.cn
期刊网址 http://www.ssaj.org.cn/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7-2482
国内统一刊号 CN 10-1871/C
邮发代号 82-632
单 价 36.00
总 价 216.00
被收录情况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会获得创造力吗?
摘要: |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创造性工作,西方学者对此争议颇多。本文通过引入国外心理学对创造力的相关研究,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回答。心理学一般将新颖性、有用性和新奇性作为创造力的判准,基于此,人工智能具有一定创造力,但由于缺乏内禀的规范性,它只具有弱人工创造力,因而无法取代人类在创造活动中的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创造力在未来人类生活中不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人工智能与人类存在着一种既耦合又去耦的关系,因而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二者存在分工合作的关系:智能机器从事的是一种变异劳动,而人类主要从事规范劳动。这也表明,在智能机器的时代,人类的创造力非但不会被机器所取代,反而还将从繁重的认知变异活动中解放出来,更为直接地进行创新活动。 |
作者: | 李建会 夏永红 |
作者单位: | 李建会, 1964年生,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100875。夏永红,1985年生,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510006。 |
期刊: | 国外社会科学 |
年.卷(期):页码 | 2020.7(5):52-60 |
中图分类号: | N02 |
文章编号: | |
关键词: | 人工智能 人工生命 劳动分工 |
欢迎阅读《国外社会科学》!您是该文第4585位读者! |
您是第 7603947 位访问者
北京市东城区《世界社会科学》 编辑部
电话:(010)85195226 邮箱:ssaj@cass.org.cn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