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旧系统审稿   登录新系统审稿>>

建议您登录自己的邮箱点击审稿链接自动登录审稿系统 ×

在线办公

过刊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新流动性范式与新物质主义的对话与交融:流动性研究的新动向
  • [摘要]“流动性转向”和“物质转向”几乎同步开启,二者之间的对话在传播学领域得到广泛研究,但在其他领域展开的一系列新探索尚需得到应有关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交通基础设施能动性的研究,展示其作为“行动者”如何重塑时空概念,创造社会实践,促进经济融通和人文交流;二是在新流动性范式下的地质媒介研究,揭示流动性不均衡的根源在于地质生态、地缘政治、地质媒介之间的复杂联动;三是人类世的流动性伦理研究,探讨流动性正义与气候正义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国学者来说,流动性研究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加强:重新领会马克思对于...
  • 作者:刘英 朱新竹
  • 全文[ PDF 1226387.0 KB ] 2025.12(1):226-241  共有 330 人次浏览
  • 英国学界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评析
  • [摘要]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英国学界当代中国研究的重要议题。英国学界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其指导下的中国政治发展、外交政策变化、国家发展前景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观点,高度评价了这一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但受制于英国保守主义思维方式、西方中心主义方法范式和国家本位主义研究立场,部分学者在研究视角、理论方法和价值判断等方面尚存偏颇和局限。基于这一现状,国内学界可以通过加强中英学术交流、深化跨文化对话、推进联合研究项目等方式,回应并引导海...
  • 作者:王俊 喻伟
  • 全文[ PDF 1226487.0 KB ] 2025.12(1):209-225  共有 223 人次浏览
  • 陪审员事实裁判模式的域外考察与本土展开
  • [摘要]我国《人民陪审员法》规定,人民陪审员参加七人合议庭审判案件,只对事实认定进行表决,不参加法律适用的表决。因此,如何有效发挥人民陪审员在事实裁判中的实质作用成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分析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得失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陪审制度中关于陪审员事实裁判的改革方向。根据陪审员与法官的职能分工,将陪审员事实裁判分为独立裁判、参与裁判与辅助裁判三种模式,并据此从比较法视角对陪审员事实裁判有关的案件范围、庭审角色、裁判方式、救济措施等予以研讨,从而为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事实裁判制度提供借鉴。本文...
  • 作者:张瀚文
  • 全文[ PDF 1232471.0 KB ] 2025.12(1):186-208  共有 210 人次浏览
  • 论我国核安全的刑法保护:理念澄清与立法完善
  • [摘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背景之下检视我国核安全刑事立法,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专门的立法保护体系尚未建立”这一明显的罅漏,难以满足我国当下社会发展安全保障方面的现实需求,完善立法势在必行。刑事立法的完善离不开基本规制理念的澄清与具体制度的设计。据此,应当在肯定“稳定性理念”“环境法益与人类法益并重理念”“相对行政从属性理念”“有限的刑法干预早期化理念”“法的明确性理念”5项基本立法理念的基础上,采用增设一般性条款、新罪名以及修正既有刑法规范罪状等方式来构建我国刑法中专门的核安全保护体系,从而推动我国核...
  • 作者:张正宇
  • 全文[ PDF 1242986.0 KB ] 2025.12(1):166-185  共有 197 人次浏览
  • 地方立法之真:理论意涵、实践问题与完善
  • [摘要]地方立法之真应当以“实践—理论—实践”循环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为理论基础,其命题主张来源于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论证,据此形成人们观念上的立法真理的书面表达并持续修正;而其内容是否为真,则需在法的实施中加以检验。我国地方立法之真集中反映于立法的质量和效率,应通过科学的立法方法和技术保障立法内容之真。地方立法的全过程需要重点关注立法的系统性、有效性、地方性和时效性。当前,我国地方立法求真的实践问题主要集中在立法内容不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遵守上位法精神有欠缺、条文表达不清晰等,在获取并反映地方特色、切实解...
