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粮食安全研究 >> 食物社会保障的理论逻辑、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食物社会保障的理论逻辑、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摘要:

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充足的营养摄入是融合国家粮食安全治理和个人食物权实现的重要路径。食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应然性来自保障全体居民“生存—生活—发展”完整食物权的社会责任,涵盖热量安全、营养安全和发展安全。在实现生活型食物权阶段,食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需要一定的食物供给能力、存在市场分割诱发的食物价格扭曲、提升营养安全的社会共识、可被负担的建设成本等条件支持,并采取实物转移主导、现金转移补充的多层次体系建设策略。随着中国食物社会保障实践的推进,社会弱势群体已处于追求营养安全阶段,体系建设条件基本成熟。尽管中国食物社会保障实践特征总体契合理论建设逻辑,但体系建设面临顶层设计不完善、部分营养改善项目效果有待提高、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不足等挑战。借鉴美国的国家财政保障模式、欧洲的社会组织保障模式、新加坡的市场主体保障模式等国际经验,本文提出中国食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实施两支持”政策框架。

作者: 杨鑫 张海鹏
作者单位: 杨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00732; 张海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00732。
期刊: 国外社会科学
年.卷(期):页码 2025.12(4):116-138
中图分类号: F046.3;R151.4
文章编号:
关键词: 食物权 食物社会保障 大食物观 粮食安全治理

欢迎阅读《国外社会科学》!您是该文第102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