  • 作者:宋方青 李炳辰
  • 全文[ PDF 1252082.0 KB ] 2025.12(1):145-165  共有 239 人次浏览
  • 计算政治学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方法、主题与展望
  •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与发展,为计算政治学带来崭新的发展图景。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能力、仿真能力和泛化能力的优势可以赋能计算政治学研究方法,启发政治学研究议题。在研究方法层面,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为政治计算、社会模拟和互联网实验的数据处理、仿真建模、生成研究工具等提质增效,具备不同于既往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在研究议题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是智能治理领域的新兴研究主题,也可以与国家—社会关系、政治行为、政治心理等经典政治学议题对话,从计算政治学角度丰富对这些议题的理解。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技术方法和...
  • 作者:严洁 林胤志
  • 全文[ PDF 2228783.0 KB ] 2025.12(1):116-144  共有 331 人次浏览
  • 计算政治学:试析数智时代的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范式
  • [摘要]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走向纵深,国家治理数字化转型展现了“科技革命”和“治理革命”相碰撞而推进政治学学科创新发展的时代机遇。计算政治学的兴起和发展呈现了数智时代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范式的创新迭代,不仅拓宽了政治学的研究领域,创设了全新的研究议程,还促进了研究方法转换。计算政治学的兴起源于政治学两大传统在数智时代的对话与融合,不仅传承和发扬了政治学的计算传统,还将计算科学引入国家治理实践。概言之,计算政治学涵盖了政治学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维度上的认识深化和知识生产过程,集中呈现了政治学对理解、分析...
  • 作者:孟天广
  • 全文[ PDF 1284641.0 KB ] 2025.12(1):95-115  共有 310 人次浏览
  • 数字时代的国家安全治理:理念变迁与政策调整
  • [摘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但是,建立在应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之上的国家安全理念无法有效应对由数字安全所带来的全方位挑战。数字时代的多维度属性扩大了国家安全的议题范畴,提升了其复杂性,极大地改变了国家的风险来源。而现有的威胁认知和应对手段还停留在工业化时代,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因此,国家安全需要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首先,需要根据数字安全所带来的风险变化重新定义国家安全,更准确地分析国家安全内涵所发生的变化。其次,分析国家安全战略所表现出的安全泛化和追求绝对安全等问题。再次,探究国家安全战略挑...
  • 作者:鲁传颖
  • 全文[ PDF 1222450.0 KB ] 2025.12(1):77-94  共有 350 人次浏览
  • 全球安全知识生产与全球安全治理
  • [摘要]全球安全治理是基于全球安全知识的有关安全的全球协调。安全知识的产生在古代东西方是有差别的,西方强调的是维护安全的硬强制手段,而古代中国则注重建构安全的软手段。西方的安全知识生产是以“丛林秩序”为初始条件的,而中国的安全知识生产则是以“和合秩序”为初始条件的。因此,西方的全球安全知识框架中安全是不可以共享的;相反,中国的全球安全知识框架中安全是可以共享的。鉴于此,西方全球安全知识生产事实上已经陷入困境,无法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理论支撑。这正好给中国的全球安全知识生产提供了空间和可能,全球安全倡议是中...
  • 作者:胡键
  • 全文[ PDF 1306551.0 KB ] 2025.12(1):50-76  共有 209 人次浏览
  • 重思全球治理:大国世界的合作
  • [摘要]人类生活在一个高度一体化、高度相互依存的世界之中,各个领域都需要全球治理。“良好”的全球治理应该避免“以邻为壑”的政策,考虑到世界各国发展的多样性,应关注和解决全球公共产品的问题,在推动提高全球效率的同时也应关注公平等问题。考虑到政治现实,一个更加有限、不那么雄心勃勃的全球议程可能更加可行。在气候变化与特别提款权、大流行病与知识产权豁免、跨国公司税收、投资协议、贸易政策、债务等方面,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改革和完善。WTO成立之后的贸易秩序的一些基本假设已经站不住脚。贸易的重点必须从更严格、一致的规则转...
  • 作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丹尼·罗德里克 著 周建军 汪兵韬 译
  • 全文[ PDF 1200663.0 KB ] 2025.12(1):35-49  共有 223 人次浏览
  • 新时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向
  • [摘要]新时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举措。当前,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践并非一帆风顺,西方世界大肆采取的贸易保护行径正在阻碍对外要素流通,霸权国家竭力推行的制裁和封锁正在限制对外产业发展,逆全球化思潮引起的开放信任危机正在排斥对外交流合作。新时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破除现实困境,以全面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契机,不断贯通新时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素通道;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不断注入新...
  • 作者:王玉鹏 李金豪
  • 全文[ PDF 1207013.0 KB ] 2025.12(1):18-34  共有 219 人次浏览
  •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论析
  • [摘要]革命源于社会发展本身的内在诉求,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的“自否性”。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蕴含着“两个伟大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推进“两个伟大革命”的历史逻辑和“两个伟大革命”协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只有彻底的党的自我革命才能引领社会革命,而整体的社会革命需要党的自我革命的引领,“两个伟大革命”存在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进一步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革命立场,永葆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锻造攻坚克难的革命本领,完善系统规范的革命制度,强化党的领...
  • 作者:李世辉 张莹
  • 全文[ PDF 1146406.0 KB ] 2025.12(1):5-17  共有 271 人次浏览
  • 反思西方跨国企业主导的妇女赋权实践——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 [摘要]西方跨国企业主导的妇女赋权实践带来了妇女平等与解放吗?借助女性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通过话语表征策略、妇女能动性调动方式和物质再分配结果三个方面分析企业主导的赋权话语和措施,结果表明,西方跨国企业的妇女赋权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忽略了妇女的结构性困境,在生产与再生产关系上,未能认可再生产劳动对于社会经济体系的作用和价值;在南北关系上,并未意识到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攫取多数南方国家妇女劳动资源的基础之上;在反思资本主义体系与生产者的权力方面,也未能回应妇女生产群体的根本关切和基本利益。西方...
  • 作者:朱晓雨 李英桃
  • 全文[ PDF 1416348.0 KB ] 2024.11(6):217-238  共有 530 人次浏览
  • 论韩炳哲对数字资本主义的心理学分析&nbsp;
  • [摘要]数字化不仅重塑了社会生产与人际交往,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数字资本主义及新自由主义利用数字技术提供的可能性为实现资本增殖目的服务,对人之存在、个体情绪与社会文化造成了广泛的异化。韩炳哲通过“量化自我”“功绩主体”“倦怠社会”“妥协社会”等概念,对个体与社会进行了多维度的心理学分析。然而,与马克思“对尘世的批判”不同,韩炳哲聚焦于个体心理的、精神的内在维度,虽涉及社会的、文化的外在维度,但他的“心理学分析”仍有待落实到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上,必须从精神政治学批判转向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 作者:黄铭
  • 全文[ PDF 1220803.0 KB ] 2024.11(6):203-216  共有 292 人次浏览
  • 国外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理论争鸣与未来展望
  • [摘要]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争论由来已久,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将两大流派及相关理论之争再次激起。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政策调整及实施效果的重要文献,尝试辨析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何种为主流声音,以及未来可能的拓展方向。研究发现,第一,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理论争鸣各执一词,但总体而言,支持贸易自由化的主流文献数量高于贸易保护的相关文献数量,自由贸易仍然是学界的主流声音;第二,自由贸易协定是当前世界各国主要采取的贸易政策工具,虽然自由贸易协定对贸易全球化的影响尚存争议,但对成员国之间贸易自...
  • 作者:陈林 周立宏
  • 全文[ PDF 1317377.0 KB ] 2024.11(6):186-202  共有 461 人次浏览
  • 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可持续吗?——美国疫情后宏观经济分析及中国的应对
  • [摘要]从宏观经济数据和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美国经济在新冠疫情后保持了强劲的运行状态,据此有人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将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拉动力,世界经济格局不再呈现东升西降的演变趋势。以上观点失之偏颇。第一,美国经济运行表现出一系列过热现象,态势不可持续。第二,美国出现经济过热的根本原因是应对疫情时期出台的一系列财政刺激政策在经济复苏之后退出过慢,为美国经济未来的调整埋下了隐患。第三,基于以上判断,本文提出未来两三年美国宏观经济运行很可能出现明显的下行,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将被显著放大。本文认...
  • 作者:李稻葵 陆琳 厉克奥博
  • 全文[ PDF 1690207.0 KB ] 2024.11(6):168-185  共有 357 人次浏览
  • 海外中国智库研究的知识图景及其审思
  • [摘要]智库为海外中国研究提供了具有交互性的知识生产空间,成为海外观察中国的窗口并激发了新的知识增长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智库总量快速增加,发展空间日益扩大,海外中国智库研究相应地经历了从“识别中国智库”到“解释中国智库发展”的演变,海外学者从智库的兴起透视中国民主决策发展,从智库释放的信号来预测中国外交政策走向,从智库网络来评估中国理念的全球影响,中国智库实践为思考“知识与权力”关系、打破过度强调西方经验的智库研究范式提供了新经验。未来国内学界应注重秉持世界眼光与中国立场,采用新资料、新方法、新视角...
  • 作者:刘晓玉
  • 全文[ PDF 1289880.0 KB ] 2024.11(6):155-167  共有 294 人次浏览
  • 近二十年海外中国政治研究的态势与走向分析——基于三本中国政治研究期刊的考察(2003—2022)
  • [摘要]近20年来,快速崛起的中国成了海外中国政治研究重要的学术增长点。以2003—2022年间《当代中国研究》《中国研究》《中国季刊》刊发的2044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对研究主题、议题偏好、研究方法以及作者身份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发现,近20年的海外中国政治研究主题聚焦于党政治理、社会文化变迁、国际和地区事务三个方面;研究议题呈现期刊偏好,定量研究逐渐增长,但并没有摒弃具有独到而深入观察能力的定性研究;中国学者在三本期刊的发文量、影响力、贡献度逐渐提升。然而,价值先行的西方主流政治学叙事不仅限制了对中国政治现象的深入理解...
  • 作者:周光俊
  • 全文[ PDF 1345033.0 KB ] 2024.11(6):140-154  共有 618 人次浏览
  • 《邓小平文选》海外传播及启示研究
  • [摘要]《邓小平文选》是改革开放后对外宣传中国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在海外得到广泛传播。《邓小平文选》广传海外,在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针政策、助力中国改革开放赢得海外理解和支持、增进海外对中国的了解与合作、促进世界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引发海外对中国广泛深入研究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效应。《邓小平文选》海外传播启示,新时代翻译出版重要著作要统筹海内外资源渠道和力量,实现内外协同用力。
  • 作者:李雪梅
  • 全文[ PDF 1260331.0 KB ] 2024.11(6):126-139  共有 267 人次浏览
  • 欧洲激进左翼政党的分裂与蜕变:以德国为例
  • [摘要]德国左翼党是研究欧洲激进左翼政党兴衰沉浮的极佳案例,该党始终坚守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在《爱尔福特纲领》中提出民主社会主义指导下的资本主义改造方案。2024年左翼党经历分裂,新成立的瓦根克内希特联盟从激进左翼走向左翼保守主义,并取得初步成功。激进左翼的蜕变源于欧洲社会右转的时代背景,在其他欧洲国家同样可以观察到,折射出欧洲激进左翼在现实政治压力下的调整动向。在极右翼和右翼民粹势力走强、左翼阵营集体疲弱的整体态势下,激进左翼只有挖掘与其他左翼政党的政治结盟潜力,抓住资本主义危机的历史机遇,在新的经...
  • 作者:伍慧萍
  • 全文[ PDF 1354618.0 KB ] 2024.11(6):106-125  共有 451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  7  8  9  10 »